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健

【摘要】 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在冠心?。–AD)合并心絞痛(AP)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109例CAD合并AP患者, 均運用人性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觀察比較本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評分 [主觀感受(TS)、疾病信息認知程度(DP)、活動受限(PL)、AP穩定狀態(AS)、AP發作情況(AF)]。結果 護理后, 109例患者的TS、DP、PL、AS、AF評分分別為(80.09±5.62)、(85.50±7.29)、(77.91±9.05)、(68.22±7.15)、(76.92±4.11)分, 均高于護理前的(65.44±3.17)、(61.76±8.51)、(52.16±4.08)、(40.64±3.53)、(55.31±7.4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3.705、22.119、27.081、36.111、26.435, P<0.05)。結論 人性化干預可改善CAD合并AP患者的病情、機體功能與帶病存活質量。
【關鍵詞】 冠心病;心絞痛;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90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effe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D) and angina pectoris (AP). Methods A total of 109 patients with CAD and AP all received humanistic nursing, and their 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 score [treatment satisfaction (TS), disease information cognition (DP), activity Limited (PL), AP stable state (AS), AP seizures (AF)]. Results After nursing, 109 patients had TS, DP, PL, AS and AF score respectively as (80.09±5.62), (85.50±7.29), (77.91±9.05), (68.22±7.15) and (76.92±4.11) point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65.44±3.17), (61.76±8.51), (52.16±4.08), (40.64±3.53) and (55.31±7.48) points before nursing,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3.705, 22.119, 27.081, 36.111, 26.435, P<0.05). Conclusion Humanized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condition, body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ith disease for patients with CAD and AP.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Nursing
CAD患者的心臟負荷、心肌氧耗量及血液需求量突然增加時, 硬化、彈性較差的冠脈無法及時適應擴張, 再加上存在脂質斑塊形成、動脈狹窄及血流受阻等因素, 因此容易導致心肌缺血缺氧, 并發AP。AP誘因多樣, 包括飽餐、激動、寒冷、勞累及緊張等, 頻繁發作的AP與劇烈疼痛可減弱患者的生活耐力, 還容易發展成心肌梗死或猝死, 給予積極治療與流程化、規范化、針對性、連貫性的護理能減少CAD患者對AP頻繁發作的隱憂, 逆轉或阻止冠脈硬化病情進展, 能轉危為安及預防復發, 節省醫療成本[1]。本文探討了人性化護理在CAD合并AP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109例CAD患者, 均合并AP, 胸骨中段后方、上段或心前區有沉悶感、燒灼感、壓迫感、緊縮感或窒息感, 胸痛、心悸、左肋痛, 疼痛一般持續5~10 min, 或臉色蒼白、呼吸困難、氣短、心跳過速、表情焦慮、渾身冷汗、頭暈乏力、暈厥, 可伴有血壓升高、心尖區喀喇音或奔馬律、心動過速、腹痛、頸痛、咽痛等。排除心功能為Ⅲ級或Ⅳ級,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 血壓>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 嬰幼兒及孕婦等特殊人群。其中男65例, 女44例;年齡46~89歲, 平均年齡(66.9±7.4)歲;AP誘因:體位變化7例, 排泄變化3例, 溫度變化31例, 睡眠變化5例, 運動變化11例, 飲食變化17例, 心理變化33例, 其他2例。
