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蘭
摘 要:古詩詞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自然就受到了廣大任課教師的極大重視。但是在傳統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很多語文教師所采用的方法都無法幫助自己高效率地達成既定教學目的,因此,在時代與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各任課教師就可以將微課這一創新教學方式引入語文課堂中,以借助其科學有效性大幅度提升初中古詩詞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初中古詩詞;微課方式;優化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與深入的當前教育環境中,各學科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開始向綜合化方向發展,而這也就對學生的具體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以往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大多任課教師都沿用機械的語言灌輸模式來開展課堂教學,從而也就大大削弱了古詩詞教學的效果,難以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鑒于以上情況,初中語文教師就需要基于教學對象與具體教學內容將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微課教學運用到語文課堂之中,以增加古詩詞教學的創新,最終促使初中生配合教師高質量地完成綜合性的教學任務。
一、動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帶領初中生學習語文古詩詞的時候,任課教師僅靠自己的力量是難以高質量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的,其需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以積極配合自己展開具體教學工作。因此,教學一開始的導入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語文教師需要在正式開始講授古詩詞相關知識以前,通過微課視頻引入即將要講解的知識內容,從而在給予學生強烈視聽刺激的基礎上將學生的興趣聚焦于自己所講內容,以為接下來的新知講解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杜牧的詩作《赤壁》之前,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借助微課視頻形式展開導入教學,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具體而言,在教學設計階段,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從影視作品《赤壁》中選取一些與詩詞內容相關的經典片段,制作成視頻微課,同時配以生動的背景解說,然后在導入教學過程中播放給學生。在生動的微課導入教學情境中,學生自然而然就可以被其中的
聲、畫等動態元素所吸引,感受到強烈的視聽刺激,從而大大提升對相關內容的探尋興趣,為實現優質古詩詞教學奠定良好的主觀基礎。
二、重點講解,突破學生學習難點
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無論哪一篇古詩詞都會存在一些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難點,而教師則需要花費極大的精力才能夠幫助學生克服這些障礙,使學生全面掌握古詩詞相關知識。但是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學任務較大,很多語文教師都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來就某一點進行深入的講解,而是盡可能想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傳授給學生更多的古詩詞相關知識,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教學重難點,不利于學生突破古詩詞學習難點。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創新性地引入微課教學法,將所講詩詞中的重難點部分制作成微課講解視頻,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攻克這些學習難點,實現優質教學。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范仲淹的《漁家傲 秋思》這篇詩詞時,初中語文教師首先需要明確本詩詞教學中的重難點,即在品味賞析詩詞的過程中體悟詩詞所描繪的意境,同時深入挖掘掌握詩詞的內涵。在教學設計階段,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針對以上兩點內容進行詳細而深入的講解,即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關鍵詞分析、畫面想象等體悟詩詞意境與主旨,同時將具體講解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接著在正式課堂講解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適時將此微課視頻播放給學生。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準確定位《漁家傲 秋思》這首詩詞的學習重難點部分,而且還可以在基礎學習之余跟隨視頻進行深一步的探索與研究,提升學習效果。
三、課堂延伸,鞏固學生學習效果
一般而言,一節初中語文課的時間是比較有限的,基本在40分鐘左右,而即使是一首很簡單的古詩詞,其所蘊含的知識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學生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完全理解、掌握所有的相關知識。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課教學將詩篇中的知識講解制作成一個個視頻,以益于學生在課下的時候隨時觀看復習,鞏固課堂學習效果。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李白的《渡荊門送別》這首詩的時候,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將相關講解內容制作成一個個微課視頻,比如關于作者李白生平經歷的介紹、本首詩的寫作背景、詩作的意境與主旨探索等,然后在課堂播放之余要求學生在臨下課的時候將這些視頻拷貝走,從而隨時借助平板電腦、手機等作進一步的研究學習。這樣,語文教師的古詩詞教學就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而延伸到課堂之外,益于學生學習效果的鞏固與提升。
總之,在初中古詩詞教育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陷性是比較明顯的,無法輔助教師高效率地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就需要適時將微課教學形式引入具體語文課堂之中,大幅度提升古詩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課的運用實踐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133.
[2]葉瓊玲.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優化研究[D].深圳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