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韻函
善于學習、重視干部教育培訓,是我們黨的一大優勢和傳統,是治國理政的寶貴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干部教育培訓已經成為黨政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領域之一。作為以政府人員教育培訓為主要職責的行政機關培訓機構,也已經成為我國培訓行業重要的培訓主體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人才儲備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行政人員的素質培養需求也在逐年提高。然而與整體培訓行業近年的蓬勃局面相對比的是行政機關培訓行業內部發展滯后的矛盾。
一、如何建立行政機關培訓機構內部培訓體系
內部培訓體系的建立是伴隨培訓機構的長期發展需求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舉措,它的存在與組織的成長保持著動態平衡的關系。對于行政機關培訓機構來說,內部培訓體系的建設重點有五個步驟。
(一)明確體系建設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根據行政機關培訓機構的自身特點,從自身的發展戰略出發,了解自身的價值體系,分階段規劃,并適時進行調整,發揮體系的實際意義。從提升行業認知,提高品牌價值和個人價值的角度,對培訓對象展開知識、技能和品質方面的培訓,從而推進內部績效改善和提升行業競爭力。對于行政機關培訓機構來說,目標的設定一定要有方向性、適應性和實操性。但是要注意由于其服務型的特點,組織人員構成比較陳舊,年齡分布比較不均勻,不可在設定培訓目標的過程中急于求成。
(二)培訓需求預測
從審視自我的角度出發,明確組織的特點、任務、要求、人員素質結構等要素,選擇適合的調查方法展開個人職業需求調查。同時要了解培訓機構目前相比行業平均水平的差距。通過針對組織的整體運營情況,社會關系狀況等,明確行業培訓需求的范圍。調查方法選擇適合于行政機關培訓機構的方法,如組織整體分析法、員工個體培訓需求分析法、面談分析法等。同時要結合當前流行的技術手段,利用微信、微博等移動通訊軟件,多方面收集培訓需求和培訓反饋,并根據綜合考量的結果制定長期、中期、短期的培訓需求目標,為下一步培訓計劃做準備。但是要注意在篩選需求時與培訓體系建立的總體目標,即機構改革發展的目標和人才戰略相結合,并在設置培訓計劃時能夠通過系統全面的課程得以展現。
(三)年度培訓計劃的實施
內部培訓體系依靠系統規范的內部培訓計劃完成運轉并發揮其作用。行政機關培訓機構的內部培訓計劃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是從培訓計劃時間安排方面,按照機關單位的工作慣例,內部培訓的年度計劃可以與機關年底制定的下一年度工作計劃的工作習慣相統一,這樣可以參考上級單位的培訓需求制定同年度內部培訓計劃,使單位的內外部培訓工作達到一致,便于系統地歸納和提高業務能力。
二是培訓內容的設置上重點突出在“職業品質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兩方面。職業品質培訓主要是員工手冊培訓,包括組織機構文化、管理理念、職業態度、責任感、職業道德、職業行為規范等。職業技能培訓主要是專業知識技能、管理技能、職業規劃、社交技能等。這兩大方面的培訓都是為規范培訓機構自己的專業性而設置的培訓內容,其中要注意的是不同級別的員工要給予不同培訓方式對待,因為他們在工作中擔任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不同。以組織機構文化為例,較年長并且任職時間較長的高層管理者對組織機構文化的理解透徹,對于未來發展要考慮文化的變革,還要以身作則,因此其在培訓體系中應努力做好本行業機構價值的創造者、傳播者和實踐者。而較年輕甚至是新任職的員工在體系中應盡快了解機構自身文化,學習培訓行業相關工作規范和方法,早日融入到組織中來。除了以上兩方面培訓外,團隊建設方面的能力培訓也要借鑒進來,善用“破冰”搭建平等的團隊協作平臺,從而讓級別高于一切的機關作風得以弱化,強化并鼓勵適應時代的平等共建,協同發展的有效交流模式。
