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碧潔
摘 要:當前,國家對公共衛生從政策到資金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公共衛生事業也得了很大的發展,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文章通過在資金使用上就如何加強管理加以探討。
關鍵詞:公共衛生 專項資金 管理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1-242-01
隨著國家近幾年對公共衛生專項資金大幅度的增加,衛生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這樣的形勢下,做好項目資金監管工作,確保項目資金安全、有效的使用,對促進公共衛生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存在的問題
1.項目資金普遍存在下達遲緩,與業務工作進度要求不匹配。單位的基本工作及人員經費在正式財政預算下達前于當年年底預撥一部分經費以維持定為下一年初基本工作支出的運轉。而項目經費預算是由業務主管部門呈報財政,財政報請政府核準后才能下達,經費下達時間滯后甚至拖延到年底才能下達,這樣作為基層單位要開展業務工作,沒有資金支持,做為財政全額撥款的單位又無多余的資金墊付,這樣的運轉模式,嚴重造成了一是當年資金當年花不完,二是業務工作無法按照目標完成。造成資金與業務工作不匹配、脫鉤。
2.項目資金支出標準不一,財務監管很難。項目資金中不同項目資金支出標準不一,有的有標準而且很具體,有的沒有標準只是籠統數,項目雖然都有實施方案,全部是對業務工作的要求,而對資金如何使用沒有要求,只是很籠統描述為資金使用嚴格按照財政支出標準規范使用。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標準不一,財務與業務矛盾重重,業務人員牢騷滿腹,積極性不高,以工作人員差旅住宿標準、補助為例,單位執行的標準與項目標準不一,還有關于業務工作人員的勞務及補助,沒有明確的概念,有的可以發放,有的不可以,而且標準不一,再加之每年的審計以各項目的資金使用分配計劃和實施方案為依據,執行中確實給財務人員帶來了困惑,執行的太死板,領導和業務人員不滿意,執行的靈活些,審計又過不了關,財務人員“受夾板氣”,吃力不討好,無從監管和把關。
3.項目資金不專款專用,挪用現象嚴重。究其主要原因總體來說,單位窮,底子薄,特別是靠財政撥款吃飯的公益性單位尤為突出。以疾控中心為例,它是全靠財政撥款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單位每花一筆錢都靠財政撥款來支持,在基層單位,基礎設施包括實驗室、實驗室設備、辦公場所等,房屋破舊不堪,設備都是50~60年代的產品,雖然近幾年對基層單位的基礎設施從國家到地方給予了很大的投入,有所改善,但距項目工作任務要求差距很大,地方財政又窮,國家雖然多次要求各級地方財政要拿出一定的資金作為項目的配套經費,僅只是紅頭文件一張,實際上有的地方財政無一分錢彌補單位,加之有的單位領導觀念意識淡薄,認為用哪里都是用,只要不裝自己的口袋就行,這就造成專款不專用,胡支亂花的現象頻頻發生。
4.近幾年為了保障國民身體健康,減少各種疾病發生,國家對衛生資金的投入不斷加大,這本來是件好事,與此同時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音符,每年的資金預算自下而上沒有從實際出發,而是模式化,只要上級要專項資金的預算,把以前年度的預算往上一報,根本不從實際工作需要出發,認為多報點沒事,結果造成資金上的很大浪費,這雖然是個別現象,但也導致了腐敗的產生。
5.設備采購和使用存在著很大的被動性。主要表現在專項資金投資的設備納入政府采購,一是從審批到設備投入使用周期長,有時工作任務已下達,設備剛進入論證期。二是設備采購沒有質量保證金,使用單位無法制約中標的廠商,雖然合同有規定,但很難兌現,究其原因財政下達的資金全部是設備采購資金,無質量保證金,給廠商要,執行起來非常被動。
6.內控制度不完善,缺乏內部審計監督。公共衛生機構中90%的單位未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缺失內部審計監督。僅有的內部審計機構,也形同虛設,單位的重大項目的決策,經濟合同的簽訂,項目實施效果的審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監督,一概不參與,內部審計監督作用根本沒有得以發揮。
二、措施及對策
1.改變資金撥付辦法,對基層單位一要撥足,二要直接撥付,盡量減少撥付環節,參照財政對單位的基本支出預算撥付方式,年初先撥付一部分資金,隨后根據各部門的預算將批準后撥付剩余的部分,同時提出資金的執行進度要求,制定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獎懲辦法。
2.加強項目資金的監管力度,財政、衛生、審計、監察等部門的聯合執法,加大處罰力度,結合工作任務,財政對于執行慢的單位一是過期自動收回,用于統籌;二是對單位的一把手的政績考核、任免等給予掛鉤,誡勉或約談。
3.專項資金的計劃分配盡量細化,標準統一明確,以利于基層單位執行,適當給予同項目之間的微調,一般不超過5%,這樣一是有利于工作開展;二是遇到臨時性的突發事件,有資金保證,減少單位的負擔。
4.屬于政府采購的項目,從財政層面上簡化從審批到設備投入使用程序,縮短時間,提高使用效率。
5.預算編制科學化、細化。專項資金執行單位在開展前組織專家應制定盡量詳細的費用預算,項目開展過程中應盡量嚴格按照預算執行,同時在執行過程中加強業務人員與財務之間的溝通,使財務及時了解項目進度、安排項目資金的執行,在項目完成后業務管理部門與財務進行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分析,闡明預算和決算差異原因,對于完工的項目形成的資金結余,財政一律收回,統籌安排用于下一年度的經費,這樣可以減少資金的浪費,大大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6.建立健全單位內部審計機構,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參與單位的重大項目、經濟合同、招投標等經濟活動,定期進行審計,充分利用審計結果,以促進項目資金的社會效益和單位各項事業健康良性運行雙豐收。
參考文獻:
[1] 徐進.強化預算約束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問題研究.財政研究,2009(1)
[2] 羅紅,韋愛蘭.加強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J].財會審計,2011(7)
(作者單位: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山西太原 030012)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