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恒
【摘要】 目的 觀察中藥湯劑聯合中醫按摩治療骨傷后期肢體腫脹的臨床療效。方法 60例骨傷后期肢體腫脹患者,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在抬高患肢的基礎上給予消腫止痛的治療方法,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藥湯劑聯合中醫按摩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67%,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湯劑聯合中醫按摩治療骨傷后期肢體腫脹的療效顯著, 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臨床可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中藥湯劑;中醫按摩;骨傷;肢體腫脹;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79
骨折術后由于周圍軟組織的損傷,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炎性因子得以釋放, 從而出現術后肢體腫脹。如果患者的肢體腫脹未得到及時的治愈, 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 給患者帶來生活和工作的不便[1]。因此, 消除骨傷后期患者的肢體腫脹, 也是骨科醫生經常面臨的問題。為給患者解除病痛, 對于骨傷后期的肢體腫脹, 本院在抬高患肢, 消腫止痛的基礎上, 給予患者中藥湯劑聯合中醫按摩治療, 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骨傷后期肢體腫脹患者,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觀察組男17例, 女13例;年齡18~64歲, 平均年齡(30.2±11.3)歲;對照組男15例, 女15例;年齡18~69歲, 平均年齡(31.6±1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抬高患肢的基礎上, 給予常規消腫止痛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藥湯劑聯合中醫按摩治療, 采取血府逐瘀湯聯合防己黃芪湯加減, 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 隨證加減。冷水煎服, 1劑/d, 早晚各服用1次。同時對患者體表、不適或受傷部位、或疼痛所在穴位進行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多種手法[2]。兩組患者連續治療15 d觀察療效。
1. 3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版)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3 d內治療后肢體腫脹較治療前減小2 mm;有效:3~6 d治療后肢體腫脹較治療前減小0.4~0.8 mm;無效:6 d治療后肢體腫脹仍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67%,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骨折術后腫脹是骨科手術常見的并發癥, 多數醫家認為, 骨折術后腫脹是由于組織水腫, 下肢靜脈回流受阻導致的, 一般7 d左右即可消退, 如果長時間沒有消退, 不僅影響患者術后康復, 嚴重者會導致骨筋膜室綜合征。因此, 骨折術后應及時治愈患者的肢體腫脹。中醫學認為, 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是由于正氣虧虛, 導致氣血運行受阻, 日久則氣滯血瘀, 臨床治療時, 主要采用補氣養血、通經活絡以及利水消腫的治療原則[3]。血府逐瘀湯為清代醫家王清任所創, 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活血的功效。防己黃芪湯為張仲景的經典方藥, 具有益氣祛風、健脾利水的功效。二方合用, 可消除瘀血, 消退水腫。同時配合中醫按摩手法, 進一步促進氣血的運行, 使骨傷后期肢體腫脹得以早日消退[4-10]。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67%,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中藥湯劑聯合中醫按摩治療骨傷后期肢體腫脹的療效顯著, 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臨床可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夏鉑. 中醫骨傷科技術特點及文化分析. 醫學與哲學, 2013, 34(15):76-77.
[2] 修春政, 左洪軍. 中醫治療34例骨傷后期肢體腫脹的臨床療效觀察.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4, 1(7):1202.
[3] 唐寶平. 中醫治療骨傷后期肢體腫脹36例臨床觀察. 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3(3):1499-1500.
[4] 朱忠英. 中醫治療骨傷患者后期肢體腫脹55例效果觀察.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8(28):56-58.
[5] 周錦芳. 中藥湯劑聯合推拿按摩治療骨傷后期肢體腫脹的效果觀察. 海峽藥學, 2016, 28(4):217-218.
[6] 司馬雄翼. 用中藥湯劑聯合推拿按摩治療骨傷后期肢體腫脹的效果觀察. 當代醫藥論叢, 2014(20):22-23.
[7] 王小軍. 中藥湯劑聯合推拿按摩治療骨傷后期肢體腫脹的臨床效果. 內蒙古中醫藥, 2016, 35(15):134.
[8] 陳軍. 骨傷后期肢體腫脹的中醫治療. 中國中醫藥咨訊, 2010, 2(35):799.
[9] 姚朝陽. 中醫治療骨傷患者后期肢體腫脹的療效觀察. 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3(1):432-433.
[10] 裴代平. 中藥湯劑治療肢體骨折腫脹的臨床研究.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1):33-34.
[收稿日期:2017-1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