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蘇洋
陜西省西咸新區是國務院批復的第七個國家級新區,也是全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承載著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以及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范例的重要使命,正緊扣大西安新中心、新特區的發展定位,以招商引資和創新創業“雙輪驅動”,全力以赴培育現代產業體系。特別是獲批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以來,西咸新區專注打造“硬科技”創新創業生態,基本形成了具有陜西特色和優勢的創新體系。據統計,全區眾創載體在孵企業及團隊1071家。2018年前三季度,西咸新區新登記市場主體同比增長55.6%,創新引領作用明顯。
孕育:“五星級”服務培育西咸“雙創”沃土
“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升級版,不僅要鞏固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還要向更廣闊的領域拓展,使創業創新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上蔚然成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9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雙創”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其中特別強調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實施“雙創”升級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西咸新區在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雙創”活力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和新經驗值得關注,形成了《發展“硬科技”就是硬道理》《夯實“硬科技”墻基 引領西部追趕超越》等多個研究報告,被多家中央級媒體、核心期刊采納發表。
全國首張微信版營業執照,全省率先發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現在服務再升級,如果一家初創型企業要在西咸新區注冊登記,即可以享受到“3450”優化體驗,即3個工作日辦結營業執照,4個工作日辦結經營許可,50個工作日辦結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據介紹,“3450”綜合行政審批效能改革設施方案,建立了提前介入、優化流程、一口受理、集中審批、限時結辦、信息共享、全程通辦的運行機制,為企業提供設立、落地、開工、運營全流程的五星級服務。
同時,西咸新區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從省市區任務完成情況、社會輿論綜合評價、精準服務實時評價等多維度考核評價體系,并通過第三方機構引入社會輿論綜合評價,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如果將優化營商環境比作培育“雙創”沃土的話,那么近年來西咸新區出臺的系列創新創業舉措就可以比喻成“精準培育”。西咸新區雙創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西咸新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結合產業特色,出臺了系列“雙創”相關政策17項并及時兌現獎勵。僅2018年上半年,就為“雙創”類項目兌現了政策獎勵1575萬元。
除此之外,西咸新區還在2018年“創響中國”西咸站期間推出了西咸新區“雙創”會客廳平臺。該系統集合“雙創”管理分析系統、企業服務門戶網站、“雙創”成果展示為一體,聚合著力構建“線上+線下”的“一站式”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推動“雙創”工作優化升級,加速創業企業高效發展。目前平臺已聚集了財稅服務、法律服務、金融服務、項目咨詢、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等各類服務機構49家。
創新:“硬科技”之舞踏響西咸“雙創”新節拍
推動“雙創”開花結果,不僅僅需要良好的外部條件,更需要以本地優勢為依托,構建具有特色的區域創新創業發展格局。西安是我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的聚集地之一,科教資源豐富,據統計擁有普通高校63所,各類科研機構數量達到3000多個,兩院院士60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6萬人,科研實力雄厚,特別在“硬科技”領域具有較強實力。
硬科技是以人工智能、基因技術、航空航天、腦科學、光子芯片、新材料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是能對人類產生深遠而廣泛影響的革命性技術,具有極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難以被山寨。
西咸新區作為大西安發展的核心承載區,推動創新創業向縱深發展,提出大西安應依托本地強大的科創資源,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大力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打通阻礙科技成果轉化的“腸梗阻”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將“硬科技”打造成大西安的城市新品牌;并提出實施“硬科技一十百千”工程,即舉辦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在全國率先揚起“硬科技”大旗,依托西安高校、院所、產業園區建設數十個重點硬科技小鎮,引進和培育四類百萬級科技人才,形成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努力將“硬科技”打造成為大西安發展實體經濟的“王牌”。
據了解,目前西咸新區已經建成國家級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和全國首個“硬科技”小鎮。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和西北工業大學“翱翔小鎮”,紫光陜數研發中心、陜西視頻大數據、西電智慧產業園、中興深藍科技產業園、寶能科技園等項目加速推進。今年7月,大西安首個“硬科技校友經濟基地”落地西咸新區,將高校資源與校友基地的產業承載充分結合,打通“校企—高校—基地”的“最后一公里”對接通道。圍繞清華產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和軍民融合發展的清華同方絲路未來研究院以及中國科協牽頭組織的顛覆性創新技術(西咸)轉化促進中心也已經落地。
