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力,郭榮達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對于國內養豬人來說,2016年是大家公認的“金豬年”,全年生豬養殖頭均盈利約400元;2017年,受環保及行情下滑的影響,生豬存欄及能繁母豬存欄總體減少,市場供需處于緊平衡態勢,全年生豬養殖頭均盈利180元,養殖戶仍有可觀盈利。這一年,生豬價格雖高位回落但總體仍處于成本線以上;這一年,環保風暴繼續影響產業發展,國家開始大力扶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這一年,散養戶繼續退出,大型規模化養殖企業繼續擴張,“南豬北養”養殖格局正在形成。2017年,養豬業中發生的令大家印象深刻的熱點事件,值得我們對其進行認真盤點和思考,并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據農業部對全國480個集貿市場畜禽產品和飼料價格定點監測,2016年的52周中,生豬價格只有4周時間低于17元/kg(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有8周時間維持在20元/kg以上(五月至六月),其他時間生豬價格均維持在17~20元/kg。2017年上半年,生豬價格高位回落,總體處于下降趨勢,由年初的18.00元/kg下跌為6月初的13.58元/kg,累計降幅為24.56%。7月份,生豬價格有漲有跌,總體仍徘徊在14.00元/kg以下;8月份生豬均價達到14.41元/kg,12月豬價突破15元大關。根據農業部定點監測戶數據計算,2017年生豬養殖成本線約為13.5~13.8元/kg,全年生豬價格總體處于成本線以上。
2016年12月份,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強調在2017年底前,各地要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也就是說,2017年是國務院要求禁養區關閉或搬遷的最后期限。從政績考核來看,2017年之后,環境因素的考核首次置于比GDP 更重要的位置,各地政府將更加鐵腕治污,狠拆禁養區的豬場。根據相關媒體報道,2017年黑龍江、吉林、遼寧、重慶、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廣東、寧夏、廣西、貴州、陜西、甘肅、青海、內蒙古、西藏和新疆等20余個省市自治區明確規定于2017年度完成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清退工作。早在2016年,北京、上海、河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和天津等8地已基本完成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的清退工作。

2017年6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7〕48號)正式發布。意見指出,近年來,我國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規模化養殖水平顯著提高,保障了肉蛋奶供給,但大量養殖廢棄物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和利用,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一大難題。抓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系畜產品有效供給,關系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到2020年,建立科學規范、權責清晰、約束有力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構建種養循環發展機制,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提前一年達到100%。畜牧大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率先實現上述目標。
國務院新聞辦于2017年10月9日就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工作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在回應有關處理生豬養殖污染相關問題時,農業部副部長葉貞琴指出,農業部將通過“禁、限、轉、治”四方面處理好生豬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具體內容上,一是“禁”。在集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重點地區,包括一些教育、科技園區等,劃定禁養區;二是“限”。對南方一些水網密集、養殖量比較大的地區,環境承載力不夠的地方禁限養;三是“轉”。把生豬養殖向環境承載容量較大的地區轉移;四是“治”。采取生態養殖、資源化利用等方式治理畜禽糞便、治理環境污染。通過這四個方面能夠處理好生產發展、保障供應、環境保護、生態友好的關系。
按照農業部制定的《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綜合考慮環境承載能力、資源稟賦、消費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將生豬發展區域分為四類:重點發展區、約束發展區、潛力增長區和適度發展區,也就是在受環境資源限制的地方要少養豬,傳統生豬產區重點發展養豬業,環境承載能力大的地區為潛力增長區。位于中國北疆的內蒙古與東北三省、云貴等地被劃為潛力增長區,被確定為未來中國豬肉供應增長的主要區域。在政策扶持和資源支撐的前提下,2017年各大養豬企業繼續爭相布局在東北及內蒙四省區。據業內統計,根據對各大農牧上市企業在東北三省的發展規劃初步估算,至2025年,東三省僅上市集團的生豬出欄量就達3 200萬頭,約占東三省年出欄量的50%。
