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英
摘 要:語文老師在中考、期末或平常評改作文中,許多老師都抱怨學生作文選材不真實,抄范文、東拼西湊的現象極其嚴重,記得曾經在一篇高考作文評論中,看到一則材料報道說,那一年的高考作文大約有30%的學生不是無父就是無母,有專家評論,那是一個“災難年”。出現這種作文材料虛假的現象,就其中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我覺得最主要的是學生平常不留心觀察生活,缺乏積累。尤其在網絡時代,有些學生甚至到網上搜集材料東拼西湊,漸漸的作文就脫離了生活,缺乏真情實感。近年來,我在作文教學中,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嘗試著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寫好身邊的人、事、物、景,讓學生作文時有話可說,有材料可寫,這樣每次評改作文都出現美文佳作。下面就具體地談幾點做法。
關鍵詞:引導學生;作文實踐;生活
一、引導學生從校園生活中選材
每學期學校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因此,每次活動我都會提醒學生,了解活動的內容和目的,留心觀察活動的過程、開展情況。還有就是把參加活動后的感受等記錄下來,最后整理成文就是一篇好文章,這樣的作文訓練,學生寫起來也是信手拈來。本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校運會、文藝匯演、感恩父母、大課間活動評比等大型活動,每次活動后我都引導學生寫作文,評改時都能發現學生作文中的亮點,而且大部分學生的作文語言表達比較流暢,樸實的語言中流露出真情實感。例如:有個學生寫《大課間活動》的感受:“每天我們都有大課間活動,這種看似簡單乏味的娛樂活動,只有加入其中,你才會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每次活動結束,大家都意猶未盡,不愿排隊,想繼續玩”。還有學生描寫大課間活動過程時寫到:“今天的大課間‘老師讓我們班的20個矮小的女生與10個高大的男生拔河比賽,從數量上看,男生就輸了,可是沒想到真正比起來卻是另外一種情形,老師把參加比賽的隊員,按照胖瘦的順序排列好,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比賽開始,男生占上風,只見隊員們雙手一前一后,緊緊地攥住繩子,雙腳分開,用力蹬著地,身體向后傾斜著,一邊有節奏地高喊“一、二!一、二!”,一邊共同用力拉繩子,班主任和數學老師站在拔河隊伍旁邊,一邊大喊著“加油!加油!”,一邊用手勢指揮著男生用力。只見繩子一會兒被男生拉過來,一會兒又被女生拉過去,僵持了好一會兒。就在這關鍵時刻,一個男生鞋掉了,他忙放下繩子去穿鞋。女生趁著男生兵力欠缺的一瞬間,一把奪過繩子,把男生打敗了。第二局比賽開始了。男生吸取了上一局的教訓,隊員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其他同學也不停地吶喊助威:加油!加油!瞧!何××同學把小臉都喊紅了。但是女生們憋足了勁,拼命地用力拉繩子。終于,在大家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女生又贏了第二局。男生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第三局的勝利。可是繩子卻不聽使喚,一點一點地向女生那邊移動。也許是男生與女生數量確實有懸殊吧,盡管大家使出了吃奶的勁,還是沒有成功。最后的決勝局,女生一鼓作氣獲得勝利,而男生輸給了女生,今天的大課間我們玩得很開心”。這些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場面描寫,得益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得益于學生的觀察,來源于生活的真實寫照。
二、引導學生以身邊的人物為素材寫作文
每學期在記敘文寫作訓練時,我往往從任課教師寫起,因為這些人物我比較熟悉,學生不敢造假。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形,有的學生寫父母,都有抄范文的現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每次我都要求學生從自己最喜歡的老師寫起。本學期,我同樣安排了學生寫《我的××老師》,在評改作文時,我發現這次的學生作文,對人物描寫特別的真實細膩。有個學生寫《我的語文老師》,我覺得寫得很真實“語文老師是一位嚴肅的老師,她有一頭已經顯出少許白發的齊肩頭發,但總是扎起馬尾,有些偏圓的臉,彎彎的柳眉下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米五幾的身高,有一雙嬰兒肥的手。她穿著樸素,做事認真。語文老師40多歲了,講課時有時面帶微笑,有時板著一張嚴肅的臉,但那清脆的聲音又讓我們舒心,在她的教導下,我們班的語文成績,總是在年級排列第一”。這樣的學生作文沒有做作,都是學生通過平常的觀察積累得到的素材。從這些鮮活的人物描寫片段中,我們看到了學生對老師的觀察多細心,如果我們語文老師不引導學生觀察,學生就會連自己天天見的老師也會熟悉無賭,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每次作文前都要引導學生,打開視野搜集可寫的材料,這樣才能保證學生作文材料內容充實,有真情實感。
三、創造條件讓學生積累素材
為了讓學生作文有源頭活水。每學期我都會利用語文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我向同學推薦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學生自評作文等語文教學活動,因為學生參與其中,寫起文章來自然就有真情的流露。每學期我都會上學生自評作文課,課后我會安排他們寫作文,本學期學生自評作文后,我讓他們寫作文《我也當了一回小老師》,一個學生這樣寫到:“上課鈴響起,語文老師就拿著一疊厚厚的作文過來了,課堂上剛開始是鬧騰了一下,后來是老師的一聲令下,同學們才安靜了下來,接著是學習委員協助老師把作文分給各個小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作文評改要求,我們組先是每人一本作文,大家拿到作文后,按老師要求開始評改作文,每個同學先把評語寫在草稿紙上,再由小組長綜合評定……”這樣的作文語言樸實,沒有造作,都來源于自身的生活體驗。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覺得作文教學要讓學生作文有內容可寫,有真情實感,作為語文老師就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讓他們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學生平常有積累,作文才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