彭立新
摘 要:中職學生在閱讀《紅樓夢》時,可先從興趣入手了解故事情節,再理清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系。從重點人物的命運分析賈府興衰之根源。除了對于小說內容進行品讀之外, 《紅樓夢》當中的詩詞等寫作手法以及從“大歷史”觀角度來學習和研讀這部鴻篇巨著,對提高中職學生《紅樓夢》的鑒賞能力、培養中職學生優良的語文基礎素養以及對將來的工作和學習都是大有裨益的。
關鍵詞:中職學生 《紅樓夢》 鑒賞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a)-0230-02
一部《紅樓夢》一百二十回,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是曹雪芹用畢生精力奉獻給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面對如此鴻篇巨著,能夠讀完全書的中職學生真的很少。中職語文教材只入選了《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我們只能從這里展開來。當然,只通過幾節課堂教學,就希望學生能夠從此領悟《紅樓夢》的思想藝術并自覺去閱讀《紅樓夢》全書,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通過適當的引導,使大多數學生樂于讀完《紅樓夢》全書且最終有較大的收獲。
1 中職學生如何閱讀《紅樓夢》
從教材導入,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賈府的興衰為背景,一而再再而三地品讀一則精彩動人的故事,然后逐步深入,像讀瓊瑤的言情小說一樣讀《紅樓夢》。但與瓊瑤的言情小說不同的是,《紅樓夢》中的人物眾多復雜,至少要讀三遍,才能搞清楚大概故事輪廓。
1.1 從興趣入手了解故事情節
品讀第一遍時,不必對學生要求太高,把它當作愛情故事就好。中專生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 年齡與賈寶玉、林黛玉相仿,對于寶黛之間懵懂的愛情,是完全可以產生一些共鳴的,產生一定的興趣。
1.2 了解小說人物間的關系及其個性
品讀第二遍時,重點理清里面人物之間的關系及其個性。可以首先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譬如賈環和探春是同胞的親姐弟,為什么大家都喜歡姐姐,而憎恨她親弟弟呢?又比如《紅樓夢》里有些女性很會做人,如寶釵、襲人,但為什么還是平兒更招人愛呢?然后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章節,如從《投鼠忌器寶玉瞞贓,判冤決獄平兒行權》這一回來具體了解。最后啟發學生討論總結,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1.3 賈府興衰的根源
品讀第三遍時,可以關注分析整個賈府興衰的根源。可從《紅樓夢》里的兩個女強人入手來解讀。一個是大管家王熙鳳,一個是探春。王熙鳳的才氣在“協理寧國府”時表現得淋漓盡致,制度謹嚴,說一不二,以身作則,雷厲風行。但為何沒有挽救賈府沒落的命運?“才自盡明志自高”的探春是對賈府現狀最為清醒的女子,積極實行改革,但賈府為何反而會呈現出越來越混亂的狀態呢?通過這些問題去引起學生繼續深入解讀《紅樓夢》的興趣。
2 逐步領會《紅樓夢》詩詞之意境
《紅樓夢》這部小說,除了主體描述性文字之外,其他如詩、詞、曲、賦等,應有盡有,可以說是文備眾體。這些詩詞曲賦都完美地融合在小說的故事情節中,成為故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略去這些文字,則不能把前后文意思弄明白,至少影響到故事情節的完整性。《紅樓夢》之美是它真實地再現了生活,成功地描繪了當時時代生活的畫卷。小說中飽含大量的詩、詞、曲、賦的創作,更好地遵循這一美學原則和指導思想[1]。為了幫助中職學生分步驟理解《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可從如下兩個方面入手,逐一加以思考和學習。
2.1 《紅樓夢》詩詞的讖語與隱伏作用
魯迅先生對《紅樓夢》的藝術提出了一個最重要的命題——“伏”,埋伏的“伏”。他說,“伏線”就是伏在那里邊的一條線索,他認為《紅樓夢》藝術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這個“伏線”。“伏線”就是書從一開頭,字字句句里邊都可能有埋伏,里邊藏著掖著很深的東西。仔細斟酌之后,字句里那個更深的含義確實埋伏在那里。魯迅先生評論高鶚的后四十回說,好壞是非要以是否符合原著的“伏線”為標準。這個“伏線”主要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學習了解:
(1)《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與《紅樓夢十二支曲》唱出了人物命運的總體框架。
(2)《葬花吟》進一步哭訴了人物的命運。
(3)人物的命運大都埋伏在以人物名義創作的詩、詞、曲、賦以及謎語謎面當中。
由于這方面的資料很多,同學們很容易就能查到,不再贅述。
2.2 詩詞對刻畫人物才華與性格的作用
運用詩詞來刻畫人物是《紅樓夢》的一大特色,我們之所以覺得其中的詩寫得好,是因為這些詩詞準確地刻畫了人物。《紅樓夢》里面的詩詞具有個性化、情節化的特點,它不是游離的,而是跟情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自然流暢[2]。主要可從兩個方面進行學習了解:一是“海棠詩社”女詩人的詩才;二是賈寶玉的詩才。這些詩詞曲賦是小說中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的有機組成部分,對表現人物命運、人物性格和人物心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讀到這里,再慢慢深入,就基本邁入了紅學的大門。
3 《紅樓夢》之史學價值與“大歷史”觀
《紅樓夢》不僅要當作小說看,而且要當作歷史看。
大歷史觀本來是指將以往歷史和現在正發生的歷史以及未來做內在的邏輯方面的比較,從而預測未來社會走向的歷史觀。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判斷,用時間軸上發展的、類推的邏輯思維方式看待歷史問題的認識方法。我們這里就是要把《紅樓夢》當作那段封建歷史長河中“極豐富的社會史料”來讀。這是毛澤東主席多次在公開場合從不諱言提出的,是他本人對《紅樓夢》的特殊讀法[4]。
毛澤東把《紅樓夢》當作歷史來讀,偉人的思想,當然別具一格。在一定程度上,他把這部小說視為解讀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他曾多次對他周圍青年人講,“不讀一點《紅樓夢》,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會”。
讀《紅樓夢》這部“史書”,就應該從大歷史觀方向去思考,不能拘泥于局部的、小范圍的、某家某人的歷史背景。這大概是紅學的最高境界。
4 結語
隨著人民對物質和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斷提高,中學生包括中職學生語文閱讀鑒賞能力的培養, 已經成為了語文教學工作當中的重中之重。《紅樓夢》是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嘔心瀝血,才在中國文學史上建立了這座偉大的藝術豐碑,是忍辱負重寫成的千古絕唱,是為數不多的一門深不可測的文學巨著。因此通過培養廣大中職學生對《紅樓夢》的鑒賞能力,對學生整個人生階段語文基礎素養的提高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成麗嬌.淺析《紅樓夢》中林黛玉詩詞的修辭藝術[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15(2):85-87.
[2] 林楠.高中生《紅樓夢》鑒賞力的培養[D].河北師范大學,2013.
[3] 杜毓婕.《紅樓夢》成書的歷史背景探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7(2):67-70.
[4] 陳晉.毛澤東是怎樣把《紅樓夢》當作歷史讀的[J].黨的文獻,2013(6):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