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靜
摘要:通常情況下,音樂因為有著自身無限的魅力而受到各個階層的歡迎,他有自身的魅力與特點,同時也是藝術領域里的佼佼者。在高中音樂教育中,由于音樂教育的不斷普及,使之成為培養學生情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音樂也在不經意間改變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人魅力。然而在新形勢教育背景下,傳統音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改革。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高中音樂教學;創新研究
1 高中音樂教學的獨特魅力
1.1 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是反映人類生活情感的真實藝術。通常情況下,音樂分為聲樂和器樂兩類,包括古典音樂、民間音樂現代音樂和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又包括流行音樂等。而由于音樂獨特的魅力而成為人類的一種精神食糧。首先,音樂是一門有用旋律、節奏和和聲的人聲和樂器組成的藝術,其具有獨特的美感;其次 當人們在聽一段音樂的時候,會隨著音樂的節奏而隨之舞動,而音樂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又很有意境,因此人們的情感往往會受到影響。所以,無論是高中階段的音樂教育和是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都是極其有利的,而在一定條件下,音樂作品優美的旋律對學生審美和素養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進而潛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
1.2釋放學習壓力
首先,高中名階段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考驗。其次,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大,音樂教育的普及能在繁忙的課程外給予學生一定的空余時間,這對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狀態極其有利。其三,高中階段是決定學生命運的重要關口,因此,學生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恐懼現象,比如對高考的恐懼和人生選擇的擔憂等。而面對這樣的情況,學生們對生活總會感覺渺茫,身心具乏,疲憊不堪,神經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而在此種情況下,音樂就猶如一劑釋壓良方,能一定程度的放松學生學習壓力,讓緊繃的神經得以休息;其次,良好的音樂釋放渠道能夠有效緩解學習惰性,提高學習效率。另外,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也有責任和義務去普及音樂教育,讓學生和家長通過了解音樂關心學生,并通過音樂找到一個全新的狀態。
2 創新教學理念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變化,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高中音樂教學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已很難滿足學生對音樂的要求。因此,音樂教師應當積極的餐椅到這種音樂變化中來,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改變和創新音樂教學模式,結合學生課堂表現與實際需求,在注重傳道授業的同時,關注學生音樂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降低學生音樂學習壓力,減輕負面情緒。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音樂,帶領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知與實踐能力。
3 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音樂興趣
隨著新形勢教育模式的改革,教師地位也逐漸發生變化,學生逐漸成為被教育主體,教師成為輔導學生學習的輔導主體。而這種教育模式上的變化,很大程度的帶動了學生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也是一樣。首先,音樂教學作為一門藝術課,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自由性,而這種教學模式的推廣,對樹立學生自由解放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其次,學校應鼓勵音樂教學的創新,打破傳統的權威學習機制,將自由、和諧和雙向交流的教學氛圍拓展到其他的教學中去。其三,利用音樂教學模式平臺,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其四,強化學生質疑精神與探索意識,尊重學生對音樂的不同體驗與獨立思考。而從更深的層面上來講,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更應該體現在較強的民主意識與民族觀念中,但不是高度強調民族優越感,而是充分挖掘和發揮民族音樂氣質,將民族音樂發展與學生自身條件的發展結合起來,進而維護學生和國家自尊與自信。
4 實施多種音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創新能力
首先,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和寄托感情的藝術,而在實際生活過程中,不論是唱、跳、奏、聽,都對人們有一定釋放作用,是協接人類情感的有機因素。其次,音樂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門類,是集文學、舞蹈、表演和觀賞等與一身的綜合體,但同時也拋棄了文學、舞蹈、表演和觀賞的缺陷。簡單地說,音樂就是一門用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情感和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另外,音樂是拋棄說教方式的一種情感傳播與表達方式,是利用熏陶與感染兩種手段,對人類的心理進行潛移默化的滋潤。因此,在高中音樂教育過程中,要不斷的激發學生音樂創造力,勇于創新。與此同時,還要不斷的加強音樂理論教學實踐,弄清楚音樂發展軌道以及音樂作品誕生的來龍去脈。說到底就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探究精神。
5 因材施教,加強高中音樂個性化教學
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边@句話的意識是說要讓我們學會“知人”,也就是“認識人”,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是極其難辦之事。也就是說我們要不斷的發現人們身上的不同之處。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而音樂作為一項以聲音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其本質意義就在于對音樂意象的塑造,以有限的音來表達無限的情。比如有的學生對鋼琴感興趣,有的學生對小提琴感興趣,有的學生對大提琴感興趣等等,教師就應該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情趣,再比如在學習《春江花月夜》時,教師就要主動的帶領學生挖掘該曲中的甜美、安適和恬靜的曲調,理解人的情感在語音、聲調、語速、節奏中的變化,以理解音樂索要傳達的真正情感。
6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高中音樂教育表面上沒有語數外等課程那么重要,但作為一門義務教育必修課程,定有它的獨特的作用與魅力。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對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也是極其有價值的。與此同時,音樂教師也要在實踐中探索與創新,以便于提高學生音樂創新與感知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山新.關于新時代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途徑探析[J].科技風,2012(2):210-210.
[2]蒙曉文.關于新時代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途徑探討[J].學周刊,2013(21):199-199.
[3]陳松華.關于新時代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途徑探析[J].中文信息,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