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緣
摘要:天津自明永樂年間建城以來,其作為軍事要塞京畿門戶的地位便被統治者所重視。邁入近代,天津身為較早開埠的城市之一,又是洋務運動之中心,見證了中國近代化那曲折而艱難的一頁。而這座城市本身,便是近代化中國的一個具體而微的縮影。
關鍵詞:天津;工業發展;解放思想;中國近代化
1中國近代化之民族工業發展
提到中國的近代化,不得不首先提起“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的北方中心便是天津。
清政府在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慘敗之外因驅動,以及自強求富之統治需要的內因促使后,派遣李鴻章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經營“所有天津洋務一切事宜”。于是,洋務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天津次第建起。首先是大力擴充1868年創辦的天津軍火機器總局,從德國購進大量先進機器設備,使其最終成為包括機器制造、金屬冶煉、基本化學、船舶修造、車床生產、軍火生產的北方最大工廠。再者是1880年創辦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為北方最早的船廠。這一系列的軍用工業大大提升了晚清軍隊的現代化水平,使其作戰能力、軍備條件等均有大幅度改善。
與此同時,民用工業在采礦、紡織、鐵路、電訊、郵政、民用航運等領域也不斷探索,20年間萌生了數百個“中國第一”:第一家鐵路公司:開平鐵路公司;第一家近代礦業公司:開平礦務局;第一家郵政總局:華洋書信館等等,這一系列的洋務企業,不僅有力抵制了西方列強對我國的經濟侵略,更是為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起了良好的帶動作用。1878年朱其昂投資創辦“貽來牟”機器磨坊,1886年創辦的天津“自來火”火柴公司,1898年創辦的天津織呢廠,以及千千萬萬家小型輕工業企業,都借實業興辦的大潮興起。19世紀90年代的“同光中興”便是此時中國社會短暫繁榮的一個體現。
發生在天津的探索與奮進,無疑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探索與奮進之路中發揮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雖被迫開埠通商,但卻并非毫不反抗、任人宰割。這不只是天津,更是中國于民族危難之時日益進取精神的一個縮影。洋務運動雖最終失敗,但無論就當時對社會發展起到的引領帶動作用,還是今天為近代化進程研究提供的豐富例證,都體現了其無可比擬的價值意義。
2解放思想 學習接收新事物之維新變法
北洋水師的“船堅炮利”終歸未能抵擋住日本侵略者的鐵蹄,甲午戰爭慘敗使得一批較早接受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文人政客開始反省洋務運動乃至專制政體的弊端。他們主張進行和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維新運動”就此拉開帷幕。
天津作為全國第二大商埠,依托京都門戶的優良位置,成為維新變法的要沖。嚴復此時擔任天津水師學堂總教習,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他理所當然地投身于變法維新中。借助于天津《直報》,他先后發表了《論世變之極》、《原強》、《救亡決淪》等大量文章,為維新變法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他借用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給予變法維新充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他譯制的《天演論》,更是在全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嚴復作為系統地將西方文化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在國民思想啟蒙以及推動中國近代化的發展中功不司沒。
維新運動在天津影響甚廣,城中掀起辦報紙、設學會、建學堂的熱潮。光緒皇帝的有力支持也進一步促進了變法由文化深入到軍事。但好景不長,頑固派的陰謀正在秘密籌劃著推翻光緒帝,停止變法。天津的直隸總督衙門成了頑固派的“大本營”,而天津便成了兩派論戰的主陣地。最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廢止變法,變法運動就此失敗。
維新變法運動是在吸取洋務運動失敗教訓的基礎上,以政治改良、思想覺醒為目標的又一次近代化運動。雖然它未達到改良政體的目的,但卻著實使民眾接受了許多西方思想,使得他們更加意識到“救亡圖存”的必要性。天津作為維新運動的重要基地,加之九河下梢、沿海通商的商貿經濟主導,民眾的思想解放程度較其它城市更是高出不少。
3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的近代化發展
近代中國因戰爭失敗簽訂了許多諸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喪權辱國的條約。外國列強借著戰勝的“東風”進入中國各大沿海城市,劃定租界,開設使館。東西文明的直接碰撞、沖突與交融就在這個過程哲隨即展開。
天津直到《辛丑條約》簽訂后,城中竟被迫設立了九國租界。人民忍氣吞聲生活的同時,生活中不知不覺出現了來自西方的陌生氣息。對于電車、自來水等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民眾的態度由疑神疑鬼到慢慢接受,最后開始享受它們帶來的便利。
在近代中國,天津是除上海之外中國最繁華的大都市。20世紀頭三十年,解放路兩旁銀行林立,金融業空前繁榮,許許多多代表工商業者政治經濟利益的組織涌現。南開大學、北洋大學等各類高校的建立,以及《大公報》、《益世報》等近代報刊的創辦,大大提高了天津的文化水準與知名度。另外,烹飪、戲劇、曲藝等傳統國粹也在這座多元并存的城市中,走向了鼎盛,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并在不斷完善與粹煉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4結語
天津是中國近現代艱辛歷史的一個縮影,從工業到商業再到近現代傳媒,從教育到交通再到電訊業,天津都走在中國近現代化進程的最前沿。如今,古老的海河流淌出蓬勃生機,鼓樓的鐘聲奏響著嶄新篇章,天津正緊隨時代的步伐、伴隨祖國強盛的節奏,頂著風雨砥礪前行,一幅壯闊雄偉的史詩般長卷在我們眼前展開。那段曲折多艱卻又令人欣慰連連的歷史,無論是對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是對未來中國的進一步強盛繁榮,都應成為最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