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玲
馬卡連柯說過:“集體是一個人的老師。”這形象地體現(xiàn)了班集體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具有的無形的教育力量。乳山市大孤山鎮(zhèn)中心學校利用班級文化這個潛在的教育手段,打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體建設者、文化受益者的小班化班級文化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老師授業(yè)、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優(yōu)美的教室環(huán)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感情,促進學生奮發(fā)向上,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
一、靜態(tài)文化建設
幽雅的班級環(huán)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包括墻面的布置,桌椅的擺放等。學生觸景生情,因美生愛,從而提高班級凝聚力。
1.精心設計奮斗標語
充分利用班級展示臺,打造“陽光八一”。經(jīng)歷每次單元測試后,每人將下一階段的奮斗目標寫在樹葉上,以小組為單位貼在班級的大樹上,形成一種理想的人格,營造班級的凝聚力,從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2.細心布置班級桌子,力求讓桌子會“說話”
設計個性化、富有新意的桌簽,貼在桌子上,每天警示自己昂揚向上、積極進取,激勵自己天天進步!
3.用心裝扮教室墻壁,彰顯本班個性
可貼本班學生的書法和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呈現(xiàn)展示個性風格的作品,定期更換,增強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強班級文化氣息。
4.張貼欄體現(xiàn)班級特色
除了張貼學生守則、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及班內各項工作安排表等內容,作為班級內部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定期更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欄目,如習慣之星、班主任寄語、班級誓言等,使學生置身于濃濃的班級文化熏陶之中。
5.綠色家園伴成長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間活動,讓學生親近自然,享受綠意,讓他們帶來喜歡的植物,寫上植物的名稱、特性,放在窗前。課間,學生或對這些植物進行觀察,或進行照料。在歷經(jīng)40分鐘的課堂學習之后,學生看看花草,澆澆水,在實踐中獲得知識的同時,又獲得了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二、動態(tài)文化建設
為教育教學工作而適時開展的各項主題活動,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主動、健康地成長。
1.上好每周的班會課,教育思想滲透于文化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
如,安排班會主題:“我的人生設計”“健康心理,美好人生”等。用視頻“鷹的蛻變”引領學生展望未來等。用校本課程的理念“字端品正先做人”,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讓學生學會做人。
2.建立合作小組,設定每人至少一崗制
班級管理文化的建設要為每位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鍛煉、體驗的平臺,為每位學生提供更多的崗位,促進學生健康個性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人管,人人要管人”的局面。在班級建設過程中,充分發(fā)揮班級人數(shù)少的優(yōu)勢,設置多種崗位,并對每個工作崗位定了工作職責,如“值日班長”“衛(wèi)生監(jiān)督”“值日組長”等班級管理崗位。每個學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每月末要對每位同學進行評議,由學生評點他人做得好的地方,還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爭取。這樣的制度,給每個學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是他們積極進取的活力與源泉。在課外活動的時間里,各組由組長帶領組員進行自主學習活動,小組間開展互助和競爭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班級雖小,可它處處有寶。合理利用,可使班級的個性,給學生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奮發(fā)向上的感覺,使班級文化如一位沉默而有風范的老師一樣,起著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
總之,我校小班化的教育理念,讓集體的能量溫馨地輻射到了每一個個體,最終走上了“教是為了不教”的良性循環(huán)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