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欣
(湖北大學 湖北 武漢430000)
近年來,由于城市生活的快節奏,許多都市人已經越來越渴望回歸大自然。雖然鄉村旅游在國內迅速發展起來,但現階段還沒有一套完整系統的研究方法來指導工作,且與之相關的理論、實踐不夠完備,這就需要從實踐和研究發現中總結經驗。目前,大多數鄉村旅游開發都只關注到“如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而忽略了科學合理的規劃,這不僅破壞了鄉村的精神文化價值和生態自然景觀,而且鄉村景觀的美學價值和生態環境受到深刻沖擊。鄉村旅游景觀應當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既不能威脅到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又要體現出鄉村地區獨特的景觀特點[1]。因此,研究如何保護鄉村景觀的自然生態特征,合理規劃和利用、改善鄉村景觀的現狀就具有重要意義。
鄉村旅游是指一些偏遠地區以農業活動為主的活動場所,通過鄉村中的自然生態景觀、獨特的地理風貌、當地的人文風情和農業生產活動來吸引城市居民到此游覽觀光,使旅游者在觀賞體驗和參與中感受鄉村景觀的山野田園美景,領略大自然的美好、了解當地的人文歷史的一種旅游活動方式。
鄉村景觀包括農業和人文景觀。農業景觀主要是指與鄉村土地有直接關聯的景觀,如植物、田園、河流、建筑、道路等;人文景觀是既具有審美價值又有生態、文化、經濟等多方面意義的物質元素,如鄉村容貌、鄉村建筑、鄉村文化遺產等。
鄉村建筑是農民生活居住、溝通交往的地方,與旅游者的“吃住行”等息息相關,其建筑外形風格、建筑空間結構和建筑色彩材料是最能體現當地特色風格的,它也是鄉村旅游中最突出的部分,因此它在鄉村景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須合理科學地規劃和保護才能使傳統的、有價值的鄉村建筑景觀得以流傳百世[2]。
受到城鎮化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傳統鄉村建筑的美學思想和實用功能等方面無法為游客提供舒適的旅游環境,因此鄉村建筑應當做到與時俱進。新鄉土建筑在尊重當地傳統文化和自然條件的基礎上,將現代性與傳統性融為一體,將功能性和地域性相結合,古為今用,新舊共生,使新的建筑與鄉村環境能夠和諧共融,尊重可持續發展理念,并采用綠色環保材料,設計出具有時代特征的鄉土建筑,提高游客對新建鄉土建筑的接受程度,帶動鄉村旅游經濟發展。例如,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洞橋,由王澍設計的文村,在這個偏遠的村莊,有40多幢明、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房屋建筑,但有一半的傳統建筑被遺棄,文村歷史隨之而被隱沒。王澍按村莊原有的肌理和土地,就地取材,根據原有建筑的風格對外立面進行改造,夯土墻的建筑就用新的夯土建筑重造,磚結構的建筑就采用抹泥技術改造,用杭灰石的就請當地匠人重新堆砌,整個鄉村風貌煥然一新,“黃灰白”的色彩搭配與村莊環境相得映彰,每個建筑也都展現出了自身獨特的文化價值,使來訪的游客既能體會到文村的味道,又能感受中國建筑的特點。
農業景觀是鄉村旅游和農村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是希望游客在鄉村旅游過程中能夠產生共鳴,與鄉村景觀聯系起來。而農業景觀能給游客帶來最強烈、最直接的鄉村氛圍,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差異,不同地區農作物的種植和耕植方式也有所不同,體現出了不同鄉村的農業特色,這是鄉村旅游的一大亮點。
鄉村旅游是讓游客在鄉村中把生活節奏慢下來,是對身心的一種舒緩和放松。因此,在鄉村旅游規劃中,要充分調動游客參與的積極性,創造參與可持續度性強的活動,以豐富鄉村旅游內涵。農家樂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是吸引游客不可忽視的因素,耕種、采摘、垂釣等農家樂活動是體驗和融入農村生活的最佳方式,讓人們在欣賞農業景觀的同時重新感受自然,釋放生活壓力,回歸自然生活。采摘是農家樂中比較常見的活動方式,還有一些鄉村將農田劃分出不同的區域,不僅有采摘農田體檢收獲的快樂,還有認領農田,游客選擇認領不同面積農田來種植自己的農作物或植物,感受收獲的艱辛。如衡南縣雙翼家庭農場的小農夫菜園,每個家庭都可在此申請認領9平方米左右的土地種植自己的農作物,可以交付他人管理,也可以自己管理照顧,產出的農作物都歸認領家庭所得。這種農家樂方式,一方面,可以使游客學習和認識不同的農作物,體驗種植的艱辛,了解食物來之不易,另一方面,游客按自己的喜好種植,可以為農業景觀添光溢彩,豐富鄉村旅游的多樣性。
構建有靈魂有特點的鄉村旅游景觀,離不開對鄉村文化遺產景觀的探索,只有通過富有創意的意識形式對鄉村文化遺產景觀進行詮釋和表達,才是真正表達鄉村旅游旅游景觀的內涵的方式,從而讓游客親身體會到鄉村旅游特色景觀在精神所帶來的享受,感受真正的鄉村文化[3]。
鄉村文化遺產大多出自農民的一些手工藝品,其藝術品美學價值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文化的傳統歷史感與根源性、表達方式制作的樸實性、情感表現的直白性等。農民是鄉村的靈魂主體,只有觸到鄉村中的靈魂,游客才能真正體會鄉村景觀的核心。由此可見,除了獨特的原生態原居民的鄉村建筑和重要的純天然無污染的農業產品,鄉村景觀還需要依靠農民藝術作品和農民本身。二是在規劃設計鄉村景觀中,需要更多地表現農民與農業家族所持的美學內涵,尤其是一些可以長期保存下來的,并具有較高裝飾性的作品,比如一些特色的織布作品,剪紙作品等。三是這些由農民制作的具有當地風情的藝術作品,體現了當地人民的心靈手巧和地域特色,提取相應元素可以用來裝飾鄉村景觀,也可以作為鄉村旅游紀念品,增加農民的收入,發揚當地的人文風情。如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的袁家村,當地的民俗文化藝術非常豐富,有剪紙、皮影、捏泥人等,袁家村將這些傳統藝術結合日常生活用品予以裝飾,使得一個普通的物品既有實用功能又有藝術欣賞價值。
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目前國內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理論知識體系還不夠充分、不夠完善。因此,可以從鄉村旅游角度出發,探索鄉村景觀的規劃設計方法,結合案例,再從鄉村建筑景觀、農業景觀和文化物質遺產景觀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此為相關研究方向提供些許理論知識,創造出人與景和諧共處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