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羅釗芹+林小艷+楊玉玲+蔣鳳婷

【摘要】 目的 研究集束化護理對乳腺癌的干預效果。方法 97例乳腺癌患者, 隨機分為基礎護理組(RNG組, 48例)、集束化護理組(CNG組, 49例)。RNG組采用基礎護理, CNG組采用集束化護理。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CNG組的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及軀體功能評分分別為(75.93±7.08)、(68.43±7.02)、(90.43±7.87)、(91.06±8.11)、(79.66±7.45)分, 高于RNG組的(60.75±4.82)、(57.49±6.28)、(75.88±9.31)、(82.51±7.94)、(65.42±8.5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集束化護理能優化乳腺癌護理服務,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實施。
【關鍵詞】 集束化護理干預;乳腺癌;基礎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89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97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RNG group, 48 cases) and cluster nursing group (CNG group, 49 cases). The clinical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CNG group had emotion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cognitive function, role function and somatic function score respectively as (75.93±7.08), (68.43±7.02), (90.43±7.87), (91.06±8.11) and (79.66±7.45) points, which were higher than (60.75±4.82), (57.49±6.28), (75.88±9.31), (82.51±7.94) and (65.42±8.52) points in RNG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luster nursing can optimize the nursing service of breast cance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Breast cancer; Routine nursing
乳腺癌的易感因素包括癌前病變、不育、未婚、飲食不健康、高齡初產、家族史等, 全球范圍每年新增患病人數約為120萬人, 發病后可能導致體形變化, 引起身體缺陷, 影響心理、家庭或社會功能, 因此醫學界普遍認為乳腺癌屬于全身性疾病與身心疾病[1]。目前多采用手術、生物、內分泌、化療及放療等綜合性療法治療乳腺癌, 為了讓患者積極配合綜合治療、改善結局, 可運用經過臨床驗證的一組集束化護理元素持續性干預與康復相關的環境、生理與心理因素, 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及行為[2]。本文研究了集束化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護理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7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結合影像學與病理檢查、臨床表現確診為惡性腫瘤, 入選對象均為女性, 出現乳頭瘙癢、乳頭溢液、乳暈異常、乳頭濕疹、乳腺增生、乳腺刺痛、乳房腫塊等癥狀, 部分患者可見癌細胞浸潤皮膚或粘連胸壁、胸肌等組織, 淋巴結無痛、質硬、腫大, 可被推動。將97例患者隨機分為基礎護理組(routing nursing group, 簡稱RNG組, 48例)和集束化護理組(cluster nursing group, 簡稱CNG組, 49例)。RNG組年齡31~64歲, 平均年齡(42.8±7.9)歲;
未婚7例, 已婚41例;未育11例, 已育37例;小葉癌5例, 單純癌8例, 濕疹樣癌3例, 導管內癌7例, 髓樣癌4例, 導管癌10例, 黏液癌2例, 腺癌9例;肝轉移6例, 骨轉移5例, 肺轉移9例;體重45~67 kg, 平均體重(55.7±5.2)kg。
CNG組年齡32~66歲, 平均年齡(42.4±8.7)歲;未婚9例, 已婚40例;未育13例, 已育36例;小葉癌8例, 單純癌7例, 濕疹樣癌2例, 導管內癌9例, 髓樣癌2例, 導管癌16例, 黏液癌1例, 腺癌4例;肝轉移7例, 骨轉移4例, 肺轉移10例;體重44~65 kg, 平均體重(55.3±5.9)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RNG組 采用基礎護理干預。常規告知病情、治療措施與預后, 同時結合環境、藥物、康復等護理服務, 協助與指導相關檢查, 觀察與記錄生理指標、病情變化。
