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
摘 要:《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對于中學生在校穿著有著如下規(guī)定:“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發(fā),不染發(fā),不化妝,不佩戴首飾,男生不留長發(fā),女生不穿高跟鞋”,可是反觀現(xiàn)在的初中校園,染發(fā)、化妝的女生越來越多,甚至有部分男生也趨之若鶩。因此,在他們剛?cè)氤踔写箝T時就明確規(guī)范十分必要。思想是基礎,舉辦各種活動則是進行儀表教育的延伸。
關(guān)鍵詞:認識;榜樣;選美;參與勞動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們喜歡新潮事物,追逐時尚,喜好模仿,并且剛步入初中,他們急需擺脫“小學生”“小朋友”的稱呼,渴望通過成人化的打扮彰顯自己已經(jīng)長大。可此時他們的心智發(fā)展并未成熟,還未能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因此,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清晰認識、明確準繩
英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理查德·懷斯曼的《正能量》一書中對“正能量”進行了定義,書中認為正能量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和幸福的動力和感情。當下“正能量”也成了社會中比較流行的詞匯。其實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也可以在學生中多蓄積一些正能量,幫助他們理清認識,肅清思想上的偏差。
比如在穿著上,學校從多方面考慮一般都會讓學生穿校服上課。可是制作校服的廠家考慮到學生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會把校服制作得較寬松。但是縱然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依然會走出自己的不尋常路,他們中總有人會私下改褲腳或者在校服上畫出彰顯自己特點的圖案。這些也許是一些小事,可小事中折射著大問題。學生在穿著上力求標新立異,無非是想讓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更有甚者妄圖吸引異性的注意。因此及時對他們的穿著提出要求,并給出指導意見,在教育學生穿著打扮的問題上就會事半功倍。
各自容貌雖是天生的,但后天得體的修飾可以盡顯一個人的非凡氣質(zhì),一個人的發(fā)型、妝容可以體現(xiàn)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審美觀點和情趣。一般說,整潔端莊的儀容、樸實大方的裝扮是最符合社會共同審美要求的。對于學生更是如此。美,是一種愉悅的審美活動,是與周圍相協(xié)調(diào)的景色。如同在農(nóng)田里忙碌的應是佝僂著身子、頭戴草帽的農(nóng)民而非西裝革履、打扮入時的時髦青年。同理,在校園里奔走的應是盡顯朝氣活力的學生,而非濃妝艷抹的、彰顯個性的時尚寵兒。
二、為人師表、做好榜樣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在學校不僅受到周圍同學的影響,同時對老師的一言一行也喜歡加以模仿。動物界的印記行為在人類同樣適用,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僅體現(xiàn)在學業(yè)上,在某些行為上也十分盲從。老師若是給學生強加很多行為禁忌,而自己卻游離在約束之外,這無異于“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而學生也會因此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變得難以管束。因此,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更應當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穿著打扮以簡單大方為宜。
三、選美大會、親臨感受
初一學生剛從小學步入初中,思維的品質(zhì)、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均顯著提升,但是這還依賴于感性的經(jīng)驗,即生活實踐。與其空洞刻板的說教,不如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實際感受。加之他們生性活潑,喜歡動手實踐,對于老師開展的活動參與熱情高。因此,可以抓住這幾個特點,給學生上一堂別開生面的班會課——選美大賽。在這一點上,我是這樣操作的:
首先我會提前找一些女生,讓她們給自己涂上口紅,穿上校服;而另一些女生則把她們的校服倒飭一番,卷著褲管、敞開拉鏈、編著別致的發(fā)型;還有一部分女生僅是穿著校服,扎著馬尾。然后讓班級男生投票,選出他們心中最美的女生并且讓他們說說選擇的理由。也許部分男生的選擇會與理想發(fā)生偏離,但是通過我的引導,學生自然會認為在校服的映襯下,青春自然更美麗。因為美是一種和諧,美是相得益彰,美是年輕狀態(tài)下活力的展現(xiàn)。
四、普及知識、認識肌膚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衛(wèi)屏障,皮膚的作用在于保護軀體,抵御外來有害物質(zhì)的入侵與傷害;通過散熱和保溫調(diào)節(jié)體溫;感受外來的冷熱痛癢等刺激,協(xié)助大腦活動;分泌脂排泄廢物等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迅猛階段,皮膚也開始發(fā)生變化,特別是少女,由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增加,使得皮膚格外柔嫩、光滑、富有彈性。但是由于青春期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旺盛,而容易出現(xiàn)一些皮膚炎癥,如痤瘡、濕疹等,影響皮膚健美。
為此,我會經(jīng)常給班級女生普及一些皮膚保養(yǎng)的小知識,指導他們對待面子問題的正確處理方法,提醒他們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當然有部分女生仍然會不以為然,此時,我又會以PPT的形式,播放一些皮膚放大后的照片,并附上皮膚科醫(yī)生的建議的視頻,讓她們從心理上認識到粉黛敷面固然美,但后期效果很糟糕!
五、參與勞動、體會艱辛
莫泊桑的《項鏈》中,主人公馬蒂爾德因為貪圖一時的美麗而付出辛勞十年的代價;現(xiàn)實中,諸多愛美人士因為整形失敗而讓人生發(fā)生扭轉(zhuǎn)。愛美需要付出代價,這條定律對于學生時代的他們同樣適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會在他們當中做一次問卷調(diào)查,在不暴露隱私的情況下,了解她們的家庭收入、個人在學習上的支出以及因面子問題的支出等。從中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家長不會給子女買昂貴的護膚品,但不排除個別。因此,我會及時與家長溝通,并鼓勵他們讓孩子一起參與到家庭勞動中去,有條件的,也可以讓孩子感受自己賺錢的不易。通過這項活動,孩子們認識到家長生活壓力之大,自己實則不應該奢求更多。
當今,信息大爆炸,學生在無形中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影響。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而對于初一女生育人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儀容儀表教育。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外表可以偽裝,氣質(zhì)卻很難生成。因此,帶著學生徜徉在書海的世界中,與經(jīng)典面對面,這才是提升審美趣味最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楊方虹.淺談技工院校教師儀容儀表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J].科技經(jīng)濟導刊,2018(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