2018年初,各上市養豬大企紛紛交出了其2017年養豬成績單,各個企業都已經有較大的養豬體量或布局。溫氏集團數據表明,20 17年度溫氏銷售商品豬1 904.17萬頭,銷售收入高達337.95億元,同比分別增加 11.18%和-6.74%,穩坐國內養豬頭把交椅,傲視群雄。牧原股份數據顯示,20 17年度牧原股份生豬銷量高達723.7萬頭,而2016年度為311.4萬頭,同比增長了132.4%。從2017年度的增量來看,牧原股份同比增加了412.3萬頭,而溫氏增加了191.47萬頭,牧原是溫氏的2.15倍。所以說,2017年養豬勢頭最猛的,非牧原莫屬。20 17年正邦累計銷售生豬342.25萬頭,同比增長51.14%;累計銷售收入55.13億元,同比增長65.63%。2017年度天邦累計銷售商品豬101.42萬頭,銷售收入16.57億元,成功躋身生豬出欄“百萬俱樂部”。
2017年3月24日,農業部信息中心與大連商品交易所簽署了“大宗農產品市場信息共同行動計劃”,并發布合作框架下第一個重大成果——瘦肉型白條豬肉價格指數。這是國內第一個帶有質量標的、面向商業化應用的生豬價格指數。“瘦肉型白條豬肉價格指數”以市場消費主流的瘦肉型白條豬肉為標的,統一確定現貨應用范圍最廣、背膘厚度2.5~3 cm為采價標準,每日采集并在農業部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農業信息網發布。該指數由卓創資訊公司設計采價方案,在全國16個主要的產銷省份選取89個大型屠宰企業,建立每日采價體系并編制白條豬價格指數。據了解,這89家樣本企業占全國規模以上定點屠宰企業總屠宰量的31.94%,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17年6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并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禽畜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采取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方式消納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促進畜禽糞便、污水等廢棄物就地就近利用”。采用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方式,將養殖產生的糞污作為肥料用于農田施肥,并進行消納,是目前很多規模化養殖場采取的方式,也是國家所鼓勵和支持的。而養殖所產生的糞污經過初步處理后的污水是不可能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其達到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也不必要,只需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即可。
2017年7月21日,財政部、環保部、國家稅務總局三部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做好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準備工作,意味著環境保護稅征管準備工作全面啟動。專家表示,20 18年1月1日,環保稅法施行,對養殖業是一個嚴峻考驗。環保稅法規定,農業生產排放的應稅物可以免稅,規模化養殖場除外。存欄規模達到或超過500頭豬的養殖場都需要繳納環保稅。環保稅法規定凡是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企業或個體必須向當地主管稅務部門申報繳納環境保護稅。舉例說明,某自繁自養豬場,存欄母豬2 500頭,存欄商品豬28 000頭,出欄商品豬56 000頭,每天排放廢水300 m3,建造污水處理設施投入300萬元,以3元/m3的直接成本達到國家排放標準。根據環保稅法估算,每頭豬的環保成本為16元。
2017年9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政府新聞辦發布通告稱,8月30日當地收到有企業在地下埋有死豬的舉報信。當天下午3點半,湖州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執法人員經過舉報人現場指認,在位于湖州大銀山西南處挖掘發現了動物尸骸,隨即將案情通報至公安、農業等相關部門。經過勘查,共發現病死豬掩埋點3處,挖掘動物尸骸和污泥223.5 t。公安機關初步查明,2013年湖州市工業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有限公司在處置病死豬過程中,將應該焚燒處置的病死豬拉至大銀山予以掩埋。隨后,公安部門對此案立案調查,并刑事拘留施政等5名犯罪嫌疑人。上百噸病死豬的尸體,沒有經過無害處理就倉促掩埋在山上,三年間病死豬尸體的惡臭不僅嚴重污染了山體周圍的環境,而且極大影響了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很多人有家不敢回,有水不敢喝,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環境影響和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