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楚聞
摘要:全球有5000多種語言,其中英語具有最廣泛的國際影響力。本文從使用范圍、信息傳播載體以及參與國際活動的角度充分說明了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所具有的影響力。語言的影響力與使用該語言的國家密不可分,本文從殖民歷史、經濟崛起、文化滲透的角度探討剖析了英語具備今日國際影響力的成因。同時本文對于如何借鑒英語傳播經驗,提升中文的國際地位,從推動經濟建設、設立專門機構、借助文化滲透角度進行了闡釋。
關鍵詞:英語;國際影響力;文化滲透;經濟崛起
英語是當前使用國家最多、范圍最廣的語言,全球絕大多數的網絡信息、科技成果等都是以英文形式存在的,我們常見到的各類國際會議、國際合作、國際經貿當中,總是不會缺少了英語的身影。在這些國際事務中的廣泛參與使得英語成為實際的國際語言。英語能夠獲得如此的國際影響力與英國的殖民歷史、說英語國家的經濟崛起以及英美文化的滲透密不可分。同時,英語在全球的傳播經驗對于我國在新時代、新形式下如何做好中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引價值,我們應當從中認真學習好的經驗做法。
一、英語國際影響力現狀
1.英語是使用國家地區最多的語言。英語在當前是各國在國際溝通與交流中最為通用的語言。以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在全世界大約有40多個,占到全球所有國家的20%左右,這其中主要有美國、英國,以及在歷史上伴隨著英國殖民歷史擴張的一些國家,例如澳大利益、新西蘭等。此外,把英語作為本國官方語言的也有近30個國家,例如菲律賓、印度、新加坡等,這個數字目前還在進一步增加。
2.英語是最流行的信息傳播載體。互聯網上存儲的信息中有80%是英文信息,科技出版物70%以上是以英文出版發布的。在科學研究能力方面,英語的統治地位更加顯著。在90年代末期,全球所有發表的論文當中,只有二十分之一是用非英語發表的。非英語寫作的科技成果,難以在世界上廣泛順利的傳播,常常受到人們的忽視和冷落,這使得許多科技工作者傾向于使用英語來發布自己的科研成果。
3.英語是國際活動的通用語言。1918年起,英語開始逐步取得優勢地位,成為遍及全球,人們公認的一種世界性語言。目前,英語在許多國際組織的日常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國際組織最為重要的工作語言。其中,聯合國的起草與發表的正式文件的語言采用的就是英語。在國際組織中,當來自世界說不通語言的各國代表聚坐一堂時,需要一個溝通的語言,英語填補了這個空白。許多情況下,甚至是在一些不以英語為母語的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經常也會選擇使用英語作為溝通語種。
二、英語國際影響力成因
在十六世紀初,說英語的區域僅限于大不列顛島,而大約500年后,英語卻能夠成為當今世界上使用作為廣泛的語言,成為最為常用名副其實的國際交流工具,其背后的成因是多元化而復雜的,具體可以概括為如下幾方面:
1.從殖民歷史角度來看英語國際影響力的形成。英語早期在全世界的廣泛傳播與英國的殖民擴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1756年至1763年間,英國取得了加拿大、印度兩個殖民地。隨后,英國繼續將殖民范圍延伸至亞洲、大洋洲,澳大利亞相繼成為其屬國。英國在向自己領土之外的國家擴張的同時,也將自身的語言同步地向這些國家輸出。英國還通過宗教的方式向這些區域進行語言的傳播,通過免費辦學使得更多的人學習掌握英語,提高自身影響力。
2.從經濟崛起角度來看英語國際影響力的形成。在所有的因素當中,經濟因素是英語在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接納的主因。歷史上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球范圍內大幅度領先,還曾一度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經貿往來帶來了大量的語言溝通的實際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在經濟上占據更加強勢的一方,英語被更多的國家學習掌握。在英國之后,美國從英國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在諸多領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英語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向全球傳播。作為說英語國家的英美兩國相繼高度繁榮的商業經濟活動強化了英語的國際地位,使得全球各類國際活動絕大多數都以英語交流溝通,同時使得英語在許多非英語國家成為最具人氣的外語。
3.從文化滲透角度來看英語國際影響力的形成。使用英文的媒體以及娛樂作品對于英語悄無聲息地在全球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語言不單只是一套相應的語法規則等,語言自身還裹挾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觀念和思維方式。隨著我國對于英語的普及,人們對于英美文化“潤物細無聲”的滲透表現出逐步認同和接納的趨勢,例如喝咖啡、吃漢堡、過圣誕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英語通過價值觀、思維方式等方式反過來又更加強化了英語的國際地位。
三、英語國際影響力對中文借鑒意義
