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妥
摘 要: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要達到4%。在這種背景下,河北省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力度,各級各類教育經費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文章通過對“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狀況進行分析,研究教育經費投入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進一步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的建議。
關鍵詞:教育經費 投入 研究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1-179-03
一、引言
教育經費是以貨幣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費用,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安排的財政預算中用于教育支出的費用。教育經費包括教育事業費(即各級各類的學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和教育基本建設投資(建筑校舍和購置大型教學設備的費用)等。教育經費是各級各類學校辦學必不可少的財力條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要達到4%。該指標為國家總體指標,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共同實現。具體到河北省而言,國家考核河北省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指標為:2012年河北省一般公共預算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要達到18%。為落實這一要求,從2011年起,河北省各級人民政府積極調整支出結構,不斷加大財政教育經費投入力度,教育經費投入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本文通過分析“十二五”期間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情況,剖析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進一步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的建議。
二、“十二五”期間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情況
(一)各級各類教育投入政策日趨完善
為規范河北省各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河北省人民政府及其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按照國務院及教育部、財政部規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的管理辦法及政策措施,完善各級各類教育撥款機制,加強教育專項經費項目管理和學校的財務管理,均收到了積極的效果。義務教育階段,河北省自2007年實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將其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從2011年開始,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并逐年提高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小學由年人均555元提高到685元,初中由755元提高到885元;相繼實施了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薄弱學校改造等工程項目,學校硬件條件得到改善;為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同時,還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提高農村學生健康水平。高中教育階段,公共財政預算投入逐年增加,實施了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普通高中改造計劃,高中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設立助學金,用于資助貧困高中學生。職業教育階段,中等職業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實施了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中職學校“120工程”等項目,硬件條件不斷改善;免除了中職學校農村學生學費,為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2014年河北省出臺了普通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標準,并逐年提高,2015年生均達到6000元。高等教育階段,2011年建立本科高校生均撥款制度,生均撥款標準逐年提高,2012年達到12000元;2013年出臺研究生撥款標準;大力化解高校債務,償還銀行貸款70億元;相繼實施了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設等項目,提高學校綜合實力;完善了高校資助政策,資助力度進一步加大。
(二)教育經費投入總量實現跨越式增長
“十二五”期間,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總量達到5290.43億元,年均投入1058.09億元,年均增加113.38億元,年均增長12.71%。從2012年開始,河北省教育經費總投入超過1000億元,2012年經費增長幅度達到23.52%,這主要得益于國家提出的到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要達到4%的政策。2013-2014年,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總體比較平緩,經費增幅不大。但從2015年開始,經費又呈現出跨越式增長的態勢,增長幅度達到18.41%。教育經費投入總量的增長,為河北省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三)教育財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明顯體現
公共財政預算撥款是教育經費投入的重要來源,是指學校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用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財政撥款,是反映政府對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一個關鍵指標。“十二五”期間,公共財政預算撥款成為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教育財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公共財政預算撥款占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逐年提高。2011年,河北省公共財政預算撥款占教育經費總投入比例為72.28%,到2015年占比達到83.05%,“十二五”期間平均比例為77.83%。二是公共財政預算撥款增長增幅較大。2011年,河北省公共財政預算撥款增長比例為17.93%,2015年達到27.01%,“十二五”期間平均增長幅度為16.14%。
三、教育經費投入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法定增長未完全落實
“十二五”期間,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雖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法定增長要求相比,還沒有完全落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沒有保持持續增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各級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這一指標是反映地方政府財政支出中用于教育的支出所占比例情況,比例高說明用于教育的支出大,體現了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高;反之則說明用于教育的支出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從河北省“十二五”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情況表可以看出,2012年,河北省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20.36%,增長幅度為11.81%,均為“十二五”時期的最高點,這主要得益于國家規定的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要達到4%的要求。但是從2013年開始,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開始下降,2013年降低到18.29%,降幅為10.16%;2014年降低到17.15%,降幅為6.24%。
