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在新形勢下,阜陽市農村經濟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農業經濟基礎薄弱、勞動力素質偏低、生產設備陳舊、觀念僵化、生產經營方式傳統、生產水平低下、優質農產品不足等諸多歷史和現實原因,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經濟依然發展緩慢;農民的收入增長緩慢,生活水平低下,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農村發展的潛力還沒有充分挖掘出來,發展形勢仍然嚴峻。
關鍵詞:“農村經濟;問題;對策”
在新形勢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實現農村經濟的大發展,改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為了進一步促進新農村經濟建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文章就“雙輪驅動”大背景下,如何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進行深刻論述。
1存在問題
1.1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和缺乏市場主體意識
阜陽戶籍人口逾千萬,常住人口700萬,阜陽農業生產水平低下、優質農產品不足,勞動力素質低下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說阜陽農村最大的優勢是勞動力的數量,那它致命的劣勢就是勞動力的素質。大多數農民只具有傳統農業生產的經驗和技能,只能從事簡單的傳統農業耕作,他們對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新信息,缺乏接納、消化、吸收能力,以至于許多先進的農業技術成果和機械設備無法得到推廣和應用。這嚴重影響了農業科學生產水平的提高,進而也影響了農業科技的進步。
1.2產業結構單一,深加工、物流等基礎設施薄弱
阜陽農產品較為單一,主要以傳統的小麥大豆為主。許多農民不愿向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的高效農產品轉型。農產品以阜南縣為例,阜南縣近年來致力于打造單一的晚秋黃梨基地,近幾年將近達10萬畝。但由于今年雨水較多當地深加工、保鮮冷庫等配套一時間無法跟上,造成了黃梨大量積壓、滯銷。阜陽市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農產品物流跟不上,很多地方屬于“靠天吃飯”的狀態,農村公路不暢通,自流灌溉低,水利設備陳舊、缺乏深加工設備等,抗災能力差,糧食作物等收成難以保證。
1.3封閉的管理理念和陳舊管理模式
農村地區還存在管理方式陳舊的弊端,地方容易出現家族勢力對經濟組織發展的破壞。從區域競爭力來看,要消除或者降低內部惡性競爭帶來的效率損失。今年阜南晚秋黃梨的價格較亂,一些果農為了把家中的黃梨盡快銷售出去,拼命壓低價格,利益共同受損。封閉的管理理念不同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合理的制度能夠加速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強農業經營管理,需要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出臺相關政策。農民群眾對農業發展產生缺少新認識,缺少創新能力。農業經營管理與農村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合理的制度可以加速經濟的發展,使得農村經濟發展向更科學、更規范方向發展。我們的農村經濟要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經營管理,農業科學的經營管理是農村經濟得以全面快速發展的保障。
1.4農村基本經濟較為分散,缺乏大龍頭企業引導和技術支持
由于以分散的農戶作為基本的經濟組織,規模生產沒有形成氣候。土地連片生產沒有形成規模,農產品基地建設沒有大的突破。農村經濟發展難以形成合力,規模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農村經濟主體難以形成較強的壟斷勢力阜陽的特殊的優質農產品,如典型藥材,“潁上大米”,“太和貢椿”“界首馬鈴薯”“聞集草莓”等沒有大企業集團于其建立經濟合作,由于規模等方面的原因都沒有形成具有強大勢力的市場結構。由于缺少龍頭大企業對其指導與技術支持,農村經濟組織往往停滯在低水平重復發展的境況中,難以實現規模擴展、品牌化經營。這是阜陽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破解這個問題的出路和方法之一就是引入大企業集團,實施綁定戰略或者捆綁戰略,
2應對方法
2.1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
阜陽農村地區由于交通、信息等閉塞,教育水平和信息發達程度較低,因而農民的知識教育程度也相對較低,本身知識能力有限,且對于國家一系列的惠農政策和互聯網信息等也難以及時掌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對農民的進行知識教育和政策普及。同時培養專家型技術教師。鼓勵教師經常深入農村,接觸生產實際,積極探索實用技術,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同時把技術教授給農民。與外地技術專家資源互通有無,科學、嚴密、靈活多樣地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建立職業培訓基地。重點建設技術培訓體系與當地的農業產業體系相配套。建設村一級農民培訓擴散基地。
2.2著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就可以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的思路與原則,大力創新,充分挖掘農村經濟潛力和農民增收的潛力。要根據不同地域的特色和能力,品種多樣化,告別品種單一的劣勢,多選擇一些優良品種進行規模化種植,不再盲目的一味種植,要學會考慮市場的需求,真正讓農產品與市場需求相適應。依托地區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大力培育特色,打造精品,逐步培植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同時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快農產品標準化,增加農產品的加工附加值,降低農產品物流運輸過程中的損失等都能讓農戶利潤值更大化,農戶的收入增加,進而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大力擴大農村互聯網的普及率與利用率。
2.3提高管理理念,改善管理模式
著力實施以政府引導,監管和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模式。政府部門最為核心的資源就是行政權力和公共財政資金。這兩種主要資源的配置變化有助于農村經濟組織的發展。例如,有些省區通過財政政策給農戶補貼土地流轉資金等方式來促進土地要素的整合和規模化經營,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經濟組織規模的擴展。此外,政府不能單純地依靠行政命令來強制性推動農村經濟組織的發展,而是要將管理轉化為以引導和服務為核心內容,尤其在服務方面要創新模式。
2.4著力發揮大企業集團對經濟合作組織的帶動作用
由于規模等方面的原因,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往往停滯在低水平重復發展的境況中,難以實現規模擴展。這是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破解這個問題的出路和方法之一就是引入大企業集團,或者加強本地農村經濟組織與龍頭企業的合作。實施綁定戰略或者捆綁戰略,從而通過大企業集團的項目來帶動經濟組織的發展。農民自己要深入研究和分析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乃至國際大型農業企業的發展規劃、動態和項目等,通過各種方式爭取合作機會,以便帶動和發展本地經濟合作組織朝著更加正規化的方向發展和演化,同時,要注重保護農戶利益和防控項目風險。
3結語
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到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穩步前進,關系到整個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政府可以為經濟發展和進步提供必要支持,幫助解決農村經濟發展的技術問題、勞動力問題和資金問題等。總之,在新形勢下,要揚長避短,基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結合我市實際和我市農業特色,抓住一切良機,大力發展符合農村經濟。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改革發展和創新的道路上不斷促進農村經濟快速、良性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