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個女友回家過年的風險有多大?吃年夜飯也要被限時?消費者遭遇年夜飯霸王條款該如何維權?飯桌上哪些勸酒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春節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難免打個牌搓個麻將有點輸贏,這種行為算不算賭博?
過節聚會,有沒有被這些問題掃了興?請看律師的相關解釋。
馬建(湖北尊而光律師事務所律師)
春節期間,很多大齡男女又遭遇回家被逼婚,他們想出了各種辦法來應對,“租友回家過年”便是其中一種。“求友”或“待租”信息在各社交平臺上明碼標價,一般“2天1夜”的價格在2000元~3000元不等,有些婚介機構還在春節前專門推出“租友”業務。男女雙方事先還會簽訂“合同”,約定“租金”多少以及支付方式,有的還會有一些特別約定,如“收到的禮物屬于哪方”“只陪吃陪玩”“不上墳”等條款。
每年因為“租友”發生的糾紛都不少,有的是因為收取的高額禮金歸屬發生矛盾;有的事件中,受雇方“表演”不佳被親友識破,雇主拒絕支付報酬,雙方發生矛盾;還有的事件中,雇主要求受雇方履行戀人義務,如當眾擁抱親吻等,遭到拒絕而發生矛盾。那么“租友合同”到底受法律保護嗎?
“租友”回家過年雖然含有“租”字,但不具有租賃性質。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及合同法的規定,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租金合同的標的物只能是物,不能是人。“租友”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法律上的雇傭關系,是雇主通過協議、合同的方式,約定受雇方履行一定義務,待完成后給付傭金的行為。
“租友合同”是否有效,要看合同內容。如果只是單純要求受雇人提供陪雇主逛街、旅游、陪同赴宴等勞務,并無違法內容,合同可以是有效的雇傭勞務合同。但如果合同內容包含了以戀人的身份約見親友等,則涉及到了“男友”“女友”特殊的社會屬性,違反公德、破壞公序良俗,應認定為無效合同,不受法律保護。
假的真不了,“租”來的男女友帶不來真實的愛情和幸福。正確的做法只能是理性對待婚姻問題,對于父母的婚姻催促,子女不妨積極傾聽。同時,父母也應理性對待子女的婚姻大事,不要盲目催促,而要講究方式方法,否則就可能弄巧成拙。
汪盈(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一些酒店在承接年夜飯預訂時推出了“限時消費,超時加費”的規定,引起消費者的不滿和投訴。酒店的做法是否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超時收費”沒有法律依據,額外收取費用相當于變相漲價,酒店方涉嫌用“霸王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除了“超時加費”,從歷年涉及年夜飯的投訴案例來看,引發消費糾紛的主要問題還有:菜量不足、質量下降、上菜速度慢、服務跟不上、未提示而加收服務費、單方毀約等。
為減少和避免就餐過程中出現的消費糾紛,消費者預訂時最好與商家簽訂書面合同,應盡量詳細約定訂餐的價格、菜品名稱、用餐時間、用餐房間及用餐人數、付款方式、額外收費項目以及取消變更的違約責任等項目。
合同內容要全面、具體,表述明確清楚。消費者要注意:名稱中不要被菜名所誤導,如“春色滿園”可能只是炒青菜,因此在約定菜品時要詢問每道菜的材料、規格(重量)和價格,最好索要和保存有上述具體內容的菜單并附在合同上,防范經營者偷工減料。
此外,消費者要注意“定金”與“訂金”兩詞不同含意。
“定金”是擔保條款,商家違約要雙倍返還“定金”,如消費者無法履約則不能要回“定金”。而“訂金”屬于預付款性質,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退還的,支付訂金時要明確違約賠償條款。
在消費過程中,消費者也要提高防范風險意識,就餐前,最好對桌上菜品對照訂單進行核對,發現問題及時與商家溝通協商,如有需要可拍照錄像留存證據。結賬時,先看賬單后買單,并向商家索要正規的餐飲發票,以便在權益受損時作為維權依據。
張耀顯(河南洛太律師事務所律師)
在參加宴請聚會中,有幾種情況,勸酒者需承擔法律責任:首先是強迫性勸酒。如果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的強迫性勸酒行為,包括野蠻灌酒、言語要挾、不喝就糾纏不休等,對于損害后果的發生,勸酒人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賠償責任。
第二,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心臟病、哮喘病、酒精過敏的人都不適合喝酒。如果同飲人不了解,在勸對方少量飲酒的情況下,誘發對方疾病,同飲人無需承擔過錯責任。但依據公平責任原則,同飲人應承擔一部分賠償責任。如果明知對方身患疾病,仍再三勸酒,勸酒者需按照法律規定承擔侵權過錯責任。
第三,未對醉酒者進行安全護送。如果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同飲人負有一定的監護義務。如果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或者不足以在合理的時間內讓其達到有人照顧的情況(如家中無人),若出現意外,同飲人對此有過錯,要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酒后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明知對方酒后駕車而不加以勸阻,一旦出事,同飲人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醉酒人不聽勸阻,同飲人可以免責。
過節聚會多,我們要做到適量喝酒,不勸酒、不灌酒。若席間已經有人飲酒過量,同席的人要盡到安全監護責任。對醉酒者應安全護送其到家,并通知其家屬陪護,若沒有家屬在場,應安排人在場陪護到酒醒并及時通知其家屬。
李倩雯[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2018年1月29日,公安部視頻會議傳達“將嚴厲打擊整治賭博違法犯罪活動,堅持打早打小、露頭就打、不停地打”精神。那么,過年期間在家里打麻將有點“小輸贏”,會被認為是賭博嗎?賭博和棋牌娛樂的界線在哪里?
2017年2月,武漢市政協委員許方輝向武漢市政協第十三屆一次會議提出《關于以“法治思維”厘清“麻將娛樂”與“麻將賭博”的界限,讓武漢市民打麻將不再提心吊膽的建議》,經審查立案。當年5月,全國首例“麻將政協提案”獲武漢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回復。按照回復意見,“麻將娛樂”與“麻將賭博”的界限如下:
不以營利為目的,親屬之間進行帶有財物輸贏的打麻將、玩撲克等娛樂活動,不予處罰。親屬之外的其他人之間進行帶有少量財物輸贏的打麻將、玩撲克等娛樂活動,參與者不滿十人,區分不同情形予以裁量和處罰:人均賭資不滿1000元的,屬于“麻將娛樂”,不予處罰;人均賭資1000元以上不滿3000元的,處500元以下罰款;人均賭資3000元以上不滿5000元的,處5日以下拘留;人均賭資5000元以上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處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親屬之間打麻將則不考察賭資數額大小,但需要重點考察是否以營利為目的。根據《公安部關于辦理賭博違法案件通知》規定,不以營利為目的,親屬之間進行帶有財物輸贏的打麻將、玩撲克等娛樂活動,不予處罰。
除了親友,如果組織他人打牌搓麻將,就需要明確自己的行為是否涉嫌聚眾賭博。根據最高法、最高檢《關于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營利為目的,組織3人以上賭博,抽頭漁利數額累計達到5000元以上的、賭資數額累計達到5萬元以上的或參賭人數累計達到20人以上的,屬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條規定的“聚眾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