1. 2 方法 109例患者均采用人性化護理措施。①患者入院時需小心護送至病房, 采用親切、關心、平和的語氣與患者交流, 借助宣傳冊、視頻、宣傳圖片等普及CAD與AP病因、治療、用藥知識, 根據患者疾病階段、性格、文化層次等介紹先進治療與護理方法、成功控制CAD與AP病情的患者, 鼓勵傾述疾病認知、內心感受, 必要時可指導患者用默想法進行放松訓練或給予心理輔導, 教會運用意象放松、傾訴、情緒轉移等方法緩解負性情緒, 提高心理上的舒適度, 保持平和心態, 切忌性情急躁。鼓勵親屬探視, 避免患者住院時產生孤獨感, 指導親屬用積極態度、溫馨親情、良好情緒支持患者, 避免患者過度擔憂經濟問題, 能安心接受治療。②監測血壓、心律、心率, 指導患者服用倍他樂克、阿司匹林等藥物, AP發作時, 取半臥位或保持靜坐、臥床休息, 幫助調整體位, 給予心電監護、吸氧, 遵醫囑給予消心痛或硝酸甘油, 指導深呼吸, 靜脈滴注硝酸甘油時需控制好滴速, 避免誘發低血壓。發現患者無尿或少尿、呼吸困難、發紺、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時需通知醫生及做好搶救準備[2]。endprint
③可將綠色植物盆景放置在病房內, 或在病房墻壁上粘貼風景畫, 保證病房內溫度適宜、整潔安靜、空氣清新、床單位舒適整潔, 使治療環境變得舒適溫馨。平時注意指導患者有效咳嗽、翻身、進食及清潔足部、口腔、頭面部等。搭配色澤鮮艷、營養豐富的食物, 引導多飲水、少量多餐、細嚼慢咽, 宜攝入高維生素、低熱量、含粗纖維、低膽固醇、低脂低鹽、清淡食物, 如碎菜葉、素面、米粥、兔肉、魚類、豆制品等, 補充微量元素, 多攝入新鮮瓜果、蔬菜, 如紫菜、洋蔥、黃瓜、胡蘿卜及芹菜等, 少吃瘦肉、不吃肥肉。無糖尿病時可在清晨混合20 ml蜂蜜與溫開水飲用;少吃油膩、易發酵或刺激性食物、動物脂肪、奶油、魚子、動物內臟等, 提倡控油、控煙、控鹽、控體重。緩解期可根據患者個人體質幫助制定循序漸進、規律化的鍛煉計劃, 鍛煉頻度為20~30 min/次,
運動量以3~5次/周為準, 提倡輕體力有氧運動形式, 如打太極拳、騎自行車、每日早操、慢跑及散步等, 不宜進行登山、跑步等競爭性或劇烈性運動。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采用SAQ評估護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質量與機體功能, 量表評估維度包括TS、DP、PL、AS、AF, 評分高則生存質量與機體功能更好[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 109例患者的TS、DP、PL、AS、AF評分分別為(80.09±5.62)、(85.50±7.29)、(77.91±9.05)、(68.22±7.15)、(76.92±4.11)分, 均高于護理前的(65.44±3.17)、(61.76±8.51)、(52.16±4.08)、(40.64±3.53)、(55.31±7.4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3.705、22.119、27.081、36.111、26.435, P<0.05)。見表1。
3 討論
CAD致病因子包括心理壓力、社會壓力、肥胖、缺少運動、高熱量及高鹽飲食、高血脂、高血糖及高血壓等, CAD合并AP病程持久、病情復雜、無法治愈、治療周期長、醫療費用高, 屬于典型性心身疾病, 需嚴格控制飲食與日常作息, 對??谱o理要求高[4]。人性化護理兼顧生活指導與心理護理等多個方面, 能針對患者生理、心理、精神需求提供舒適、適時的護理, 減輕生理性與心理性不適, 減少不良護理事件的誘發因素, 使治療環境舒適、祥和、安全, 有助于改善病情與醫療效果[5]。對于CAD合并AP患者, 運用人性化干預措施能緩解緊張、焦慮情緒, 防止心臟負荷不斷增加, 通過促使患者均衡飲食、合理運動增強體質、抵抗能力、免疫能力, 降低血栓形成率, 有效糾正不良認知與行為, 提高遵醫行為、自我護理與康復能力, 從而提高AP控制率, 減少心肌梗死等并發癥與降低死亡率, 同時改善AP預后與提升帶病存活質量、機體功能。
參考文獻
[1] 袁建偉, 馮彥林, 張培培, 等. SPECT/CT 心肌灌注顯像在原發性微血管性心絞痛患者中的臨床價值. 廣東醫學, 2016, 37(6):
841-844.
[2] 王計亮. 臥位型心絞痛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關系以及臨床干預呼吸睡眠對臥位型心絞痛合并阻塞性OSAS的影響. 飲食保健, 2016, 3(2):40-41.
[3] 孫艷華. 血清Lp(a)與穩定性冠心病的相關性及他汀類藥物對穩定性冠心病的影響.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7, 19(4):22-26.
[4] 李娜, 劉蕾, 胡志永, 等. 心率變異性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河北醫學, 2016, 22(3):493-495.
[5] 周香, 施尚鵬, 曾力群. 早發冠心病與晚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及冠狀動脈病變特點比較. 中國循環雜志, 2017, 32(7):638-641.
[收稿日期:2017-10-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