近些年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不斷提升,如何讓我們的中文走出國門,走向全球,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值得我們關注。中國可以在多方面借鑒英語在全球傳播的經驗,來逐步提高中文在國際的影響力,將中國的文化和理念介紹給全球。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推動經濟建設提升中文影響力。從作為英語在全球傳播的歷史經驗,我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對于該國的語言在國際社會的感召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在全球范圍內掀起學習中文的熱潮,離不開國家經濟的實力的飛速崛起。我國在經濟總量獲得巨大提升的同時,倡導成立類似亞投行這樣的國際金融組織,有利于提升我國在世界經濟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更多的世界經濟貿易活動將與中國企業建立密不可分的聯系,在這個過程中,中文作為交流工具的重要性自然會得到迅速提升。中文將會在我國經濟的帶動下不斷走向國際舞臺。
2.設立專門機構促進中文全球傳播。設立特別的教學機構在全球推廣中文的傳播非常必要。英國為了在全球推廣英語,成立了英國文化協會,目前該機構在全球47個國家設立了教學中心,成為英國向世界各國提供英語教學的窗口,為進一步提升英文走向國際舞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所熟知的英語水平測試雅思考試就是由該機構組織管理。我國應當積極學習借鑒英國經驗,成立特設機構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中文以及中國文化的傳播。把我們的孔子學院打造成為我們中華文化特殊的符號,成為中國的語言與文化走向全球的一張靚麗名片,為各國搭建起認識中國的友誼橋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促使來自全球各國的朋友們認識了解中國文化,學習中文。
3.借助文化滲透提升中文國際地位。英語在全球的傳播過程中,英美文化潛移默化的滲透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我國在向全球推廣中文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向世界介紹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通過富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向世界介紹中文,例如通過在全球舉辦各類文藝演出,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戲曲京劇,舉辦中國文化節介紹中國的書法、傳統節日、剪紙藝術和中華美食等。同時我們可以利用電影作品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所蘊含的文化常識,讓電影作品成為中華文化在世界上傳播的全新渠道,通過電影在國際社會積極塑造中國國家的正面形象,從而使得大家熟悉了解中文。許多外國友人對中國的直觀感性了解正是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電影作品獲得的。在全球化的新時代,我國電影應該在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文化的同時,也要要注重融入全新的時代元素,以更加多元包容方式,使的中國文化能夠被國際社會所喜愛和接納。當中國的文化和影視作品逐漸地被世界所熟悉和了解時,也會自然地激起世界對于中國服飾、建筑、禮儀風俗和語言的興趣和熱愛,中文的國際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自然地會得到提升。
四、結語
本文首先探討了英語國際影響力的現狀,從使用范圍、信息載體形式等方面進行了闡釋。同時,本文初步分析了英語能夠在全球眾多語言中脫穎而出成為國際語言的成因,發現殖民擴張歷史、經濟飛速發展,以及影視文化滲透對于英語的全球傳播具有重要作用。英語在全球傳播的經驗,對于我國提升中文影響力,使之匹配我國日益崛起的國際地位具有顯著的參考價值。我國應當持續推動經濟發展,設立專門的語言推廣機構,并且注重通過影視作品等向世界滲透中國文化,以此來不斷提升中文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麗雅.英語傳播模式分析及其對漢語國際傳播的啟示[M].寧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陳元驪.英語漢語國際傳播對比研究[M].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魏麗娟.漢語文化: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載體[J].人民論壇 2016.
[4]張雨喬.淺談21世紀“英語熱”對文化傳播的沖擊[J].時代教育 2017.
[5]司顯柱,SI Xianzhu.論我國對外英語新聞翻譯及傳播效果研究[J].外國語文(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16.
[6]郭薔.英語霸權的歷史演變研究[M].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7]劉蓉蓉.我國體育類核心期刊論文的英文引文引用現狀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 2014.
[8]A world empire by other means,The Triumph of English[J].The Economist 2001.
[9]DAVID CRYSTAL.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0]高增霞.中國國勢盛衰與漢語國際化進程[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8(1).
[11]The Dominance of English:Colleges worldwide abandon their native languages for a common tongue[J].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0.
[12]張文霞.英語在我國使用狀況綜述——由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說起[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