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民+張振久+祝捷
摘 要:上世紀90年代末,政府出臺了撤點并校政策。此政策雖未一直執行,但已經產生了一定影響。針對此背景,提出問題調查的假設:“撤點并校”下的學生較“非撤點并校”下的學生性格更活潑,接受新鮮事物更強。以A市Z鎮學校為調查對象,向小學生共發出145份問卷,其中120份成功采納。最終,根據數據,經過SPSS 17.0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第一,“撤點組”下的學生和“非撤點組”下的學生在“活潑”程度和“接受新鮮事物”程度上沒有差別。第二,撤點并校政策對學生的“活潑程度”和“接受新鮮事物的程度”無直接影響。
關鍵詞:撤點并校 問卷 T檢驗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1-235-02
一、假設的提出
“撤點并校”下的學生較“非撤點并校”下的學生性格更活潑,接受新鮮事物更強。
二、調查對象及概況
1.調查對象:廣東省A市Z鎮學校。
2.概況:廣東省A市Z鎮位于粵西云開大山里,地理位置較為偏僻。治安一般,在當地民間有種說法叫“三不管地帶”。但教育環境還是不錯。全鎮一共14個小學,包括3個中心小學:甲中心小學、乙中心小學、丙中心小學。2003年該市教育部門提出了“布局調整”的教育政策。其中包括三方面的調整:第一,生源的調整;第二,師資的調整;第三,教學資源的調整。
面對全國各地生源減少的情況,A市政府提出的是“布局調整”政策,但是廣東省教育局提出的是“就近就讀的政策,因而在一定程度體現了政策在具體化執行中的變化。
三、問卷的設計
根據常識和經驗,針對“活潑”和“新事物”這兩個指標(維度),各設計了11和9道題目,其中每道題涉及5個由否定到肯定的選項。問卷的題目和選項見表1。
四、問卷的統分規則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45份,收回有效問卷120份。其中“撤點組”51份,“非撤點組”69份。
在類別上,“撤點”記1,“非撤點”記0;男性記1,女性記0。
在選項計分上,A、B、C、D、E選項依次記5、4、3、2、1分,而除第2、3、11題采取反向計分,即A、B、C、D、E對應1、2、3、4、5分。
五、SPSS統計t檢驗
利用SPSS17.0軟件可計算出“撤點組”和“非撤點組”各樣本量在“活潑”和“新事物”兩指標上的平均分。同時可對平均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看其是否有統計學意義。
從表2可看出“活潑”在“撤點組”(樣本量為51)下的平均分為37.12分,而在“非撤點組”下的平均分為37.39。從平均分上看是,后者大于前者,但未必就表明“非撤點組”較“撤點組”活潑程度高。因此,我們須要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從表3可看出,“非撤點組”和“撤點組”在“活潑”指標下的均值顯著分別為0.758和0.762,兩者均大于0.05,由此說明,兩均值下的差異是不顯著的,甚至可以認為均值相等。
從表4可看出“新事物”在“撤點組”(樣本量為51)下的平均分為29.08分,而在“非撤點組”下的平均分為30.39。從平均分上看是,后者大于前者,但未必就表明“非撤點組”較“撤點組”活潑程度高。因此,我們須要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從表5可看出,“非撤點組”和“撤點組”在“新事物”指標下的均值顯著分別為0.144和0.142,兩者均大于0.05,由此說明,兩均值下的差異是不顯著的,甚至可以認為均值相等。
六、結論
根據問卷和SPSS 17.0的統計結果,可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撤點組”下的學生和“非撤點組”下的學生在“活潑”程度和“接受新鮮事物”程度上沒有差別。
第二,撤點并校政策對學生的“活潑程度”和“接受新鮮事物的程度”沒有直接影響。
[本文為2016年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研課題《高職院校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研究》(編號:2016jgqn07)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深圳 518172)
[作者簡介:吳新民,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素質教育、公共政策;張振久,通訊作者,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先進制造和精密檢測,大學生創新創業;祝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