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英語學習是課堂學習與學生自學相輔相成的學習過程。其中英語文學閱讀在學生自學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因此,我們結合自學過程中對于英語文學作品閱讀體會,進行了英語文學作品意境與內涵研究。
關鍵詞:英語文學;意境;內涵;時代性
隨著我國英語教育的逐漸深入以及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英語文學已經成為了高中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學生英語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而在文學研究中,文學作品的意境與內涵是決定其作品質量的核心因素之一。在研究中我們發現,英語文學因其特殊的文化與歷史氛圍,造成了其特殊的文學意境與內涵特征。因此如何更好地了解英語文學意境與內涵,進而更好的開展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以及英語學習質量,就成為了當前我們英語學習的主要內容。
一、文學的意境與內涵分析
(一)文學意境基礎理念
在文學藝術研究中,意境主要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想要呈現的一種藝術理念。在文學作品中意境主要表現為兩種狀態:一種是在作品整體藝術中,產生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景象,以及在作品中活躍著的生命的律動,具有無窮韻味的詩意空間;另一種是在作品中典型單個形象意境,則是由若干藝術形象構成的一個體系,進而形成的一個整體的高級藝術形態。
(二)文學內涵研究
在文學研究中文學的內涵包括了其歷史、地域、時代性以及人文四個主要內容。(1)文學的歷史內涵。文學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傳承的見證與記錄。因此文學中必然會具有一定的歷史內涵。不同語言文學中,本語言歷史內涵將成為其必要的特征。(2)地域內涵。一種語言文學必然會具有必然的地域性特征,而這種地域性特征也是其文學特征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英語文學中,其總體就可以分為英國、美國以及使用英語的其他地區(如澳大利亞、印度等)不同的文學特點,其地域性特征構成了其各自特有的文學內涵。(3)現代文化特征。文學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必然會具有其當時的文化內涵特征。而這種文化內涵,就是文學作品的時代性。就以英語文學創作來說,自莎士比亞、海明威等作家的作品而言,其都是針對不同時代的文化精神與思想性開展的文學創作,進而展現出了當時的時代性特征。(4)人文性內涵。文學作品創作的核心在于人文精神的討論,因此其人文精神內涵的討論也就成為了文學創作的主要內涵。如在美國越戰時期,反戰精神就成為了當時美國文學創作的主要內容。這種人文性的內涵,是其文學性與藝術性的主要組成部分。
二、當前英語文學意境與內涵展現的主要因素
在當前的英語文學創作中,其主要的文學意境與內涵具有十分重要鮮明的文化特征。在文學研究中,這些意境與內涵包括了以下的幾個組成部分。
(一)自由與獨立的人文精神
在歐美文化發展中,自由與獨立的精神是當前其文化的主要特征,也是文學作品精神內涵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在英語國家中,由于民主精神與精神獨立思想的發展,其在文學作品中經常成為核心思想,進而產生出鮮明的文學意境。其中具有這一特征的代表文學作品是美國作家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這一作品中對于美國建國初期南方黑人奴隸制度,以及黑人爭取自由與獨立的過程進行了深刻的描寫。正是由于這一作品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進而促進美國廢奴制度的產生,甚至在當代依然是美國抵制種族歧視的“重要武器”。這種自由與獨立的文化內涵,在其它文學作品創作中比比皆是。
(二)對愛情的探討
在英語文學作品中,對于愛情的探討也是其重要的文學內涵之一。在英語文學作品中,諸如《簡.愛》、《呼嘯山莊》、《荊棘鳥》等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層出不窮,已經成為了愛情文學作品的代表之作。需要注意的是,英語文學作品中的愛情故事往往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社會環境有著重要關系。如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就是以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英國保守的鄉鎮生活為背景創作出的愛情文學作品。而與之相比較,創作于新世紀的文學作品《暮光之城》則是將跨種族的愛情神話進行了深入的描寫,充分的展示出了當代美國人對愛情自由以及愛情必勝的思想理念。
(三)生存與死亡
“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是莎士比亞名作《哈姆雷特》中的著名段落,其中文翻譯為“生存還是毀滅”或“生存還是死亡”。而這種對于生存和死亡的探討,一直是英語文學作品中探討的主要內容。在文學創作中,這種對于生存與死亡競賽的探討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不再拘泥于人類自身文明與發展,而是形成了人與其他物種,甚至人與科技之間生存與死亡的問題。這種理念發展的代表作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著名小說集《我,機器人》。這篇著作在提出著名的“三大法則”后,又提出了機器人擁有思想后,能否與人類和諧共存,進而表現出兩者間“生存還是毀滅”的命題。
(四)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一直是西方文化的基礎,以基督教文化為背景的英語文學作品,也是其文學創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英語文學創作中,英文作品中的宗教性主要表現為以下的兩個特征。一類是以現代精神對宗教文化進行討論,其代表作為美國作家詹姆斯·泰伯的《耶穌的真實王朝》;另一類是以中世紀宗教文化為背景創作的魔幻文學作品,其代表作為《魔戒三部曲》、《哈利波特》等。同時在其他類型的英語文學作品中我們發現,宗教文化已經深入的刻入了其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是其既可以成為文學作品的核心內容,又可以成為其他類型作品的支柱。如《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就具有豐富的宗教文化特征,其大部分主要人物都是較為虔誠的基督教徒。
(五)時代的文化特性
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同的時代特征也在英語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現。如莎士比亞作品中對于中世紀人文思想破滅的譴責;《飄》中的對十九世紀初期的女性主義思想以及反戰思想的展現等,都是其文化背景的展現。而在當代英語文學創作中,對于人類生存環境以及發展的思考,就成為了英語文學創作的主題。其中的代表作為理查德·馬特森的《我是傳奇》,其對于人類未來以及人類生存意義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參考文獻:
[1]張瑩.淺談當代英語文學中的主題意境[J].青春歲月,2014(11 上).
[2]王怡菲.對英語文學特點的幾點解讀[J].求知導刊,2014(12).
作者簡介:楊雨欣(2000.09.25)女,籍貫:四川宜賓,學校:成都市高新區天府石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