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摘要:在強調了閱讀能力培養必要性的前提下,筆者針對目前小學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個建議,通過整合目前的小學英語教材,引入繪本作為閱讀材料,并在日常教學中采用新的教學策略,以期在英語教學中能起到良好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繪本;教材整合;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
一、閱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語言的四大要素,聽、說、讀、寫,其中,說和讀是最為關鍵的。通過閱讀,孩子可以吸收到語言知識,開拓眼界,提高學習興趣。閱讀能力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能力的高低,“外語閱讀對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和全人發展都有著積極作用(Krashen,2004)”。新課標也要求教學的老師將學生們學習的動力以及學習的興趣有效地激發出來,從而讓學生能夠做到更加積極和自主地學習英語。但是與這種要求背道而馳的我們的英語教材在照顧了科學化、合理化的同時,內容太過于千篇一律,這對于好奇心極強,喜歡新事物的孩子來說,這種枯燥乏味的教材,很難引起學習的興趣,非常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倦和排斥的情緒。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到小學畢業能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節目,每學年不少于10小時(平均每周20-25分鐘),掌握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二期課改更是規定小學階段閱讀量達到累計10—12萬字。這樣的要求必須以足夠的閱讀量為前提,因此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語言學習特別是外語學習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閱讀課越來越受受重視。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1.部分教師對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把詞匯或者語法教學當成了教學重點,而忽略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有人甚至認為在小學英語階段,用不著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到中學階段才會進行閱讀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筆者了解到,在小學英語教學階段,限于教學條件,沒有辦法開展多種層次、多種手段的英語教學。
2.目前的小學英語教材,內容過于千篇一律,只注重了科學化,對于詞匯等方面是重視的,但是趣味性不強,這對于好奇心極強,喜歡新事物的孩子來說,這種枯燥乏味的教材,很難引起學習的興趣,非常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倦和排斥的情緒。并且由于孩子的注意力僅僅能維持20分鐘,枯燥的閱讀難以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3.世面上專門針對小學省的英語材料少之又少大多是針對初、高中學生的,要不然偏難,小學生詞匯量達不到,要不然就是一些極簡單的幼兒英語繪本材料,難以調動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引進的外文閱讀材料在缺乏相應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學生難以理解。
三、英語閱讀能力培養建議
1.進行教材內容整合。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的年齡與興趣,是否吸引學生。同時盡量與上海牛津英語的主題式教學相結合,注意形式與內容的搭配,逐步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各年紀學生的年齡特點,并結合《小學英語閱讀100篇》教材,匯編出適合學生閱讀的系統閱讀教材。筆者建議,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繪本作為閱讀材料,繪本具有豐富的題材,有關于自然事物認知的,禮儀的,歷史的等等各種題材,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懂得充分利用小學英語繪本中的豐富題材,提取優質的英語繪本資源服務于教學課堂。使英語繪本與課堂教學渾然一體的同時又能夠做到相輔相成。在選用繪本的時候,其圖片要具有情節性,典型性和連續性,故事要生動有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圖片的選這過程要與教材內容相關聯。例如,在講解“fruit”時,就可以用相關的圖片舉例說明。如:apple,banana,orange等等。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圖片,給與小學生視覺上的沖擊,在加上教師適當的講解說明,可以講情節串起來,小學生進而增加了學習的孩子興趣與樂趣。也使得繪本教學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英文繪本的服務對象都是英美國家的小孩子,所以在編寫的時候非常注重內容的韻律感,使孩子可以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繪本的這種優勢,在利用圖片內容刺激孩子感官的同時,利用其自帶的節奏感加深孩子對于單詞的理解與記憶,同時掌握繪本中的簡單句型。
2.教學策略改進
(1)閱讀前。通過熱身運動巧妙設計導出閱讀材料中部分生詞、短語或句子,為學生的閱讀掃清障礙,比如充分利用和學生間進行的引入對話的free talk,把難點也就是擴展的部分自然滲透在free talk之中;或者通過復習前面知識自然引入;先進行適當的解釋或演示,這樣,當學生打開書進行閱讀時,就不會有太大的障礙了。在未進行閱讀就設置的任務,應該具有下面的功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吸引學生進行閱讀全篇,了解文章的大意。我認為這個任務其一可以直接針對文章內容提問題;另外還可以對閱讀內容進行一定形式的預測,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2)閱讀中。當短文比較簡單的時候,也可以采取聽錄音回答問題的方式,但盡量不要讓學生打開書聽錄音。所設計的問題要比較簡單,并且只有在讀完(聽完)全篇才能找到答案,或者問題的答案就在短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這樣有助于保持學生閱讀(聽)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導他們通讀(聽)全篇,初步理解文章。通過設計細節問題,深刻理解文章。所設計的問題形式可以多樣,例如判斷、選擇、回答問題、完型填空、連線、填表格等。
(3)閱讀后。教師引導學生全體參與任務型活動,實際運用所學的語言。教師精心設計主要句型的書面練習。對于重點語言的書寫,教師也應做精心的設計,而不是簡單地布置學生抄寫幾遍句型。這可以包括:a.句型的仿寫,教師需要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句子中常見的錯誤,如首字母要大寫,英文當中的句號是實心點以及句子當中的單詞間距約為一個字母寬等問題。 b.教師也應設計情景,讓學生替換主要句型中的關鍵詞語,填充句子,或者讓學生自己替換主句型中的關鍵詞語編創新的句子?;蛘哌\用所學句子寫一段短文。
參考文獻:
[1]趙淑紅,《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J].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2]李英,黃艷明 英語新課程教學設計[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李錦繡.淺議小學英語高年級閱讀教學[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
[4]錢丹鳳,《小學英語高年級閱讀課例》[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