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娟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兒窒息新法復蘇技術的復蘇效果及對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生并發窒息的42例新生兒作為對照組, 同時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出生且并發窒息的42例新生兒作為研究組。研究組患兒實施新法復蘇技術, 對照組患兒選擇舊式復蘇技術。比較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病死率及復蘇后5、10 min Apgar評分。結果 研究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病死率為11.9%(5/42), 低于對照組的30.95%(13/4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復蘇后5、10 min Apgar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新法復蘇技術相較于舊式復蘇技術療效更佳, 不僅能降低患兒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還能改善其生存質量, 可在臨床推薦使用。
【關鍵詞】 新生兒窒息;新法復蘇技術;預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33
新生兒窒息(neonatal asphyxia)指由于產前、產時、產后各種病因, 致使胎兒發生宮內窘迫和分娩過程中出現呼吸障礙, 導致嬰兒出生后1 min內無法正常呼吸, 以低氧血癥、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癥為病理改變的疾病, 是導致新生兒智力障礙、腦癱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當前醫院積極推廣復蘇技術, 以期增加患兒存活機會, 減少腦損傷, 醫者總結臨床經驗結合舊式復蘇技術, 推出新法復蘇技術, 以期提高復蘇效果, 改善預后[2, 3]。本文旨在分析新生兒窒息新法復蘇技術的復蘇效果及對預后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本院出生并發窒息的42例新生兒作為對照組, 同時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出生且并發窒息的42例新生兒作為研究組。研究組男24例, 女18例;胎齡38~41周, 平均胎齡(39.2±0.6)周;體質量1856~5843 g, 平均體質量(3654.6±729.5)g;順產27例, 剖宮產15例。對照組男25例, 女17例;胎齡37~41周, 平均胎齡(38.9±0.7)周;體質量1867~5828g, 平均體質量(3636.7±730.5)g;順產28例, 剖宮產14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 所有患兒家屬均同意參與研究。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對照組患兒給予舊式復蘇技術。①由醫護人員清除患兒口鼻腔內黏液, 借助導管反復抽吸胃部和咽喉液體, 必要時可采取人工呼吸幫助患兒通氣。②拍打患兒足底, 擠壓胸部, 以便改善其呼吸功能。
1. 2. 2 研究組 研究組患兒實施新法復蘇技術。①打造專業醫療團隊, 選擇國際公認ABCDE復蘇方案, A(airway)吸凈患兒呼吸道黏液;B(breathing)建立呼吸, 增加通氣;C(circulation)維持正常循環, 確保心搏出量;D(drug)藥物治療;E(evaluation)動態評價, 以此模式為基礎循環開展復蘇工作, 直至患兒完全復蘇[4];②醫護人員嚴格按照《新生兒窒息復蘇教程》執行, 由2~3人協作實施新法復蘇技術, 快速評估患兒呼吸、反應、肌張力情況, 做好保溫措施, 保持輕微仰伸體位, 用預熱毛巾為其擦干皮膚, 清理呼吸道(若有羊水胎糞污染者, 給予氣管插管行胎糞吸引術), 保持呼吸道通暢處理, 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 正壓通氣, 實施復蘇后患兒仍無好轉, 可給予患兒低濃度吸氧, 搭配胸外按壓, 可根據患兒情況給予腎上腺素強心, 生理鹽水擴容[5, 6]。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并發癥(高血糖、低血糖、心肌損傷、低鈉血癥、低鈣血癥、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發生率、病死率及復蘇后5、10 min Apgar評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比較 研究組患兒中高血糖2例、低血糖1例、低鈣血癥2例、低鈉血癥
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4.29%(6/42);對照組患兒中高血糖4例、低血糖3例、心肌損傷1例、低鈉血癥2例、低鈣血癥3例、缺氧缺血性腦病1例、顱內出血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5.71%(15/42), 研究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病死率為11.9%(5/42), 低于對照組的30.95%(13/4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兒復蘇后5、10 min Apgar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兒復蘇后5、10 min Apgar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新生兒窒息是新生兒出生后最常見的緊急情況, 急需醫者對其進行搶救, 以降低病死率, 預防遠期后遺癥, 該病病因多與母體疾病(高血壓、子癇、嚴重貧血)、子宮因素(痙攣、出血)、胎盤因素(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及臍帶因素(臍帶繞頸、打結、脫垂)有關, 作為新生兒多發且病死率極高的高危病癥, 嚴重影響患兒生存質量, 近年備受關注[7, 8]。
輕度窒息患兒常伴有全身皮膚青紫、呼吸淺表、心率80~120次/min, 存在喉反射;重度窒息患兒則常伴口唇暗紫、無呼吸、心率<80次/min, 心跳不規則且喉反射消失, 醫者應準確判斷患兒的窒息情況以便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節省搶救時間, 提高復蘇效果。endprint
調查統計我國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為5%~10%, 但死亡率高達30%, 每年約有30萬新生兒因窒息伴有殘疾, 影響其日后正常的生活, 增加家庭的負擔[9, 10]。本次研究表明, 研究組病死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患兒復蘇后5、
10 min Apgar評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即為新生兒窒息患兒實施新法復蘇技術療效優于舊式復蘇。加大新法復蘇技術宣傳力度, 組織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打造專業工作團隊, 由產科與兒科醫生為患兒判斷病情, 選擇適宜的復蘇措施, 于胎兒娩出后立即采取保溫措施, 嚴格按照復蘇步驟為患兒開展急救, 復蘇后加大監護力度, 觀察患兒血壓、體溫、心率及其神經系統癥狀, 提高復蘇效果。
綜上所述, 新法復蘇技術能提高新生兒窒息復蘇效果, 改善患兒生活質量, 可臨床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清霞, 王琴, 方昕. 新生兒窒息新法復蘇技術的復蘇效果及對預后的影響.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5, 23(8):105-107.
[2] 李小瑜, 陳雅杏, 陳少君. 細節管理在新生兒窒息新法復蘇推廣中的效果.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12):158-160.
[3] 李天頌, 黃碧梅, 何睿偉. 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臨床使用的問題與對策.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22):125-126.
[4] 趙曉霞. 新法復蘇用于胎糞污染致新生兒窒息43例效果觀察. 心理醫生, 2016, 22(13):116-117.
[5] 王紅靜. 新法復蘇術治療新生兒窒息的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78):187-188.
[6] 高淑強. 新生兒窒息新法復蘇技術推廣5年總結. 中國婦幼保健, 2009, 24(2):198-199.
[7] 郭朝利, 于俊萍, 賈麗芳, 等. 新生兒新法復蘇技術操作培訓方式的研究.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14):41-42.
[8] 李言林, 李科, 賀平, 等. 應用新法復蘇技術前后新生兒窒息早期死亡分析及對策. 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5):654-656.
[9] 譚春迎, 王海鷗. 新生兒窒息新法復蘇效果評價. 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15):2085-2086.
[10] 侯林霞, 何艷君, 張麗清. 新生兒窒息新法復蘇術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外醫療, 2013, 32(16):59.
[收稿日期:2017-1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