現在,硬科技已經成為西咸新區打開未來發展之門的“金鑰匙”。瑞迪姆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薩默爾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德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一大批硬科技企業已經初具規模,寶能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陜西有色光電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西安奧卡云的Intel通用服務器和國產服務器;秦漢新絲路公司的秦渲云平臺等區內企業眾多創新創業成果集中亮相“2018西安全球硬科技產業博覽會”再次吸引了外界目光,未來還將有源源不斷的企業為西咸“雙創”注入“硬動能”。
聯動:發揮絲路支點力量釋放西咸“雙創”新活力
西咸新區積極依靠國家級新區獨特的優勢,積極推動創新創業與區域、產業聯動發展,促使各類創新創業要素共生互助、聚合裂變,釋放更大的能量,帶動西咸新區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開放水平不斷提升,不斷釋放創新創業活力。
圍繞“一帶一路”,西咸新區展開了全方位合作,與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在廣州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框架協議,與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廈門火炬高新區合作探索“一帶一路”跨區域協同創新合作新模式。第一屆中俄(工業)創新大賽、“西三角”區域開放合作交流會、陜西省“西源匯”啟動儀式暨國際天使投資高峰論壇、第一屆中俄(工業)創新大賽、2019微軟“創新杯”陜西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一批跨區域合作活動的成功舉辦,為創新創業要素匯聚西咸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探索建立與世界接軌的柔性引才新機制、創設快速集聚海外人才的新模式,進一步聚集海外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及科技成果,結合中國科協海智工作會議精神,西咸新區管委會、陜西省科協等正共同籌劃建設中國科協(西咸新區)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中俄絲路創新園、俄中絲路創新園先后在灃東新城、莫斯科開園。“絲路文化使者”被列入《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重大文化交流品牌活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西咸新區入區企業中譯語通科技(陜西)有限公司搭建起陜西“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該平臺通過全球跨語言大數據抓取技術,實現海外不同語種客源國及城市,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各領域信息的自動化采集,通過數據加工,完成輿情信息的智能語義分析和數據可視化展示,建立海外智庫,為政府、企業制定相應決策提供支持和幫助。目前已完成對“一帶一路”1800萬條相關數據信息挖掘,能夠為企業對外投資經營活動提供專業的數據引導,有效打破了企業海外投資的各種信息壁壘。商務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國家11部委日前聯合下發文件,“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兩條創新經驗被批準向全國各省市借鑒推廣。
共生:擴大西咸“雙創”朋友圈
實現創新創業“乘數效應”
西咸新區以共生發展為指引,與微軟、騰訊、京東、武漢光谷咖啡等行業領軍企業聯動,聚合創新元素,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活動協同效應,共同壯大,積極打造國內具有較大典范意義的創新創業“乘數效應”。
據了解,西咸新區目前已經引進光谷創業咖啡、西咸新區國際文創小鎮、京東眾創空間、騰訊眾創空間等業態豐富的創新創業載體43個,陜西微軟創新中心眾創空間、西安科統眾創空間、西咸大數據創客中心、西部云谷·樂創空間等11個載體獲得國家、省、市級眾創空間、“雙創”示范基地稱號。在提供科教、產業、商業、生活等硬件設施的同時,西咸新區引導創新創業載體、為創業者提供技術支持、培訓服務、法律金融、股權投資等軟件服務,建設新型創新創業綜合體。
西咸新區始終堅持“創”是核心、是引領,“眾”是基礎、是環境的理念,只有根植西部創新創業文化基因才能培育好“雙創”生態環境。在2016年首屆“創響中國”西咸站取得巨大反響的基礎上,2017年全面發力,先后舉辦了2017“創青春”全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陜西總決賽、2017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暨“創響中國”(西咸)等近百場特色活動,全面展示了西咸新區在創新創業領域的成果,獲評2017“創響中國”雙創展示最佳組織單位。
開展以“青春新勢力、雙創新活力”為主題的“雙創”公開課,走進高校宣講“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政策”,推廣創新創業的文化內涵、精神追求和社會價值,激發大西安地區大學生創業活力。
用“奔跑”展現大西安“追趕超越”的行動力和精神狀態,打造“奔跑西咸”雙創品牌,“一帶一路”大西安創客跑、“我們都是跑步家—大西安健康生活計劃”創客跑、“探尋科技路·酷動大西安”約騎西咸硬科技小鎮等活動上,國內外知名的跑步愛好者、絲路經濟帶近百名留學生、大西安各眾創空間、高校和創業企業代表等近萬名創客共同奔跑在西咸。舉辦“新絲路·逐夢青春”第二屆新絲路長安杯大學生國際微電影節、“陜音之巔·創響中國”秦漢新城陜派搖滾之夜、“文化創意溫暖城市角落”,主導拍攝了國內首部以“雙創”為主題的電影《奔》。通過開展系列活動,使“西咸雙創”“奔跑西咸”成為西咸新區創新創業的代名詞。
今年,西咸新區還組織和參與了國際智能無人系統大會(2018)、2018全球信息技術主管大會暨改革開放40周年兩化融合巡禮會議、2018首屆硬科技中國AI+醫療創新大會暨DeepDoc人機大賽等多場國際合作活動,激起了創新創業熱情,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形成了創業企業與企業創新創業協同共生的良好局面。
在“乘數效應”下,一批艱苦創業、甘于奉獻、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典型企業和人物不斷涌現。陜西佰美基因、西安藍輝科技、西安國聯質檢等一批科技創新企業在新三板上市;佰美基因的李莉被評為2018西安市十佳創業企業家;陜西中認本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吳聯成率領團隊研制的物電一體化智能印章,被陜西省檔案館收藏。
(文中數據來源:陜西省西咸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