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網絡時代下的教學模式改革發展方向,并提出基于網絡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期尋找適合教師和學生共同教、學的優質教學方式,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化;線上線下;教學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5.165
目前,無論是本科教學還是職業教育,理論課堂主要采取的還是“教師課堂講授”的主客對立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強調的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也就是教師,教師可以說主導和支配著整個教學活動,學生這是被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即便有課堂互動也是教師事先設計的問題、情境等。這種單純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個性化需求,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感覺沒有自主權,或者是說感覺被強制、被限制,甚至被壓抑。 更談不上創造性、創新性的思維培養。因此,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打造學生們最需要的自主、新穎、創新的高效課堂模式勢在必行。
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技術應用越來越寬廣、深入,教育也越來越網絡化。《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提出,要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引導教師嘗試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課程教學是職業教育教學的主體,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不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得到良好的學習和輔導。在教育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中,混合式教學(Blending Teaching)應運而生。混合式教學強調教師在課程授課的信息化應用,注重課程的設計,關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啟發和監控的主導作用,以此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個跨越虛擬,可以實現在線與實時交流、涉及多種要素協同的混合式課堂結構。混合式教學不僅在效果上會取得明顯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培養質量上,能夠為社會、行業、企業輸送高端、能力強、技術對接的專業性應用人才。
2 信息化網絡平臺
已經跨入移動互聯時代,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終端已普及,學生聽課、教師授課根本不需要固定在臺式電腦前。開展課堂互動、反饋、知識傳遞、視頻演示分分鐘鐘就可以讓學生們享受得到。信息化網絡平臺就可以讓我們實現即時溝通分享,又不受到非教學的干擾。既可以讓老師教輕松、有效,又可以讓學生學習得更輕松、自由、有趣。要實現混合式教學,首要條件就是構建傳遞、溝通、互動、共享的網絡資源信息化平臺。目前這種信息化網絡平臺各個教育機構還有各個有資歷的院校都已經啟動搭建,或有的院校已經搭建完畢。例如,本校的遼寧交專云課堂、教育機構開發的藍墨云班課等,專門在移動環境下設計了的教、學互動對話共享模式,開啟了全新的移動混合式教學體驗。選擇恰當的網絡平臺,適時發布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集中講授課程內容的重點與難點以及課后學習測試及課堂教學評價等方面成為混合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
3.1 基于云課堂的線上教學設計
根據混合式教學的設計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學內容等制定基于云課堂的網絡平臺線上教學框架。教學文件:及時更新,并適時發布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在開學初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應預先把課程的理論授課計劃、實訓授課計劃、課時的安排、重難點知識章節、教學課件、各階段時期教學安排等發布到云課堂。這樣有助于學生事先了解課程的安排以及相關教學內容,做到心里有數,方便其提前預習。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重點章節內容,匯集相關重點知識庫,并查新以及拓展新的相關知識要點。這樣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能夠抓住重點知識的同時,更能有助于了解課程內容最新的行業、企業、技術等相關動態,拓展了知識面。數字資源: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課程知識點的高清視頻,并針對重要知識點或實操要點制作短小而又表意明確的短視頻或微課,方便學生直觀地學習,并能夠迅速理解掌握。有些實操性比較強的課程,必須進行實際操作的演示,可以利用錄像設備,如手機、攝像機、照相機等進行拍攝,并利用視頻編輯軟件進行剪輯,以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學軟件:根據課程的需要和相關課程的建設,可采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模擬,以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輔導資料:主要以作業和相關重點知識的問答形式出現,并作為線下教學的主要討論知識點。以期達到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效果。
3.2 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下教學設計
根據線上教學設計和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安排,采用翻轉課堂式的線下教學模式。教師:根據線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以及作業的效果。進行組織課堂教學,針對重難點知識內容,采取集中講授方式教學;針對學生的疑難知識內容,采取分組討論,利用網絡搜索,自主找到答案。教師要根據各個討論組的自主學習的情況,及時參與討論、交流,并教導或更正學生理解有難度或有誤的知識點。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而不是“客人”,學生可以學得自由、自在、感興趣等。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安排的知識要點進行自我學習,并完成線上的作業或討論話題,自行在云課堂網絡平臺上學習,對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進行檢索,并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對疑難問題進行記載,以便在課堂學習中與老師和同學們進行討論、交流。
4 結語
可以說,從現有的教學模式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轉變,還需要教師付出辛苦去鉆研、去設計、去學習、去總結、做很多工作的。但做好了基于網絡平臺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改革,就會能夠充分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優勢,共建和共享優秀教學資源,并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方式,逐步實現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是與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需求是相符合的,也會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創造創新性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枚.基于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環境搭建和實施[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7(23).
[2]李懷亮.基于藍墨云班課的O2O混合教學模式探究[J].中小學電教,2017(C2):92-94.
2017年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校級教研課題(2017JY21)
作者簡介:翟靜(1982-),女,遼寧鞍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車身維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