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 要:閱讀課程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語文閱讀課程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重視,逐漸發展成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熱愛文學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是,應該注意的是雖然發展很快進步很大,但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本文將針對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改進策略
一、引言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從某種方面上講,閱讀教學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打好閱讀基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這對于他們未來的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高質量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切實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對于當前的教育界是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
二、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閱讀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學習方法,因此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就目前情況而言,雖然我國小學教育階段較為重視語文閱讀,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1.實際執行力度較小。一些學校課程表設置了閱讀課程,但是在真正上課時往往是語文老師來進行正常授課,閱讀課程成了擺設,學生沒有固定的時間開展閱讀學習。有些學校雖然進行了閱讀課程的授課,但是仍然沒有擺脫傳統的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所謂的閱讀課程變成了教師讀、學生聽的聆聽課程,學生的參與度很低,成為了老師的聽眾,沒有主動閱讀的機會。
2.教學目標設置模糊。當前我國對語文閱讀課程的教學目標雖然有所規定,但是規定和目標要求都過于寬泛,導致很多小學語文閱讀課程在真正上課時缺乏目標導向,教師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的把握教學目標,無法通過選擇閱讀教材和文章來將教學目標現實化和具體化。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對教學目標的設置不盡相同,重視程度不同教學成果也就不同。
3.教學內容過于單一。目前很多學校的閱讀課程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閱讀內容還是以課本教材為主,不能在以教材為基礎發散閱讀。在教學內容的設定上,不允許學生閱讀與教材無關的書籍,禁止學生有自己的閱讀愛好,統一指定閱讀書目,這種閱讀課程限制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不能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得以發散。
三、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改進策略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為了改善這些問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必須改變閱讀課程的教學理念,革新閱讀課程教學方法,制定適合小學生學習發展的閱讀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采用互動式、開放式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必須從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開始。傳統閱讀課程是老師為主導,學生按照老師要求進行閱讀學習,這種閱讀學習課程并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采用互動式、開放式閱讀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閱讀課堂的主人,在自主閱讀和探究閱讀的過程中,老師要轉變思想,不再是傳授學生知識的領導者,而是幫助學生閱讀學習的引導者。
2.創新閱讀內容打造特色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傳統閱讀課程的閱讀內容較為單一,大多是教材中的課文。課文經過多次學習,學生已經失去了新鮮感和興趣,在閱讀效果上難以保證。因此,必須創新閱讀內容,打造特色閱讀,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在原有課文閱讀的基礎之上,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教育部門的指定閱讀書籍,分批次為學生提出閱讀書目建議,在小學二年級到三年級,以簡單有趣的童話故事為主,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打造“快樂閱讀”模式。在四五六年級,小學生經過初期的閱讀能力培養,已經具有了較好的理解能力,這個時期的閱讀要以經典的文學著作為主,打造“人文閱讀”模式,比如《唐詩三百首》《三字經》等。通過深淺搭配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能夠廣泛拓寬學生文學知識面,逐漸深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欣賞水平。
3.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學??梢苑e極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閱讀方面的比賽活動,這能較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在學習上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班級內部可以開展小型的讀后感演說、手抄報、講故事、觀看影片等活動,圍繞閱讀發散創新思維,通過多種形式的集體活動,讓較為枯燥的閱讀學習課程豐富活躍起來,提高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和學習質量。
四、總結
綜上所述,閱讀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語文老師應該高度重視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改變傳統教學思維,創新教學方法,通過特色閱讀、閱讀活動等形式多樣的閱讀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文學知識廣度。
參考文獻
[1]陳迎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游戲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2]劉明功.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3]石雅茹.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