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
稅收是經濟運行的直觀反映和重要體現,稅收收入在不同區域間的此消彼長客觀反映了不同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差異。本文嘗試通過測算近年來我國稅收重心轉移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稅收重心是根據各省地理位置和在全國稅收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綜合計算出的全國稅收在地理上的中心位置,稅收重心的轉移實際上反映的是我國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快慢冷熱的態勢。
一、全國稅收重心“先西后南”,顯示出西部大開發成效和近五年來南方經濟發展平穩向好的態勢
稅收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國稅收重心移動明顯呈現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5—2013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不斷深入,中西部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較快,期間西北五省(陜西、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納稅年均增幅相對較快,超過全國納稅額平均增速,占全國的比重有所提升。受此影響,全國稅收重心整體向西偏北移動。第二階段是2013—2017年,這一階段我國南方地區經濟發展明顯提速,如上海、重慶、貴州、廣東等多個省稅收年均增速均明顯高于全國同期的平均水平。受此影響,該階段全國整體稅收重心2013—2017年位置向南移動62公里。
二、三大所有制類型中,國有經濟稅收重心偏北,外資經濟重心偏東南,而民營經濟重心與整體基本吻合
從不同所有制經濟的稅收重心分布情況看,稅收重心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三種所有制類型在我國的整體分布特點。國有經濟稅收重心位于全國稅收重心的正北方,反映出我國國有經濟更集中于北方地區。外資經濟稅收重心位于全國稅收重心的東南方向,反映出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東南沿海地區的外資經濟更為發達。民營經濟稅收重心同全國稅收重心位置較為接近,顯示出相較于國有經濟和外資經濟,我國民營經濟的地域分布相對更為均衡。
三、國有經濟和外資經濟稅收重心轉移呈“一西一東”相反趨勢,民營經濟與整體變動趨勢基本一致
從三種所有制類型經濟的變動趨勢看,國有經濟稅收重心呈“南北震蕩,總體西進”態勢,其中“南北震蕩”反映出我國國有經濟在南、北方的發展態勢較為平衡,而“總體西進”則反映出近十多年來國有企業踴躍響應“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號召,積極布局項目建設,有力推動西部地區快速發展。稅收數據顯示,2012—2016年,西南五省(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國有經濟發展更為迅速,稅收年均增長率高于全國國有經濟。受此影響,國有經濟的稅收重心五年間向西南移動89公里。而外資經濟稅收重心呈“先北后南,整體東移”態勢,2005—2013年,位置先向北移動62公里,后再向東南方向移動,至2017年已向東南移動46公里左右。此外,民營經濟的稅收重心呈“先向西北,后向南移”的態勢,2005—2012年,民營經濟的稅收重心整體向西北方向移動,從2012年開始,又向南偏東方向移動。民營經濟和外資經濟2013年后均出現向東南方向移動的趨勢,反映出在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東南沿海地區的民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發展更為集中。
四、與整體經濟稅收重心變化態勢相近,制造業稅收重心移動態勢顯示近年來南方制造業發展穩健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近年來制造業稅收重心呈現出先向西北,后向南移動的態勢。2005—2012年,以東北、新疆、寧夏、天津等地區為代表的北方制造業發展較為迅速,帶動行業稅收重心向北移動。從2013年開始,以寧波、深圳為代表的南方制造業發展穩健,稅收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南方地區發展更為集中,2013—2016年,南方大部分省市的裝備制造業稅收呈較快增長態勢。其中多個省份的增幅均達到兩位數。受此影響,制造業稅收重心和裝備制造業的稅收重心出現向南移動的趨勢。
五、采礦業重心分布和移動顯示出行業涉及主要地區逐漸從東部向西南轉移
采礦業稅收重心受資源稟賦分布和開發利用情況影響明顯,如東北地區和北方地區煤炭資源較豐富且開發利用較早,因此相較于其他行業的稅收重心多位于安徽省和河南省,采礦業的稅收重心主要位于河北省和山西省境內。而從稅收重心的移動情況看,近年來采礦業的稅收重心呈明顯向西南移動的趨勢,反映出當前我國采礦業整體向西南部發展的態勢。2005—2016年,而云南、貴州、甘肅、寧夏等省市的采礦業稅收增幅均超過10%,高于全國2.34%的平均水平。
六、房地產稅收重心整體“一路向西”,2013年以后有向東回移傾向
房地產行業的稅收重心移動階段性特點明顯,呈現出先西后東的移動趨勢。2005—2014年,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并從東部沿海城市逐漸向西部內陸城市傳導,房地產行業的稅收重心逐年西移,9年間向西移動179公里。從2014年開始,房地產市場呈現明顯的分化走勢,一二線城市樓市持續火熱,房價上漲明顯,市場銷售額增加迅速。使得房地產稅收重心開始向東南回移,至2017年已向東南方向移動64公里,和2011年的稅收重心基本位于同一經度。
七、建筑業稅收重心西移,顯示西部地區基礎建設不斷加快
建筑行業的稅收重心呈現出先西北后西南的移動趨勢。2005—2012年,隨著西部大開發等戰略的深入推進,新疆、寧夏、青海、山西等西部省市基礎建設明顯提速,建筑業稅收增長率接近或超過30%,拉動建筑業稅收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動。從2013年開始,貴州等省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力,建筑業稅收保持較快增長,年均增幅同期建筑行業總體稅收增幅。受此影響,建筑業的稅收重心總體向西南移動97公里。
八、信息技術類行業重心移動態勢顯示出東部地區科技研發中心地位不斷鞏固
近年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地區加快產業更新升級,大力發展信息技術類行業,是我國科技研發的主要區域。受此影響,與大多數行業稅收重心向西移動相反,主要信息技術行業的稅收重心呈向東移動態勢。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稅收重心從2014年開始向東南方向移動114公里;科技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稅收重心從2012年開始向東南移動98公里。信息和技術類行業稅收重心東移,顯示出我國東部地區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的核心地位不斷鞏固。
稅收重心轉移的軌跡反映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新特點。一是稅收重心不斷南移反映出南方經濟穩中有進。2013年以來,我國稅收重心始終處于偏南地區,且呈現持續向南方移動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南方地區稅收稅源發展相對集中和充分,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提供了有力保證。二是國企重心偏北和外資重心側重東南沿海的整體格局突顯南方經濟發展相對活躍。總體來看,我國北方中小企業對大型國企的依附程度較高,國有企業更傾向于在北部和西部發展。外資和民營企業稅收重心2013年以來持續向東南方向移動,各類企業融合發展更為均衡,這說明南方地區所有制經濟發展相對均衡,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孕育。三是制造業和采礦業稅收重心南移背后隱藏的經濟新形勢下區域產業格局變動。近年來,南方地區憑借優越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活躍水平,正在成為我國制造業和采礦業發展的主戰場,未來北方地區資源型城市和傳統制造業城市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四是信息技術行業稅收重心向東移動可能引發高技術人才向東部地區聚集。東部地區本身就是我國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的中心,當前信息技術行業稅收重心變動顯示出這種集聚趨勢還在不斷增強,技術型人才持續向東部轉移,為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