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龍 王韞
摘要:金代文化政策在文化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并且對圖書出版有一定影響。本文主要圍繞宗教政策對圖書出版的影響、教育政策對圖書出版的影響、科舉政策對圖書出版的影響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從多種角度分析了金代文化政策對圖書出版的影響,進而對兩者間關系有一定掌握。
關鍵詞:金代;文化政策;圖書出版
前言:
金朝時期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文化范疇的政策,與社會進步和文化領域的發展有緊密聯系。其中宗教政策、科舉政策等對圖書出版產生了一定影響,為了加深對金代文化政策的了解,應從其對圖書出版造成影響的方面展開討論,進而促進文化事業的創新發展。
一、宗教政策對圖書出版的影響
從宗教政策角度出發,金朝建立前,薩滿為其主要信仰的宗教,之后佛教傳入女真,但是不被統治階層接受。隨著金朝滅遼伐宋入主中原后,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注重爭取漢族人和契丹人的擁護,開始加大對道教及佛教發展的扶持。相關書籍中都記載到金朝統治者對佛教發展的支持,如其中寫到:“胡俗奉佛尤謹。帝后見像設,皆焚拜”。世宗與章宗時期,信奉佛教的女真子弟越來越多,并加強了對道教的重視。金朝宗教政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宗教書籍的翻譯和出版,使得佛家和道教對百姓影響加深,并持續從經書上學習相關內容。例如,在皇統九年間,曾刻印大量的《金藏》《金剛境界》《妙法蓮華經》《佛說升天經》等經典書籍,同時還出版了《老子解》《全真集》等道家經典書籍[1]。金朝宗教政策在圖書出版上起到的促進作用主要可從以下方面分析:第一,金代統治者對道教與佛教的崇尚,使得相關書籍出版量增加。全真教在某一時期受到統治者的極度重視,官方刻印的《大金玄都寶藏》已經送至太虛觀收藏;第二,金朝宗教政策推動了刻書的發展。如佛室會通過籌集資金或者皇家布施等,刻印《華嚴經》《趙成金藏》等經典的佛教書籍,而道教中全真教則通過朝廷賞賜或者乞食等方式,刻印相關的道教經典。
二、教育政策對圖書出版的影響
金代教育政策同樣對圖書出版造成了一定影響,自金太祖以來,便重視對有關中原文化文集圖書的收集,主要是由于教育理念的改變,使得中原文化逐漸受到文人雅士的重視,并且他們積極參與到中原文化學習中。女真侵南的過程中,曾扣留了大多數北宋仕金的學士,同時掠奪了大量記載中原文化的經典書籍和學士的私人藏書,期望從中獲取加強統治的思想和手段,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促進了中原文化的傳播。天會四年,金人又獲取了《天下州府圖》《大內圖》《夏國圖》等書籍,并在天德三年開啟了新的官學教育政策。在教材選擇上,主要以漢族經典書籍為主,利用書籍來學習漢族文化,在這種背景下,促進了有關漢族經典史籍圖書的出版,有利于文化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度的加大,體現了教育政策在圖書出版上的有利作用。
金朝統治者在儒學基礎上發展女真字學、女真太學和女真地方府學等,促進了儒學的傳承和傳播。統治者曾命令府尹利用本國文字來翻譯經書內容,標志著翻譯圖書文籍等工作被提上日程。翻譯的經書包括各類經典書籍,金朝統治者希望通過經書的學習,加深女真人對仁義道德的認知,一定程度促進了相關圖書的出版。除了重視中原經典書籍的翻譯事業外,金朝統治者還注重經典史籍的注解,金章宗曾下令設立弘文院來譯寫經書,并設置了不同的官員級別。章宗在位時期,學士院收納了韓愈、王建、賈島、劉禹錫及王安石等書籍,使得女真字書籍數量與種類明顯增多。總的來講,金代教育政策對相關圖書出版有間接及直接兩方面影響,從其對圖書出版產生的直接影響來講,其直接促進了教育類書籍的出版。金代統治者支持經典書籍由官方刊印,有利于這類圖書的出版,同時對社會進步有積極作用。金代時期,民間同樣出現了大量的書籍私刻現象,這些書籍在民間流傳范圍較廣,刺激了圖書出版和民間刻書的傳播。
三、科舉政策對圖書出版的影響
科舉政策是金代代表性政策之一,金朝為了鞏固其統治,積極推行了科舉政策,通過科舉方式來選拔人才,對社會發展有一定影響。在考試范圍上,金朝統治者主要結合民族特點,設置相對的科舉取士方式,隨著金朝格局的穩定,文化融合現象顯著,科舉政策逐漸趨于同步,為了適應新形勢,科舉考試內容會根據經、傳、史等進行設計,同樣可根據書、易、禮、春秋等來出題。由此可見,金朝科舉考試已經逐漸消除了區域差異,做到了考試內容的統一[2]。另外,在女真子弟參加科舉考試方面,規定皇家兩從以上親或者宰相之子可直接參加御式,同樣是科舉政策的特點之一。在對科舉政策對圖書出版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時,可發現由于科舉考試科目內容設定范圍較固定,參與到科舉考試的人需要學習多本儒家教材,如史書、韻書、字書、類書等,極大程度促進了相關數據的印刷和出版。隨著時間的推移,金代正式開設國子監,主要負責編輯和印發圖書教材,科舉考試應用的經典教材都是由國子監出版,從這一角度來講,國子監對科舉考試教材的選擇起到了引導作用,促進了文化的互相融合。同時,女真人文化在發生變化的同時,對圖書需求有所增加,同樣對圖書出版產生了積極影響。金代出版和官印的經書屬于經典書籍,通過這些書籍材料的學習,可對民間百姓思想變化加以引導,使得民間思想與統治者相一致,有利于維護統治。金代出版書籍包括《周禮》《論語》《史記》《荀子》等,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金代官刻含有經書23部和史書26部,這些書籍在民間廣泛流傳,體現了金代科舉政策對圖書出版的促進作用。
結論:
綜上所述,金代宗教政策、教育政策和科舉政策等在圖書出版上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有關金代相關政策的圖書出版量有所增加,并且加大了金代百姓對與這類書籍的需求。在這個基礎上,民間掀起了相關書籍的傳閱和私刻的潮流,促進了民間知識的互動交流,對文化歷史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媛,宋萍.金代文化政策對圖書出版的影響[J].北方文物,2017(03):107-109.
[2]李西亞.金代圖書出版研究[D].吉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