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
摘 要:中國民俗文化中的民間美術在我國社會中無處不在,民間工藝美術的審美形態與造型種類及其豐富多彩,其文化內涵深厚,既與原始文化的審美觀念遙相呼應,又與今天的現實生活、審美理想融為一體。在目前很多農村中小學藝術設計課業中,教師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指引尤為重要,傳統的工藝美術在農村的推廣和實踐容易被忽略,教師通過欣賞的引導、實地挖掘農村的本鄉土美術資源尤為重要,利用這些資源的傳授,技能的演示更是迫在眉睫。
關鍵詞:民間工藝美術;重要性;運用;資源
我國的民間工藝美術遍布整個社會的各個角落,幾乎每一個人都與民間美術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其文化內涵豐富,一直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傳統,又與今天的現實生活、審美理想融為一體,是深受人民喜愛的大眾藝術。
由于我國大量的優秀傳統藝術根植于民間尤其是廣大農村,因此,農村社會蘊藏著豐富的鄉土美術資源,農村社會的變革速度相對緩慢,因而這些藝術形式得以傳承和保留下來。同時,農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利于開展豐富多彩的鄉土美術教學活動,如一些泥塊、木料、竹子等都可用來作為泥塑、木刻、竹雕、竹編等創作活動的材料。這些都是農村美術教育的資源優勢,是發展農村美術教育的有利條件。
農村中小學生對于民間工藝美術的認識,很大一部分取決與學校的教育,因此民間工藝美術的開發和利用研究尤其重要。其體現在:
1.民間工藝美術能為現代設計教學、美術教學提供借鑒與啟示,東西方的藝術家都善于從原始藝術、民間美術、甚至異國美術中吸取營養,從而尋找到創新的突破點。
2.民間工藝美術能豐富課內外教學,為學生提供多方位的體驗,結合鄉土美術資源,學校的美術教育能開發出豐富多樣的課程形式與活動內容。鄉土美術中的許多品類如剪紙、泥塑、面塑等具有較強的操作性,作為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有益補充,能給學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體驗。
3.民間工藝美術是審美教育最直觀最貼近生活的教材,學校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民間工藝美術就是存在于我們身邊生活中的美術,是以審美的方式生存于世的生動體現。民間工藝美術不僅與繪畫、設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與其他學科都有相互結合的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可以讓學生建立起學科相通的意識,以生動活潑的美術學習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與鄉土氣息,是與自然和生活融為一體的,因此能增加城市的學生對樸素自然的美感的認識與體驗,同時也是回歸自然、認同鄉土的途徑,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之所以傳統工藝美術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去探究設計、滲透傳統的民間工藝美術內容:
可根據教材有機滲透民間工藝美術資源,在說美術教材實際操作中,許多內容都是分類別展開教學的。有機地結合民間工藝美術課程資源,不僅使學生感到親切,還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使學生深入了解家鄉的優秀美術遺跡,激發學生對家鄉優秀文化傳統的自豪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愛鄉之情。
以本地自然資源為材料,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創作。家鄉的自然資源灑落在我們身邊,但往往不被我們重視和利用。當我們將身邊的自然資源運用到美術創作中,當一件件富有創意、漂亮的美術作品展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才感覺這些出自于我們身邊。以家鄉自然資源為材料,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創作,既可以就地取材,節約美術材料上的開支,又可以培養學生有效開發、利用家鄉自然資源的意識和習慣,同時還可以創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作品。藝術是生活與文化的結晶,鄉土美術資源是屬于自己的薪火相傳的地方文化。
培養了學生的愛鄉情感。家鄉是人類生命的源泉,親情、朋友、師生、鄰里等關系,都從這里孕育發展,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從小有愛家鄉的情懷,并培養他們對鄉土的責任,這必須經由認識自己的生長環境,理解與家性有關的歷史文化。通過學習,同學們都學會了以親切而富有美感的方式去認識鄉土文化、欣賞鄉土文化、關懷鄉土文化,進而產生發自肺腑的家鄉自豪感,使具有特色的鄉土文化深入學生內心,增強了學生的愛鄉情感。
民間工藝美術課程資源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豐富的資源。我們只有不斷地進行開發、實踐,才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不斷推進美術教育的健康發展。它是一份祖宗贈與我們的最好禮物,倘若我們利用好它、傳承好它,我們將會感受到如同父輩們的血脈和母親的乳汁,永遠滋補著我們精神的肌體……
參考文獻
[1]謝雱.中學美術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