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麗+張瑞春+祝勇
摘 要:隨著高等醫學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與需求,規范探討、核算研究醫學專業培養成本差異的成因及對現有教育資源下醫學院校優勢專業院系的生存與發展,都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醫學院校 專業培養成本 核算研究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1-171-03
一、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研究趨勢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意識和效益觀念越來越貫穿于高等教育的全過程,越來越深入到高等醫學院校院系生存及教育管理觀念之中。對高等醫學院校各類不同專業培養基礎成本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專業培養成本差異的成因及對現有教育資源形勢下醫學類院校優勢專業院系的生存與發展都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可操控性強;對高校提高各類專業培養基礎成本意識、實行不同專業之間培養基礎成本核算差異對比,確定優劣院系專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不同專業培養成本差異的成因
隨著我國不斷深入的市場經濟和不同層級高等教育體制的快速發展,專業培養基礎成本意識效益觀念越來越貫于各類高等教育模式的全過程,而且越來越逐步深入到我國高等教育領導管理者的視野和觀念之中。高等院校經費多元化形成了高校多渠道的資金經費來源,但由于各區域區劃經濟狀況的不同,教育經費投入的不同,導致各類高校教育基礎培養資金的來源差異也非常大。發達地區的高校教育培養經費相對撥款標準高,反之,欠發達地區教育培養經費撥款標準則較低。因此供需矛盾大仍是目前困擾高校不同專業發展與生存的瓶頸,對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區域的高校教育基礎培養辦學經費撥付更是困難重重。所以,高等醫學院校專業培養成本核算研究對高校生存與發展非常重要。
新政策背景下,仍處在計劃經濟固有模式的高等醫學院校專業培養模式,如何應對新政策下出現的新問題,未來改革思路和管理體制如何發展,能否將高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核算研究做到緊跟發展、與時俱進,是當今檢驗高等醫學院校能否立足教育市場并成功應對新形勢的一項標準,也是當今高等醫學院校關注的熱點問題。
三、專業培養成本核算研究的背景設計
以高等醫學院校為研究的主體,各專業院系為研究的思路對象,采集各不同專業各類基礎成本支出和固定資產總額以及不同專業的學生人數等信息數據作為研究基礎。利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對所采集數據進行分項整理和轉換。對比分析和評價,查閱文獻資料,參考借鑒其他專業培養成本預算研究思路和方法,分析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預算投入和產出差異,分析生均成本現狀,從研究論證中得出科學客觀的結論,提出可行性實施建議和方法,對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經費設置和分配機制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數據參考。
第一階段:
1.依據研究進程路線測定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總支出:人員支出,公用經費項目支出。
(1)按各類專業院系培養學生的項目支出用途,將其劃分為直接支出和公共經費支出,對公共經費支出采取按生均等方式來進行分攤。
(2)按支出作用把總成本要劃分為固定成本和半固定成本及消耗性變動成本。
2.測定各類不同專業院系成本。
(1)確定各類專業院系的直接成本項:專業院系可直接計算其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以及消耗性變動成本等。
(2)確定各類專業院系間接分攤計入的間接成本:即不能直接計入成本的通過分攤計算計入公共部分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和消耗性變動成本。把不能直接計入的成本項目根據使用年限,采取其折舊分攤法計入。
(3)確定各類專業院系的總成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總和。
(4)確定各類專業成本的生均成本:各專業成本除以該學院折合的學生人數,計算生均成本。
3.測定在校生生均教育培養成本。
4.測定實現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效益成本。
第二階段:
依據國家相關政策指導精神,依托第一階段調研采集數據,統計學歸類整理、對比和評價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生均培養成本投入的規模和發展方向,發現亮點,糾正問題,分析成因,為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及經費投入與體制的形成提供實踐探索和理論依據。
第三階段:
成本核算研究內容與數據整合分析。
1.構建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核算模式,確定不同專業成本項目: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消耗性變動成本。核算不同專業學生所發生的直接培養成本和分攤的間接培養成本總額。
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總額=直接培養成本+間接培養成本
2.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信息數據處理。
專業總成本=(專業固定成本+攤銷固定成本)+(專業半固定成本+攤銷半固定成本)+(專業消耗性變動成本+攤銷消耗性變動成本)
當年各類專業的成本總和=當年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總成本支出
為使數字實測更加貼近于實際,采取平均數據以確定不同專業的培養成本:
即專業平均總成本=專業總成本÷平均年度
專業生均成本=不同專業院系的平均總成本÷折合學生數
各類不同專業的學生數是依據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確定的科學的折合比例進行折合計算學生數。具體折算方法為:本專科生為1,碩士研究生為1.5,博士研究生為2,留學生為3,預科學生、進修生等成人教育生為0.3,函授生為0.1。通過折合計算學生數為計算方法使用的學生數,各專業培養基礎成本之間進行同位比較,確定各類不同專業基礎培養成本之間的比較系數,為高等醫學院校以現有資源發展更優勢專業提供科學數據分析。
