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祥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由小學到高中的過渡階段,是對學生身體素質培養與價值觀念培養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應當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實現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其中,“體”是指體育,即在教授學生體能知識的過程中,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初中階段最能體現這一教學目標的課程便是體育課,其在初中生的日常學習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趣味田徑;初中體育課;積極意義
田徑運動是初中體育課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傳統意義上,“田徑運動”即指滲透走、跑、跳、擲等形式的一種運動形式,這一體育運動對學生的體能訓練與身心健康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其在初中體育課教學中,受到了體育教師的廣泛推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體育課中的田徑運動,教師大多依據體育運動的標準進行,這樣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因此,在新課改后,新課程標準針對學生特點與教育現狀提出了“趣味田徑”這一教學形式,并逐步引入體育課中。趣味田徑對于教師的體育課教學意義非凡,教師應當謹慎思考并運用,從而使其對學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趣味田徑引入初中體育課的積極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課教學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階段的體育課程經常處于兩種狀態:
1.學校對體育課并不重視,對學生在學校期間的體育任課教師安排并非專業的人員,因此,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課學習便成為形式。天氣晴朗時,學生在戶外三三兩兩自由活動。體育課受天氣影響時,教師便組織學生在室內進行其他科目的學習,或之間由其他任課教師代上。
2.對于傳統形式下的體育課田徑運動教學,教師的教學過程毫無意義,而是依據田徑運動的標準規范對學生進行教學,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毫無新意。
綜上所述,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發生偏離,并對田徑運動失去興趣。若教師將趣味性田徑運用引入初中體育課教學中,使課堂中的田徑運動教學形式多樣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地參與到體育課的教學中,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對于“立定跳遠”這一教學課題,教師組織學生以六人一組進行跳遠,哪一小組獲勝,便可要求其他小組唱歌。這是教學中最為簡單的一種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既積極掌握跳遠要領,完成課堂學習,又處于一種歡快的學習氛圍中,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二、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塑造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初中階段開展體育課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體魄強健,從而使學生的身體健康。而將趣味性田徑運動引入初中體育課教學中,使學生對田徑運動產生興趣,從而積極參與體育課堂教學。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便不會再對體育課產生懈怠,而是積極地與教師配合,從而使其體魄得到強健,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除此之外,田徑運動本質上是國際比賽中的一項競技類項目,倘若教師無法進行恰當的體育課教學,便會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產生緊張情緒,而倘若情緒過度緊張,則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而趣味性田徑不同,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進行比賽,既使其心中有競技意識,又使其心態放松,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其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短跑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所要學習的重要田徑項目之一,教師在體育課中組織學生進行“聽到做到”這一游戲,即教師組織學生圍圈,教師喊出數字,學生快速報團。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既完成了“短跑”這一課程,又進行了運動,增強了體質,同時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處于一種開心的狀況,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
三、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并增強其團隊凝聚力
就田徑運動而言,其本事就隱含著競爭意識,倘若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彼此之間暗自較勁,在競爭中失去了合作,那么,這樣的教學目標便偏離了體育課教學的本質。趣味性田徑運動大多以小組或者集體協助的方式進行開展,并在學生彼此協助配合的情況下完成。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之間便會相互依存、互相配合,以此來取得比賽的勝利,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凝聚力。
例如,在進行“快速跑”這一課時,教師需明白,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達到增強學生體魄,增強學生體魄的教學目的。首先,教師在課堂準備工作完成后,為學生講解快速跑的動作要領。其次,組織學生進行一場游戲,即所有學生圍成一個圈,其中一人先在圈的正中捂住一根竹竿,在教師吹哨后,學生依次按學號排序快速跑向竹竿,另一位學生跑回,兩人交替過程中確保竹竿不倒。通過這一游戲,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激發了其參與的意識,又培養了其彼此之間的團隊協作意識。
無論是哪一科目的教學,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教學,教師都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趣味性田徑運動結合了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除此之外,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的合作,增強了學生團隊凝聚力,對學生之后的學習與生活益處頗多。教師應當以此為例,不斷思考、不斷創新,從而真正實現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使其成為真正的有用之人。
參考文獻:
[1]焦現偉,尚曉華.將趣味性田徑引入初中體育課的實驗研究及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11).
[2]孫南,鐘宇.不同田徑教學內容對學生情境興趣激發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