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偉
(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 湖北 武漢 430000)
立足傳統,弘揚國學,結合美容美發課程的實際情況,從“挖掘哲學元素,融入道家文化”“挖掘道德元素,融入儒家文化”“挖掘審美元素,融入風雅文化”和“挖掘情感元素,融入民俗文化”幾個方面,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美容美發課程的有效結合。
理發,是美容美發的基礎,而傳統的理發工具的重量是固定的:二斤三兩四分五錢。這個重量正是遵循天道自然的結果。其中,“二斤”指的是陰陽或日月,是萬事萬物繁衍生息之根本;“三兩”指的是三才,即天、地、人,是天文、地理和人事的結合;“四分”指的是四象,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道教的神獸;“五錢”指的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物質組成的基本要素[1]。由此可見,美容美發的傳統工具中蘊含著最原始的唯物觀,是道教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
在美容美發實踐教學的很多環節,都蘊含著道家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教師應該善于將這種思想與技能訓練結合起來,在滲透道家文化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例如,剪男性短發時候快刀法和慢刀法的交替、設計女性長發的時候,長臉型的低發式設計與圓臉型的高發式設計等,都體現了這種對立統一的思想。
在中國古代的《孝經》中就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的說法。按照古代人的理解,剪發、燙發、紋身等行為都是不敬父母的表現。當然,隨著時代的變化,這句話的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其精神內核是不變的,那就是——要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發膚有敬畏和尊重之心,不可隨意損毀。這句話也揭示了美容美發行業的職業規范,即秉承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尊重每一位顧客的權益。教師在美容美發教學中,應該將這一部分的價值觀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傳統文化禮儀中對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稱謂,而這些稱謂往往跟“發型”有關系。比如,三至九歲的兒童稱為垂髫,而垂髫,指的就是兒童垂下來的短發;九至十三歲的少年稱為總角,而總角,則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少年將頭發從中間分開之后向上梳成兩個結,這兩個結狀似羊角而得名。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些傳統禮儀知識與不同年齡段顧客的美容美發基本功訓練結合起來,實現儒家文化在美容美發教學中的滲透。
對美容美發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更要具備良好的鑒賞力。因此,在美容美發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審美教育為契機,實現風雅文化的融入:
我國古代詩詞中有很多詩句都展現了發型和發飾之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古詩詞,使學生通過文學鑒賞的方式,把握中華民族古典美的精髓,為他們以后的發型設計奠定良好基礎。例如,“鬢似烏云發委地”“翠鬢籠松楚岫云”“崔翹浮動玉釵香”等詩句,都是描寫發型和發飾的。教師可以在美容美發教學中引入這些詩句,讓學生在品讀詩詞的過程中,從不同視角領會古代女性的發型和發飾之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為他們的崗位實踐奠定基礎。
我國傳統曲藝文化百花齊放、種類繁多,而每種曲藝形式都有其獨特的妝發造型。基于此,美容美發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傳統曲藝文化,使學生掌握不同曲藝類型的妝發特點及造型技巧,以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例如,京劇的化妝總體上要經歷的過程如下:拍底色——涂腮紅——定妝——涂胭脂——畫眉毛——畫嘴唇——勒頭——貼片子——帶軟頭面——帶點稠頭面。而生、旦、凈、末、丑不同的角色在化妝的手法上又不盡相同。在美容美發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些曲藝知識滲透其中,使學生能夠根據不同場合的不同需求來調整化妝的技巧與流程,使學生的美容美發能力能更好的適應客戶多樣化的需求,為學生的就業奠定堅實基礎、鋪就廣闊道路[2]。
美容美發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十分生活化的課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與人們的民族情感也緊密相連。因此,在美容美發課程中,教師可以挖掘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滲透民俗文化。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有著較大差距。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美容美發教學中適當講解不同地區的特色民俗文化,從而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力。例如,中國北方地區的人比較忌諱在正月里剪頭,認為是對舅舅的一種詛咒;而我國還有的地區如果家中有老人過世,那么子孫輩則在“六七”之內不宜剪頭,以示哀思。那么作為理發師,面對這些人群,就應該注意“避嫌”,不要主動招攬生意,惹人反感。教師在教學中融入這些民族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規避“禁忌”,順利工作。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往往賦予了頭發特殊的含義,將其跟新生、希望、幸福等美好愿望聯系到一起。在美容美發教學中,教師應該將這些文化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在“喜慶”場面中應對自如,從而提升自身的崗位勝任力[3]。例如,中國古代在嬰兒滿月的時候,有“浴兒畢,落脫發”的習俗,通過給幼兒剃頭發,祈求嬰兒無災無難、長命百歲。此時,理發師往往會在剃頭的時候說一些祝福話。比如,給男嬰剃頭的時候說:“頭發亮堂堂,他日定做狀元郎。”給女嬰剃頭的時候說:“頭戴一枝花,嫁給帝王家。”當然,這些“吉祥話”放到現代社會已經不再適用,但是如果理發師能夠與時俱進,送出“頭發剃光光,災禍疾病全跑光”之類的祝福,能夠提升客戶對理發師服務的滿意度,并對理發師的工作給予積極的評價。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教學應從實際情況出發,以美容美發課程平臺,從“挖掘哲學元素,融入道家文化”“挖掘道德元素,融入儒家文化”“挖掘審美元素,融入風雅文化”和“挖掘情感元素,融入民俗文化”幾個方面,針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策略與滲透途徑展開研究與探索,希望以此為契機,立足傳統,弘揚國學,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美容美發課程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