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萍
摘 要:我國社會主義正處于改革和發展的階段,教育體系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家庭是最基層的組織,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成為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力量。因而,教育絕不僅是學校的事情,探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協同共育,是對學生成長的負責,也是我國教育事業良好發展的主要表現。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德育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親情教育和指導,更需要學校系統化的教育和指導,可以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雖然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其接受的主要教育來自學校,但仍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關注,因此,每個家庭都應樹立起一定的教育責任意識,努力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
一、家庭德育存在的問題
1.放任不管
在多數家庭中,家長普遍存在教育的錯誤認知,他們認為家長只要盡到了養孩子的責任就行了,其他的一切事宜都交給學校。家長只負責給孩子交學費,接送孩子上下學,這就算完成了教育的義務。可以說這類家長只注意對孩子的照顧,卻忽視了對孩子品質和品格的培養。孩子做作業有時候需要家長的指導,家長往往選擇逃避或應付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旦成績出了錯或者性格出了問題時,家長會指責學校。
2.全部包攬
有的家長與上述家長做法正好相反,他們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只要求孩子認真學習,其他事情不讓孩子參與,更有甚者孩子的襪子清洗都由家長來做。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不僅獨立意識差,遇到困難往往產生退縮、消極的心理,不利于其將來的總體發展。
二、利用家庭因素,幫助班主任優化班級管理
完美的教育是學校和家庭達成共識、統一步調,精誠合作,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應發揮號召力,發動家長,利用家長會、信息通訊工具等和家長建立良好而穩固的溝通機制,幫助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將會對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聲,多數家長認為只要做好孩子的后盾就可以了,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在精神上有學校的教育指導,這種重智力投入、輕素質培養的家庭教育方式無疑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定時炸彈。班主任要結合家庭的錯誤認知給予糾正,讓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育兒觀等,否則即便家長再用心良好,依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長。比如針對上述中的“放任不管”型家長,班主任要讓家長知道,孩子是自己的,家長不應該放棄孩子的精神指導權,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想要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首先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除了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外,家長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家長的陪伴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心。在周末,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觀看一次電影,比如勵志類影片等,讓孩子獲得一定的感性認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等。
2.班主任與家長形成合力,促進班級德育建設
班主任雖然是德育工作的最主要負責任,但是不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家長在德育工作上就可以放手不管,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發動家長的力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德育,以此形成合力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全面性和實效性。例如,班主任要和家長加強聯系,可以利用QQ、微信、電話等途徑保持常態化的聯系和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具體表現,詢問最近學生的狀態是否良好,學生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進步,在哪些方面做的不足等,以便及時調整德育工作目標和計劃。當然,學生作為德育工作的對象,他們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的困境在哪里,因此,和學生的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應該經常和學生談心,在進行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想法,以他們容易接受的方式實施德育工作。
3.班主任利用家長會,提升學生德育能力
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發展都離不開德育的作用,但德育不僅只是學校的事,家庭在學生的德育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是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其言行舉止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有著直接的作用。所以在德育的過程中,家長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德育知識。那么如何向家長滲透德育呢?實施家校合作模式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家校合作模式中,教師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這種形式有效地向家長滲透德育。在召開家長會的時候,教師不要老是圍繞著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與家長進行溝通,而是要多講講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中的優秀表現,如樂于助人、團結同學等。因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是家長極為關心的話題,這樣一來,家長就會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德育工作中去。召開家長會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家長座談會、家長沙龍、育兒交流、家長學校等,教師通過這些形式將家長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學生的德育,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向家長進行德育的有效滲透。
總之,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對德育的滲透工作越來越被社會關注,為此,班主任要深刻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結合創新思想,將德育滲透進生活和學習的每個角落中。在實施德育建設中,班主任要發動家長的力量,讓其成為班主任工作的助力,為班級建設獻計獻策,為德育教育工作盡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連偉繁.淺析初中德育教育的創新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123-127.
[2]丘海鋒.淺談初中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