四、研究現狀與專業培養成本核算特點
1.一段時期以來,國內無論是政府還是研究人員都非常關注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的培養成本核算,對不同專業培養成本、教育成本和生均成本的核算等問題進行大量論證及研究。以往高校只從撥款和辦學規模這一視角開展工作,對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生均成本等教育成本核算項目研究相對弱化。而專業培養成本核算恰恰是高校能否獲得政府經費支持的重要指導數據因素,是提高辦學效益的現實需要,這也是高等醫學院校實行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研究的成因之一。
2.我國高等醫學院校的專業教育成本特點:班型小,消耗大,實驗材料價格昂貴,實驗實踐實習、見習等經費比重大,使用儀器設備數量大且價格高等等因素已導致辦學成本費用相對較高,由于學生未來畢業后所從事的職業直接涉及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危的醫學工作,因此在培養醫學院校在讀學生的整體配套教育過程和資源必須保證全投入,來確保學生的基礎實力和質量,如此進而導致醫學類院校專業培養辦學成本持續居高,高等醫學院校專業培養成本的預算投入是學校各類專業直接或者間接支出成本的總和。專業培養成本增高,必然導致其教育成本增高,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是高校自身可控項:專業設置和招生數量視不同專業培養成本大小而確定規模,以此制定科學合理的不同專業培養成本核算研究,會促使高等醫學院校規模、構架、質與量、效益等協調發展,通過對各類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研究,對人、財、物等教育資質、資源優化配置,逐步完善高等醫學院校其內部管理成本的組織架構和體制,可為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研究和管理提供評價方法與依據。專業培養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支出預算,是確定不同類別院校財政撥款水平及不同專業收費標準的依據。
因此,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研究對當今高等醫學院校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國內外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教育培養成本概念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經過維澤、舒爾茨、王善邁等多位學者的探討研究,教育經濟學界達成了對教育培養成本的共識:即醫學院校專業教育培養成本核算是對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務過程中所耗費的資金成本價值和教育資源成本價值的預測與分析的過程。
2005年我國出臺《高等教育培養成本監審辦法》,提出高等教育專業培養成本核算具體原則,確定教育培養成本核算項目,而實際發展進程中,高校規模無序擴增和國家財力制約等因素,使得高等醫學院校經費投入滯后于實際規模發展的速度,政府撥款與專業培養成本辦學出現差異,解決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需要從宏觀導向的角度逐步構建與自身專業特點相適應的專業培養成本核算管理模式,使培養基礎成本的核定、核算及管理更加科學,同時也便于財政支出項目的績效考核,解決無序擴張和不同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等問題。
建立有序的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成本核算管理機制,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為加快對高等醫學院校在校生均撥款,專業培養成本核算的核定辦法及學費標準的制定提供科學合理的研究依據。完善高等醫學院校教育財政投入的力度,構建集科學、民主、高效的高等醫學教育的公共財政支持體系,是促進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六、理論研究依據與實現目標
隨著當今市場經濟的不斷改革與深入,依托我國高等教育快速推進與發展的大背景,依據我國《高等教育培養成本監審辦法》的政策支持,教育培養成本意識、社會效益觀念已越來越貫穿于當今高等教育體制的全過程,同時,成本核算理念也逐漸深入到各層級高等教育管理者的視野和策略之中。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差異的限制,而形成的高校經費來源及投入的差異落差,使得經濟欠發達地區經費來源及撥款常態呈偏低,地區及高校長期經費緊缺,供需差異矛盾大,直接限制和困擾一些地區高等醫學院校專業的發展與生存,對教育培養成本、實驗、實習、見習成本都偏高且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一些地區院校,醫學高等院校專業培養成本經費到位更是困難重重,供不達需。因此,研究各類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經濟核算,對所有高校未來專業設置的走向及持續發展辦學的重要性意義重大。
對各類高等醫學院校其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經濟核算進行分析研究,以期對同類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模式構建提供論證依據。
七、不同醫學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研究及意義與價值
不同專業基礎培養成本核算研究的意義:根據研究結果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出,醫學院校專業培養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構成的總成本支出。高校決策管理層一方面可以依據成本現狀確定年度招生專業及招生數量申報計劃,盡量減少或不招培養總成本過高的某些專業,做到心中有計劃,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還要控制其他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降低辦學總成本,提高辦學效益效率。只有科學有效地降低辦學運營成本才能在同資源條件下增強學校的競爭力和經濟實力,方可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用于重點學科的建設和科研的發展及提高,提高專業教學質量,達到既節約教育資源又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最佳途徑與方向。通過對各類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分析和研究,可科學客觀地改變過去以往在確定招生專業和數量上重需求、師資,而忽略各類不同專業培養支出成本核算現狀,同時,可敦促決策管理層把專業培養成本核算以往模糊概念的意識和理念變成當今決策和計劃的常態,對新形勢下政策制度的設計、對高等醫學院校的效益關注及資金投入提供依據,對高等醫學類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核算研究的實踐和推廣提供詳實的參考依據和經驗支持。使決策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和科學配置現有教育資源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八、研究目標達成與社會效益實現的現實意義