2.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沒有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財政經常性收入,是指每個財政年度都能連續不斷、穩定取得的財政收入。隨著經濟的發展,財政經常性收入每年都會增長。為保持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國家要求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該指標是教育經費三個增長之一,是反映地方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從河北省“十二五”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與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較可以看出,2011年和2013年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均低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其中:2011年教育財政撥款增長低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5.85個百分點,2013年低于12.86個百分點,均沒有達到規定目標。尤其是2013年,教育財政撥款呈現了負增長,比2012年低了2.95個百分點,說明河北省地方財政2013年降低了對教育投入的增長速度。由于沒有硬性考核和強有力的約束力,因此地方政府對教育經費投入的持續性減弱。
(二)河北省各級各類教育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與全國平均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
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安排的教育事業費撥款按學生人數平均的水平,即平均每個學生獲得的公共財政來源的教育經費。該指標不僅放映了教育的投入量,而且反映了教育投入與教育發展規模的關系。從河北省各類教育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對比情況表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間,除個別年份外,河北省各級各類教育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指標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排位大都在全國20位以后,這說明河北省安排用于各級各類教育的財政撥款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河北省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除2012年達到第10位外,從2013年開始排位逐年下降,排位在20位左右,而且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斷擴大。特別是普通小學和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長期排在全國第30位和第27位,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斷加大。
(三)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還不健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逐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保證國家舉辦的學校教育經費的穩定來源。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除國家財政撥款外,事業收入、民辦學校舉辦者投入、社會捐贈收入和其他收入也是教育經費的重要來源渠道,尤其是社會捐贈收入,是反映社會各界支持教育的一個重要指標。從河北省“十二五”教育經費總投入來源構成比重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主要地位,占比達到82.58%,且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其次是事業收入,占比達到16%,呈現逐漸緩慢下降的趨勢;最后是民辦學校舉辦者投入、社會捐贈收入和其他收入,這三項經費所占比例僅為1.42%,其中社會捐贈僅為0.07。這反映出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結構比較單一,社會籌資渠道十分匱乏,沒有形成多元化籌資體制。
四、加強教育經費投入的建議
(一)從政策上保證教育經費投入持續增長
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離不開教育,教育的發展要有持續穩定的經費來源作為保障。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了教育經費的法定增長,但由于各種方面的原因,地方各級政府落實起來較為困難。為保證教育經費持續增長,河北省各級財政應按照《教育法》的要求逐步提高教育經費投入比例,進一步完善以財政撥款為主,其它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逐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保證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的穩定來源。同時,從政策上應加強對教育投入監督考核。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應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在審核同級政府年度預算時,將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審議;此外,還可將教育法定增長落實情況納入到對地方政府主要領導干部的考核中,對達不到法定增長的,在年度考評、職務晉升等工作中實行一票否決制。通過建立監督考核機制,使地方各級政府將落實教育經費投入作為一項硬性任務來完成,這樣才能保證教育經費的穩定增長。
(二)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生均撥款標準
生均撥款標準是各級各類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是對地方財政落實教育經費投入的一個重要考核指標。河北省各級各類教育生均撥款標準雖然逐年提高,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河北省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還沒有明確的生均撥款標準,應抓緊時間制定,并逐年提高,逐步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對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義務教育,應建立生均撥款增長機制,根據教育發展需求、物價水平變動等因素,逐年提高生均撥款標準,使各級各類教育有充足的經費保障。
(三)進一步健全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機制
在河北省財力相對有限的條件下,要想大幅度增加對教育投入,僅僅依靠國家的財力顯然是不夠的,在財政教育撥款占教育經費主渠道的基礎上,還必須積極開拓其它籌資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包括學校創收、個人或企業單位對各級各類教育予以資金或實物的捐贈與贈予等,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一是適度提高河北省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學費標準,河北省現行的高校學費標準是2000年制定的,本科每生每年3500元,高職學生每生每年5000元,17年來沒有調整。隨著物價水平的上漲,高等學校學生培養成本逐年提高,現有學費標準已不適應高等教育發展需要,應適度提高學費標準;二是發揮高校社會服務功能,應鼓勵高校在完成國家學歷教育、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辦學優勢,大力開辦各類自主收費的成人教育和職業培訓,增加學校教育收入。同時,積極爭取橫向科研經費,增加學校科研收入;三是鼓勵社會捐資用于教育,在稅收等政策上加大減免等優惠力度,保障捐資人(出資人)合法權益和優惠政策,促進教育經費來源多元化;四是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省級應設立民辦教育補助資金,鼓勵和支持民辦教育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研究課題《河北省“十二五”教育經費投入研究》(1602047)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中發[2010]12號
[2] 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教育經費統計資料匯編[M].河北出版傳媒集團,2015
[3] 中國教育會計學會.教育財會研究論文集[M].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4] 趙方亮.后4%時代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研究[J].北教育財會研究,2016(4)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91)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