1. 2. 2 CNG組 采用集束化護理干預。先構建集束化護理團隊, 團隊成員有責任護士、護師、主管護師及腫瘤專科醫生。依據循證醫學方法檢索乳腺癌護理相關文獻, 檢索文獻時采用了Cochrane Library、Medline、知網及萬方等數據庫。利用循證評估工具評定文獻證據級別與質量, 在檢索到的文獻中提取推薦強度高的集束化護理證據, 結合護理證據與患者資料、護理需求預調查結果、臨床護理經驗制定規范性干預策略, 將多個單一干預措施捆綁成一組集束化護理措施。制定與落實集束化護理方案時需層層把關, 利用監測表持續跟進集束化護理落實情況, 護理措施包括以下幾點。①保證醫院環境安全舒適, 與患者見面時保持自然微笑, 聽取主訴, 耐心解答疑問, 說明情緒管理方法, 了解患者配偶、家庭信息及社會支持情況、心理狀態, 針對性幫助患者緩解內心壓力、外界壓力, 如讓患者觀看喜劇、幽默劇, 傾聽音樂, 傳達積極康復信號, 鼓勵病友互相開導等, 以調整心態與精神狀況。鼓勵患者親屬及朋友主動提供心理支持、經濟支持、感情支持, 促使患者重塑信心堅持治療[3]。②實施治療與護理操作前, 細心與患者交流, 患者認可與接受后方可開始, 鼓勵患者表達創傷、疼痛感受, 引導疼痛淡化意念或運用放松療法、心理干預療法、舞蹈訓練療法、穴位按摩療法緩解疼痛。③指導患者適量運動及鍛煉肢體功能, 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時間應≥75 min/周, 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應≥150 min/周[4]。提倡患者學習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方法與康復操, 多參加社會活動、娛樂活動, 敞開心扉與家人交流, 保證睡眠與休息、生活規律。④結合患者個人飲食習慣、專業臨床知識幫助制定飲食計劃或提供飲食建議, 保證膳食合理、清淡, 避免高熱量與高脂肪、火烤、煙熏、鹽腌飲食, 多食粗纖維含量豐富的新鮮果蔬, 如花椰菜、卷心菜, 禁忌未知成分、胎盤與胎盤制品等保健品。適量補充奶制品、豆類食物、瘦肉及海產品, 戒煙控酒, 睡前可按揉腹部, 按揉時間為10~15 min, 晨起飲一杯淡鹽水或溫開水[5]。endprint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護理后采用生命質量測定問卷(EORTC QLQC30)評估兩組的社會、情緒、認知、角色及軀體功能, 分值范圍0~100分, 分數越高表示癌癥患者的各項功能及護理效果越好[6]。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CNG組的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及軀體功能評分分別為(75.93±7.08)、(68.43±7.02)、(90.43±7.87)、(91.06±8.11)、(79.66±7.45)分, 高于RNG組的(60.75±4.82)、(57.49±6.28)、(75.88±9.31)、(82.51±7.94)、(65.42±8.5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乳腺癌可導致患者產生沉重心理負擔, 影響工作、家庭、婚姻, 應重視治療疾病本身, 及運用集束化護理干預身心狀態, 以促進康復。本文對比了集束化護理、基礎護理對乳腺癌患者的干預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 CNG組的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及軀體功能評分分別為(75.93±7.08)、(68.43±7.02)、(90.43±7.87)、(91.06±8.11)、(79.66±7.45)分, 高于RNG組的(60.75±4.82)、(57.49±6.28)、(75.88±9.31)、(82.51±7.94)、(65.42±8.5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實集束化護理能有效促進乳腺癌患者恢復多種身心功能與社會功能。相對于依據傳統經驗的基礎護理, 組成集束化護理的各個元素以可靠的護理研究結論作為指導、依據, 得到了廣泛認可、簡單明確、易于接受、具體、可操作, 能將剛性循證指南與概念轉化成臨床實踐, 以過程管理方式控制護理指標, 定期監測與分析干預措施落實情況, 強調捆綁式、計劃性、全面性、持續性干預, 精準發現與動態監控、調整影響護理質量的敏感性指標[7]。運用集束化護理能保證鍛煉指導、心理干預及健康宣教等干預措施的高效性、細致性、綜合性、針對性、持續性, 使乳腺癌患者得到有效的社會支持與心理支持、持續照護, 循序漸進、規范推進病情評估、心理疏導及康復鍛煉等干預措施, 有效調整認知、信念與行為, 激發承擔意識與尋找生存目的、控制自我, 減輕癌癥帶來的痛苦, 優化護理結局[8]。
綜上所述, 集束化護理能優化乳腺癌護理服務,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譚艷, 諶永毅, 蔡欣, 等. 一例3D打印技術輔助開展乳腺腫瘤手術的護理配合. 護士進修雜志, 2016, 31(22):2104-2105.
[2] 蔡英杰, 高冉, 史鐵英, 等. 乳腺癌術后患者化療期支持性照顧需求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7, 23(9):997-1000.
[3] 張桂智, 黃仕穎, 呂俊紅. ABVS與X線攝影定位及定性診斷乳腺腫瘤的對照研究.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7, 27(7):1258-1260.
[4] 徐磊.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29):225-226.
[5] 趙玉芹. 個性化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術中的應用. 中國醫學創新, 2014(10):107-109.
[6] 凡遵鳳. 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前及術后的應用. 當代護士旬刊, 2013(9):41-42.
[7] 徐友娣. 中醫綜合護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恢復期34例中的應用.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6, 25(11):126.
[8] 劉瑩.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的護理干預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16):239-240.
[收稿日期:2017-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