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研究對教學成本進行分析和有效管理,可以促進高校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合理設置,精準計算教學成本,可使各類專業人才培養費用支出及支出的合理性得到正確及時反映,為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管理提供依據,充分發揮高校人、財、物等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政府確定高校經費撥款和高校不同專業收費標準提供有效數值依據。
1.貫徹落實我國中長期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醫藥衛生事業體制改革意見。高校圍繞《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訓計劃的意見》及國家教育衛生事業發展總目標,探索和構建五年制醫學院校不同臨床專業優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點帶面取得突破,推進五年制醫學院校不同臨床專業培養教育改革,提高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2.針對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層次,構建高校教育成本資源模型配置。利用財務監審控制制度和信息系統快速整合與反饋職能,及時發現與阻止專業培養經費的流失和濫用,把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推向制度化科學化。規范成本經費支出范疇,為合理配置高校教育資源,建立績效評價機制及約束機制,為合理的高等醫學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提供經驗支持與評價方法,為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核算的標準制定,核算不同專業醫學生生均成本,為高校及教育方略、及國家制定高等醫學院校培養成本標準提供科學的依據。對高等醫學院校各類不同專業培養成本的核算進行研究,以期為我國同類高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培養成本及教育經費的投入和運用提供實踐依據和理論支持。
[課程項目:內蒙古自治區高教科研“十三五”規劃研究課題(課題編號:NGJGH2016048)]
參考文獻:
[1] 翟之華.建立成本管理體系的思路與模式.商業研究,2005(6)
[2] 王曙月,梁茜.高等醫學院校專業成本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13(6)
[3] 劉江.加強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衛生經濟,2008(4)
[4] 張超利.關于高校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探討.財經學院學報,2007(9)
[5] 蔡悅.醫院控制體系應關注的問題.醫院管理論壇,2010(12):21-22
[6] 劉碧運.加強績效管理增強核心競爭力.企業研究,2011(04)
[7] 李鳳鳴.內部控制設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8] 王韜,羅玉珍.建立以醫療管理為中心的醫院信息網絡.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551-552
[9] 梁玉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4)
[10] 宋鎮,業務流程重組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750-752
[11] 荊華.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研究[J].全國商情,2006(4)
[12] 趙鑫華.醫院信息系統的應用和體會.中國衛生經濟,2005,24(1):73-74
[13] 李艷霞.論財務管理中的財務風險.經濟師,2009(9)
[14] 馬忠.財務管理分析、規劃與估價.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15] 覃麗娟.我國醫院的財務管理制度創新.現代經濟信息,2009(18)
[16] 王鴻雁.淺析醫院財務管理創新[J].中國醫院管理,2006.26(12):81-82
[17] 王曙月,梁茜.高等醫學院校專業成本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13(6)
[18] 李俊卿.如何加強醫院財務管理[J].中國衛生經濟,2005.24(3):80
[19] 馬紹敏.完善醫院內部控制,加強醫院經濟管理[J].中國醫院管理,2007.27(4):58-59
[20] 張士層,趙水長.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創新[J].中國衛生經濟,2002.21(6)
[21] 李慶昆.建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思考.中國醫院管理,2007(8):78
(作者單位:1.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內蒙古醫科大學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王明麗,女,副教授,高級會計師,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財務處,研究方向:高等醫學院校教育成本分析研究;通訊作者:張瑞春,男,教授,內蒙古醫科大學財務處處長,研究方向:高等醫學院校教育成本研究;通訊作者:祝勇,男,副教授,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脊柱外科主任、科研科科長,研究方向:高等醫學院校教育成本分析與臨床實踐研究。]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