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梅
【摘 要】 教師只有在了解了學生差異的表現、性質和形成原因,在教學中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使教與學兩個系統更好地結合起來,讓教更好的為學服務,以便每個學生在學習時都能得到滿足,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他們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關鍵詞】 學生差異;形成原因;方法;提高;發展
所謂差異性教學,就是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每一個存在差異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差異,創造與之相應的教學環境,采取差異性教學對策,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個性的核心內容是主體性與創造性。差異性教學與個性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相互交融、互為因果的,換言之,差異性教學是以個性發展為依據的。
一、實施差異性教學的動因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精辟地說過:“每一個兒童的思維發展都有其獨特的道路,每一個兒童的聰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對待學生不能一概而論,要實施差異教育。
1.傳統的體育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實施差異性教學,有利于實現課程基本目標,有利于學生揚長補缺,發展個性。所謂揚長,就是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發展;所謂補缺就是對能力差,水平低的學生給予幫助,使其達到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實施差異性教學,既符合對全體學生提出的總要求,而又不是用統一的規格來對待千差萬別的學生;既注意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又注意每一個學生特殊才能的發展。這一做法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
2.當下現狀。近幾年以來,學生入學后身體素質差異十分明顯,不僅參差不齊,而且差別較大,部分學生學習欲望較強,有較好的學習鍛煉習慣,希望能學到知識技能,為就業打下強實基礎,但也有不少學生沒有學習欲望,鍛煉習慣較差,這些學生具體表現為厭學,上課不動,素質差。面對這些學生實行差異性教學,從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出發,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
二、實施差異性教學的措施
1.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
(1)轉變教學觀念。體育教學不是培養運動員,而是通過教學實踐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為學生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與此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體育特長。
(2)優化教學過程。①在教學組織上。根據學生的素質、技能水平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A層為體育特長生;B層為一般學生;C層為體育困難生。 將這三種水平的學生,重新組合成條件基本相同的學習小組,縱橫兩個維度。縱向方面可以看出全班學生大致的差異;橫向方面,每組都含有三種水平的學生在學習中可取長補短。②在教學內容上。根據三種水平,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A層的學生,可增加一些拓展性的教材,有一定的難度,技巧性較強,以利于發揮其特長優勢,克服他們吃不飽的現象,激發他們不斷進取的精神;對C 層的學生,則應設計一些易學、易練的內容,充分發揮這些學生的閃光點,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其獲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體驗,樹立信心,不斷進步;對于B層學生,教學內容可以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提供的教材為主。③在教學目標上。對特長學生,要注意發揮其優勢,在完成自身學習任務的同時,協助教師組織與幫助其他同學練習;對一般學生教師應加強全面指導,根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規定,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激發其興趣,發揮其潛力;對困難學生,應加倍關注,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彌補他們的薄弱環節,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④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加強區別對待和分類指導。對共性的問題作集體或小組指導,對個別性的問題可通過小組間的互助、互補、互動,使他們各盡所長,各顯其能。⑤在教學要求上。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教會每一層學生如何學習,如何鍛煉,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對困難的學生強調培養其基礎學力;對特長學生,側重培養其創造性學力對一般學生,在培養其基礎學力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其創造性學力。
2.加強課外指導,發展學生體育特長。課外體育活動實踐性強,自由度大,易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易于發展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特長。
(1)可把學生分成兩類:A類為有體育特長的學生,以比賽、表演和發展特長為主;B類為愛好體育的學生,以發展素質和提高技能為主。
(2)對以發展體育特長為目標的A類學生,不簡單重復課堂教學內容,為他們創造條件,施展才華;對于B類學生,既面向全體,開發潛能,又針對部分,發展個性。
(3)在組織形式上,A類學生可突破年級限制,按水平組隊;B 類學生可在同一年級中,根據不同的體育興趣,以自愿為原則,組織各種體育興趣小組,以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能為主。
(4)在輔導方式上,對A類學生,根據他們的特長,個別輔導與集體指導相結合的方法,有計劃、有步驟、有措施地提高其運動技術水平;對B類學生應指導他們選擇好活動內容,制訂適合自己特點的活動計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練。引導學生調查各種體育信息進行交流,以拓寬視野。應盡可能地滿足同一興趣而水平不同的學生的各自需要。
3.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了能較好地關注這些差性異生,在教學中分別采用問卷調查法,交流的談法,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去關注對待這群個體差異生(如在教學前,針對這群學生進行認真備課,注意他們的共同點,如都必須參與學習),研究他們的特殊點(實際上應該是他們的差異性,如體能間的差異,體育學習態度的差異,心理承受能力間的差異,社會適應能力間的差異等,這些差異使他們在體育學習中產生了一定的特殊性,如怕學、自卑、恐懼、焦慮等心理障礙)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異,在教學中采用區別指導或分組(根據體育學習態度)、分層(根據技能情況)教學,承認學生間的差異,認識學生間的差異,并圍繞學生間的差異,設計情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互動共學,平等對話,情感交流,取長補短(在分組教學中利用技能好的學習態度差的學生來帶動技能差的學習態度好的學生,這樣即可發揮他們的能力,又可從這些技能差態度好的學生身上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改變自己)。在體育學習中,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練習的方法,可與教師共學,共同探究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及不同看法,努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如在學習跨欄時,學生在跨越欄架時就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降低欄的高度,縮短欄間距或跨邊欄或用像皮筋等等,這樣既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同時也可完成教學目標,更能使不同的個體享受到自己獲取成功的喜悅)。在體育學習評價中,承認區別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不是為了區分出成績的高低。在教師的心目中應該只有差異,而沒有差生。endprint
(1)關注學生的身體條件差異。在體育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沒有一個班的學生在身體條件方面是相同的,這種差異一方面與遺傳有關,另一方面與后天的營養、鍛煉等生活環境也有很大的直接關系,這種差異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體育學習。基于這種狀況,如果在體育教學中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教學方法,統一的評價標準來要求這群學生,那么我們的體育教學效果肯定是不會提高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將面向全體學生,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評價的實施,要充分關注學生之間的身體條件的差異,不要過分強調同學之間的比較,不強調將學生分成好、中、差,而是要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與發展,體驗自己的進步與成功,提高體育學習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更倡導對體育學習的“弱者”的關注,在體育教學中采用特別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成功感,克服因差異而造成的心理障礙,激勵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
(2)關注學生興趣愛好的差異。由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如男生喜歡對抗性強的籃球、足球,而在男生中素質稍差的則喜歡對抗性差的乒乓球等,而女生有的喜歡羽毛球,有的喜歡韻律操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體育教學中更應關注這種差異,培養他們的專長,努力與終身體育接軌,在教學中教師更應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鼓勵互幫互學,共同發展提高,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愛好。
(3)關注學生運動技能的差異。在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好壞一下子就可分辯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他們的這種差異,采用不同的方法,并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有彈性的學習內容,采用有利于他們發展的評價方法,使不同的運動技能水平的學生都能很好地學習,并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從而感受成功。
成功的教育需要尊重差異,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重溫陶行知先生對教師的告誡: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頓。教師只有充分認識現有的差異,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所有的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與建康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
[2]季瀏主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