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泉 鄧生玉 王桂權 姚長義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 40例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在72 h內行顯微手術夾閉瘤頸, 觀察患者術后生存情況并比較不同Hunt-Hess分級患者的術后恢復率。結果 40例患者接受手術后, 恢復情況良好者
35例, 所占比例為87.50%, 恢復情況較差者5例, 所占比例為12.50%, 無死亡患者。40例患者中, Hunt-Hess分級Ⅰ級10例、Ⅱ級10例、Ⅲ級8例、Ⅳ級12例;Ⅰ、Ⅱ、Ⅲ級28例患者術后恢復率為89.29%(25/28), 顯著優于Ⅳ級患者的58.33%(7/1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30, P<0.05)。Ⅲ級患者術后恢復率87.50%(7/8)與Ⅱ級患者術后恢復率90.00%(9/1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28, P>0.05)。結論 采用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方法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 能夠明顯減少死亡患者數量, 且Hunt-Hess分級較低患者治療效果更佳, 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顯微手術;夾閉瘤頸;腦動脈瘤破裂出血;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17
腦動脈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但是腦動脈瘤破裂屬于一種高危疾病, 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 很可能直接導致死亡, 因此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救治占據重要地位, 找到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是目前需要研究并解決的主要問題[1]。近些年, 微創技術的發展迅速, 顯微鏡手術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 將這項手術方法應用到腦動脈瘤破裂患者的治療中, 失去生命的患者數量顯著減少,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次選取40例患者進行研究, 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2017年本院收治的40例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齡42~74歲, 平均年齡(52.3±7.2)歲。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72 h內行顯微手術夾閉瘤頸, 其中在24 h內進行手術者21例, 24~48 h內進行手術者12例, 48~72 h內進行手術者7例。24 h后接受手術者1例發生再次出血, 沒有患者出現3次出血現象。手術方法如下: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 將側裂池蛛網膜以及附近的血管仔細分離, 并將腦底腦池打開, 暴露出Willis動脈環, 最后使用特制的動脈瘤夾將動脈瘤瘤頸夾閉。
1. 3 觀察指標 觀察40例患者術后生存情況, 比較不同Hunt-Hess分級患者的術后恢復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40例患者術后生存情況 40例患者接受手術后, 恢復情況良好者35例, 所占比例為87.50%, 恢復情況較差者5例, 所占比例為12.50%, 無死亡患者。
2. 2 不同Hunt-Hess分級患者術后恢復率比較 40例患者中, Hunt-Hess分級Ⅰ級10例、Ⅱ級10例、Ⅲ級8例、
Ⅳ級12例;Ⅰ、Ⅱ、Ⅲ級28例患者術后恢復率為89.29%
(25/28), 顯著優于Ⅳ級患者的58.33%(7/1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30, P<0.05)。Ⅲ級患者術后恢復率87.50%(7/8)與Ⅱ級患者術后恢復率90.00%(9/1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28, P>0.05)。
3 討論
腦動脈瘤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外科疾病, 患者會出現大汗、嘔吐以及體溫升高等癥狀, 此類病癥較輕通常沒有得到患者的注意, 直等到腦血管破裂出血給患者身體造成較大傷害才去救治, 一旦出現腦血管破裂出血, 患者的生命安全就會受到威脅。出現這類病癥的主要誘因是患者情緒激動以及過度勞累等, 但也存在部分患者沒有出現上述誘因即出現腦血管瘤破裂出血的現象。出現這類病癥后,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 患者失去生命的可能性在30%以上。腦動脈瘤破裂出血也可能存在破口處血塊發揮自身凝血功能, 凝固導致破口出現封閉現象, 從而緩解出血癥狀, 但是一旦血塊溶解, 出血現象就會再次發生, 再次威脅患者的生命。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 現在使用影像學方法能夠準確找到患者的出血部位, 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目前使用較多的是顯微手術, 使用顯微手術找到患者的出血部位, 通過使用特制的動脈瘤夾將動脈瘤瘤頸夾閉的方法達到救治患者的目的。使用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患者一旦被確診為腦動脈破裂出血, 就要立刻準備手術, 通過給患者注射一定量的尼膜同避免患者出現腦血管痙攣現象[2-4]。②側裂池暴露的過程中, 需要發揮好顯微鏡的輔助作用, 在顯微鏡的觀察下一步一步完成手術治療, 最后將腦脊液充分的釋放, 讓瘤體以及瘤頸充分的暴露出來, 從而順利完成手術[5-7]。本次選取了40例患者進行研究, 不存在死亡病例, 給患者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通過研究分析發現, 其在治療Hunt-Hess分級較低患者時效果更佳[8-10]。
綜上所述, 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治療效果顯著, 死亡患者數量顯著減少, 且這種方法治療Hunt-Hess分級越低的患者效果越顯著。在發現患者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時就準備手術治療, 能夠降低患者的風險, 給患者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值得在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時采用。
參考文獻
[1] 朱軍武, 高永峰, 周國勝. 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療效分析.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23): 113-114.
[2] 曹勇, 鄭慧軍, 范魯鼎, 等. 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方法及臨床效果.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6):17-18.
[3] 劉沛濤. 探討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臨床效果. 臨床研究, 2016, 24(10):99-100.
[4] 王寶龍. 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效果觀察.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6, 22(21):3272-3274.
[5] 張興祥. 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療效.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4):105-106.
[6] 陸永建, 李明昌, 何偉文, 等. 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06, 29(2):152-154.
[7] 王森崗, 張珂, 敬謝攀, 等. 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療效.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 18(2):19-20.
[8] 王盛. 用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法治療早期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效果探析. 當代醫藥論叢, 2015(20):284-285.
[9] 關慶凱. 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189例臨床觀察. 河南醫學研究, 2017(16):2958-2959.
[10] 胡曉. 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對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治療作用研究.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48):9329.
[收稿日期:2017-1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