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搜集、整理民間文化遺產,開展好文物保護法宣傳,做好轄區內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是鄉鎮綜合文化站工作職責之一。本文論述了鄉鎮綜合文化站參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既是圖書館的職能要求,也是文化站自身發展的需要;探索了文化站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措施。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鄉鎮綜合文化站;保護;遺產
2010年8月23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草案。草案明確,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采取認定、記錄、建檔等措施予以保存,對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采取傳承、傳播等措施予以保護。
1鄉鎮文化站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繼承和保護它們靠少數專家的揮臂而呼畢竟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依著具有廣泛群眾基礎,深入基層,扎根于基層的鄉鎮文化站以及文化員們共同努力,才能夠及時、快速、完整的收集材料,發掘、保護好身邊的文化遺產。鄉鎮文化站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中能起著發現作用。鄉鎮綜合文化站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工作中要結合歷史典籍,建檔立冊,尋根究源,注意深入民間,深入百姓生活,從普查入手。鄉鎮文化站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保護一線上起著第一的作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往往具有自發性,口述或是片言殘章而流傳來的,如果沒有及時整理和及時的保護,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和口述者的死亡和片言殘章的丟失而永遠消失。因此,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們就要及時接觸傳承人,及時記錄、整理,在廣泛了解的基礎上經過藝術加工,使之成為完整的“故事”而保存下來。
2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責任
我國的絕大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存在于鄉村民間,分布在廣大的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場所,是人類思想與實踐活動的成果,體現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加強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守護精神家園,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已成為維護國家主權的重要方面和迫切需要。在農村,面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艱巨的重任,文化站應當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方針政策,宣傳和動員廣大農村群眾增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覺性,制定保護規劃,在新農村建設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上,積極當好參謀,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恪盡職守,不計名利,不辱使命。
3鄉鎮綜合文化站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措施
3.1深入基層,開展普查
鄉鎮綜合文化站要積極貫徹執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方針,深入當地實際,扎扎實實地做好保護工作。首先要深入基層,通過調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做好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工作。到農民和民族老藝人家里去、到那些不易發現而深藏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去,和他們交流,關心他們,從而打動他們,讓他們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采集工作,最終達到廣泛、全面采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目的。要全面掌握本地現存的資源狀況,進行分類建立當地鄉鎮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檔案。對重要的、有極高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重點整理,先報當地政府立為重點保護,然后逐級審報,爭取上級文化部門重視。
3.2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
鄉鎮綜合文化站作為社會信息中心和社會性教育機構,其教育功能尤為顯著。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十分重視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各締約國應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中得到確認、尊重和弘揚。為使公眾了解這種遺產所面臨的威脅以及根據本公約所開展的各種活動。鄉鎮綜合文化站要開展廣泛宣傳,提高認識,營造良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氛圍,增強民眾對非遺的認同感,提高全社會和全體公民對非遺保護工作的認識。
3.3積累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
鄉鎮綜合文化站要把普查和挖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及時進行整理,以保存成果,擴大宣傳。將全鄉鎮范圍內搜集的民間文學、民間歌謠等進行整理,匯編成書,廣泛搜集民間美術、民間工藝等等適當時進行展示。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的豐碩成果,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宣傳展示活動,增強全社會保護意識,營造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良好氛圍。使本鄉鎮的文化更顯鮮明特色,更顯文化力,更有品位,更具品牌。鄉鎮文化站肩負著保護、發展地方文化的歷史使命,保護好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任務艱巨而光榮。
3.4建立和完善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類型繁多,可以分為曲藝、傳統音樂、傳統技藝、民間文學、民俗、傳統醫藥等十種類別,數字信息源包括視頻、音頻、動畫、圖片、文本等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分類、鑒定、整理工作還在探索階段。根據各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實際情況的不同,首先要定制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的標準和規范,這樣才有利于提高資源數據的共享率,縮短數據庫建設的時間周期。其次,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信息庫,保存與開發利用,建成各種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數據庫,滿足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文獻信息的需求,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形成一體,通過互聯網絡向全世界展示,讓世界了解當地,讓本地區走向世界。
4 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研究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全力投入到挖掘、搶救并傳播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中去。
參考文獻
[1]柳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庫的建設[J].東岳文叢,2008,(6).
[2]李東杰.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M].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普慧,女,館員,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遮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發表文章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