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玲
2011級10班是我從初三開始接手班主任的。這個班級學生的整體特點是:尖子生孤傲,學困生太多且難管理,想考高中卻能力不足的邊緣生很多。這里說的邊緣生就是游離在考上與考不上之間的一些學生。我把他們分為兩類“線上邊緣生”和“線下邊緣生”。這里我主要就中考邊緣生轉化介紹一下我的做法。
一、科學布局,讓尖子生引發團隊“共生效應”
自然界中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這就是“共生效應”。如何能在我的班級中發揮好“共生效應”?我思索了一個暑假。首先是利用座位:班級中有7位尖子生和4位理科尖子,被分別安排在前、后、南、北不同的地方。他們的同桌統統是邊緣生,以此座位為中心,周圍有一桌水平接近的邊緣生、一桌班級12~19名和線下邊緣生組成;一桌最需要的線上邊緣生和三四個中邊緣生。每個尖子生的周圍都另有一名尖子生,這樣有利于他們之間的交流、激勵和借鑒。通過PPT大家會直觀地看到,每個尖子生至少能輻射到4位邊緣生。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中考是否能正常或超常發揮,除了自身超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外,良好的合作,班級的整體氛圍也至關重要。這是我對孤傲的尖子生們長期思想工作的重點。因為只有他們不再孤傲,心里有班級,有了合作才能更有利于發揮他們的作用。
學生以4~6人為一個小組。這11位尖子生任務是:負責組內成員學習上的疑難雜癥;理科小測的小組分析;幫扶周邊的邊緣生。每次的單科測試他們必須召開各小組的分析會,每個小組、每次分析會我都拿著筆記本在旁邊邊聽邊記,總結學生出現的問題;如單科存在的集中的問題,會總結反饋給科代表,讓科代表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以便教師及時調整復習重點和方向;也會了解邊緣生的情況,做好記錄及時和負責的尖子生討論邊緣生出現問題的原因,再由我和邊緣生溝通,指出需要改善的地方,然后針對問題尖子生,我需要再跟進一個周、兩個周甚至是一個月,我們每天溝通及時調整直至邊緣生有所改善。同時,記錄中,我會及時將每個組好的經驗和方法積累出來,利用晚點或自己的英語課的時間向學生宣傳,讓學生在借鑒中知不足而后改善。
二、傾情陪伴、溫暖呵護,讓心靈盎然成長
邊緣生的形成有很多的因素。但是無論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邊緣化,他們在面對中考時的內心往往是迷茫的、糾結的、脆弱的。他們不會主動告訴老師或父母他們的苦惱和焦慮。如果我們能反復有目的地觀察這樣的一個人,你就能從他外部的種種行為表象中洞悉內心世界的本質,感受他的需要。趙同學是個游離于線下的邊緣生,他自認為理科很厲害,可是幾次考試都沒有發揮出水平,排名也一直落后。他的性格又極其內向,在家從不和父母交流,任課老師和他的對話也從未得到過回應。在幾天反復的課間與課上走動觀察,我發現了他的問題,給他寫了好多的小紙條,告訴他問題出在哪,建議他如何克服,及時肯定他。在他放學后不愿意回家時,我就借劉××的數學、物理、化學筆記、錯題本放在他的桌子上,而后默默地坐在某個地方陪著他,無論多晚,從不催促;發現他表現出不安,我會走過去,將兩手放在他的肩膀,告訴他:靜下心來,放松,一切都會好的;中考時,每考完一科他都會在我面前站一會,什么也不說,我就會走過去拉拉他的手,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頭,沖他笑一笑。在得知他考上高中時,父母都很意外,他和父母說的一句話是:我想見老于。幾乎每天的課間我都這樣站在教室里,或和科任教師溝通或帶著目的和任務觀察某個學生。雖然辛苦勞累,但是卻能在他們的日益改善中獲得幸福感。
三、反復溝通,讓勇氣激發夢想一路開花
有時候我會覺得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實的,在幫助邊緣生時,我借助勤溝通、交流彌補眼觀之不足,并在溝通中進行密集型鼓勵強化他們知行的效果,鞏固初步形成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何姓女生有著極強上高中的愿望,每晚學習到12點,清晨4點起床再學習,在她眼里唯有多付出才能彌補自己智力上的不足,但是長期堅持并沒有看到明顯的進步。在觀察感受到她的意志逐漸消沉時,我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和她進行三次交流,從早晨到校的精神狀態上鼓舞她的士氣,薄弱學科的課上表現找出她的閃光點,中午吃飯時,陪她聊天開懷一笑,放學后積極肯定她一整天的改變,及時提出仍需改善的方面給她指明方向。溝通中,她經常會問我:如果她考不上高中怎么辦?我從未給過她肯定的回答。總是說她的那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很了不起,如果能積極樂觀地堅持,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這樣的密集型的溝通鼓勵,遠遠比你的肯定更能給予她勇氣和力量。
在我的努力下,2011級10班快速實現了逆轉,最后的中考成績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