三是培訓的具體方法可以根據機構的人員構成和級別差異具體選擇分組或集體受訓,但在培訓方式上要重點突破授課式教學的固有模式,開創利用多種培訓媒介,通過多種培訓方式,甚至走出講堂,走進企業,走進社會公益活動,將培訓內容不斷豐富,在多元的環境之中發現對人力資源開發中培訓工作的認識層次,從而提高自身培訓業務的層次。
(四)內部講師隊伍建設
根據總體發展的需要,結合員工素質現狀,加強員工培訓,優化員工的知識結構,培養一批有敬業精神、勇挑重擔的培訓人才。講師隊伍主要以高層管理者和部門主要負責人為主,兼有競爭上崗的方式,確保滿足培訓需求和培訓計劃的完成。由于內部培訓體系的目標是提高培訓機構自身隊伍的行業核心競爭力,因此選擇有經驗的中高層管理者,針對具體的培訓行業要求的法律法規、技能方法等行業實務,設置一系列規范性基礎培訓課程,培養內部員工的職業屬性。如對初任公務員培訓的政務禮儀培訓,包括公文寫作、會議禮儀、工作溝通禮儀等課程。通過對機構內部人員的訓練,為建立一個能夠勝任行政人員職業素質培訓的專業培訓隊伍打基礎。
同時,培訓師隊伍的建設是培訓項目研究的人才庫,是行政人員教育培訓方法的研究中心。培訓機構在與社會其他機構建立合作的同時,要善用合作平臺及共享合作資源,通過創造人員流動機會,讓自己的員工參與機構以外的,甚至國際上的培訓班、研討會、論壇等,了解培訓領域新的發展形式,學習新的培訓理念和方法,采集并收集培訓領域內的案例,將成功的經驗“引進來”,編輯成專門的課程,匯編成冊,注入給機構內部,充實到內部人力資源的開發中去,為培訓隊伍的“走出去”做好戰略準備。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講師隊伍建設要配備講師認證機制,這樣可以鼓勵甘于奉獻,甘于分享的符合條件的講師獲得認可,激發其參與培訓的熱情,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內部團隊建設中去。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并非所有在能力素質方面突出的講師和受訓者都給予參與培訓的機會。對于行政機關培訓機構而言,應重點關注在態度上忠于黨組織、政府和人民,并對追求新知識保持高度熱情的人員。這樣才能把握住培訓隊伍發展與組織戰略相結合的初衷。
(五)培訓效果評估與效果跟蹤體系
完善的內部培訓體系依靠完善的內部培訓流程,評估是承接培訓成果與下一期培訓需求的中間環節,為整個體系的銜接和質量提升提供可靠的數據和質量統計依據。有效的評估依賴對培訓目標的準確把握和評估團隊專業態度,而準確的評估結果依賴于每一位培訓對象的真實反饋。對于內部培訓的評估來說,其結果的顯示是多方面的,它是整個培訓計劃完成情況的體現,參與者態度的表現,是培訓內容設置合理性和完成度的考核,是整個體系質量監督的成果。它通過員工滿意度調查、培訓簽到、上級陳述員工表現、培訓測試等方式統計完成。
二、如何才能讓這一體系更好地運轉
培訓本身不是萬能的,培訓的效果和方向的把握要靠機制與管理者的推動。首先,培訓機構的領導要充分授權,讓內部培訓體系激發每一個員工的積極性,使員工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高度結合。其次,薪酬管理合理化,對于公益屬性的機構來說,報酬不是吸引人們為組織工作的唯一因素,社會使命和職能歸屬是組織存在的主要價值,但并不能因此就不講報酬,或者將報酬的設計隨意化。應該根據每個崗位對整個組織的價值與貢獻,進行激勵與待遇分配,這樣可以兼顧公平和合理性,符合該價值體系的需求。最后,建立相應的內部講師激勵和晉升機制,對培訓評估制定量化指標,對各項要求有明確界定,對評估跟進并落到實處。這樣,讓每個員工都從內部培訓體系中受益,并激發主動學習的動力,回報于該體系,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樣一來,機構內部的人力資源得以優化,機構自身的競爭優勢得以強化,將來必將在培訓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夠為將機關培訓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作者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培訓中心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