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 “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目標:
1.掌握億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能正確的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
2.經歷億以內數比較大小的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類比遷移能力。
3.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比較億以內數大小的方法,能正確的比較兩個億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準確比較多個億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比較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課件出示)
356○1280? ?2010○1020? ?5693○5297? ?8064○8046
預設1:356是三位數,最高位是百位,而1280是四位數,最高位是千位,所以356<1280。
預設2:5693 和5297都是四位數,所以從最高位開始比較,千位上都是5,比較不出來,所以要繼續向下比較百位上的數,百位上6>2,所以5693 > 5297。
2.匯報數據:課前同學們搜集了生活中的大數,誰能匯報一下?
3.談話引入:同學們真不簡單,能在生活中搜集到這么多的大數,看來生活中處處有大數啊!那么這些比萬大的數該怎樣比較大小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復習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找到學生最近發展區,為遷移新知識做鋪墊,同時展示學生搜集的數據,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活動一:比一比
1.(出示例5主題圖)近幾年,來我國旅游的外國人越來越多,讓我們來讀一讀這些數據。
2.任意選擇兩個國家的數據進行比較,寫在學習單上。
(教師巡視,搜集不同學情。)
3.匯報交流:你比較的是哪兩個國家的游客人數?你是怎么比較的?
(1)位數不同的數比較大小。
預設1:比較泰國游客人數和韓國游客人數,608000是六位數,最高位是6,表示六十萬, 4185400是七位數,最高位是4,表示四百萬,一個是六十多萬,一個是四百多萬,所以4185400大。
預設2:這兩個數其實位數不同,只用看誰的位數多,誰就大。
追問: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能不能上來就比較最高位?
預設1:不能。這兩個數,最高位是4<6,但是所在的數位不同,一個是四百萬,一個是六十萬,所以不能這樣比較,應該先比較兩個數的位數。
預設2:不能先比較最高位,只有兩數位數相同時,才能比較最高位。
小結:同學們的發言都非常精彩!的確,不同數位上的數,表示的含義不同,無法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要先比較位數,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2)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小。
預設1:我比較的是美國游客人數和俄羅斯游客,美國游客2116100達到210多萬,俄羅斯游客2536300達到250多萬,所以俄羅斯游客人數多。
預設2:這兩個數其實是位數相同的兩個數,位數相同,我們先比較最高位,都是2,所以我們接著比下一位,誰大這個數就大。
(3)總結方法:通過剛才的交流,請你說一說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方法。
①位數不同的兩個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位數少的那個數就(小)。
②位數相同的兩個數,從最高為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
4.比較發現:與萬以內數大小比較方法相比,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億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與萬以內數比較大小方法相同。
5.總結:祝賀你們,在學習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把舊的知識熟練運用,解決了新的問題,相信這樣的學習方式會帶給你更多的收獲。
【設計意圖:任意選擇數據進行比較,創設開放的學習活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己探索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對比總結方法,培養學生歸納與類比遷移的能力。】
活動二:排一排
1.把這六個國家的游客人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單位:人。)
美國:2116100? ? ? ? 日本:3658200? ? ? 泰國:608000
俄羅斯:2536300? ? 印度:606500? ? ? ? 韓國:4185400
學生獨立嘗試,在小組交流方法。
2.匯報交流:你是如何準確比較多個數據大小的?
預設1:先選兩個國家比出大小,然后用其他國家依次跟這兩個國家進行比較。(過程復雜。)
預設2:先按照位數分成兩組,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的數據都是7位數,所以它們一組,其他三個國家是6位數,所以組成另一組。先在組內比較大小,然后所有6位數都小于7位數,這樣就把所有的6位數排在前面,這樣就可以了。(有序思考。)
3.追問:你們更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預設:第二種比較好。按照位數分類,七位數的相比較,六位數的相比較。這樣比較簡便。
4.總結:你們真了不起,這么多的數據,你們依然從位數的角度出發,先按照位數分類,再把位數相同的一起比較,如此化繁為簡,最終解決了難題。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主探索,總結出比較的一般方法后,拓展多個數的大小比較,幫助學生積累比較多個數據的經驗,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體會分類的數學思想。】
三、鞏固練習
(1) 基礎題
“做一做”第1題:比較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數的大小。
92504 ○ 103600? ? ? ?28906 ○ 28890
50140 ○ 63140? ? ? ? ?620300○307300
①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收集學情。
②匯報:說一說比較結果和理由。
【訓練點】鞏固學生對億以內數大小比較方法的掌握情況,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2) 變式題:□里最小能填幾?
5□4332>56433? ? ? 675453<□85453
【訓練點】在掌握億以內數大小比較方法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信息加工的過程中,再次體驗感悟知識的內涵。
(3) 拓展題:把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
2578000? 4395000? 7882000
3366000091426000
【訓練點】進一步鞏固億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交流溝通中再次尋找比較的最優方法,落實教學重難點。
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美國:? 2116100? ? ? 日本:3658200? ? ? 泰國:608000
俄羅斯:2536300? ? 印度:606500? ? ? ? 韓國:4185400
606500<608000<2116100< 2536300< 3658200< 4185400
位數不同: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位數少的那個數就小。
位數相同:從最高為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
反思:
“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是學生在學習了億以內數的意義以及讀寫方法之后的進行教學的,是具有實際運用價值的數學知識,反思整個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感受新舊知識間聯系,提升數學遷移能力。
數學學科的知識都有內在聯系,它們總是相互作用、彼此影響。此前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系統學習過萬以內的整數,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本節課從課前復習到新舊知識對比,充分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教師穿針引線、適時點撥,幫助學生完成對新知的建構。設計中注重學生自行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最終實現對數的再認識與提升,同時發展學生類比遷移的能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2.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索意識。
知識不僅僅是教會的,更應該是由學生自己學會的。本課的教學活動旨在讓學生經歷億以內數大小比較的過程,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獲得比較億以內數的方法,同時逐步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利用教材資源引發思考,拓展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本身就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本節課設計中依托教材聯系生活,探索出比較兩個億以內數的大小方法,但同時比較多個大數往往是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打破了教材的界限,從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拓展到把例題中的整組數據按大小進行排序。這一數學課程資源的再利用,把學生感興趣的事情重新加工成開放性的學習材料,使新知識得到內化和拓展,提升思維深度,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試講,筆者發現本課設計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之處。
1. 教師要根據教學實施情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評價。評價要關注學習的過程,采用多元方式評價,通過自評、互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用評價喚醒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2. 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如小組合作時,要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