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愛莉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是我國實施人才戰略、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舉措。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為職工教育培訓提供資金保障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實際工作中,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狀況不容樂觀,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高職工教育經費效益,更好保障企業職工接受教育培訓的權利,筆者擬就此進行探討。
一、管好用好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的意義
(一)管好用好職工教育經費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實現上述目標,職工個人努力固然重要,但外部條件、企業氛圍亦必不可少。沒有資金支持,企業職工教育設施設備、師資力量、圖書教材無從談起。
(二)管好用好職工教育經費是保障企業職工權益的需要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勞動力要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需要一定的教育或訓練,需要花費或多或少的商品等價物,這種教育費用包括在生產勞動力所耗費的價值總和中,即工人工資包括對工人進行教育和培訓的費用,職工教育經費是工人工資的組成部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也將職工教育經費納入職工薪酬的組成部分,并明確職工范圍包括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的所有人員、雖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但由企業正式任命的人員以及通過企業與勞動中介公司簽訂用工合同而向企業提供服務的人員。我國工會法也指出,企業工會要組織職工進行業余文化技術學習和職工培訓,保障職工接受教育的權利。
(三)管好用好職工教育經費是破解企業人力資源結構性矛盾、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需要
當前不少企業面臨實用管用好用的人才少、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人才少、專業型綜合型全面型人才少等突出問題,通過校園招聘、人才引進等輸血渠道固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上述矛盾,但人才引進受制于企業人員編制、人工成本控制等因素制約。管好用好職工教育經費,在摸清企業人員現狀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加強對現有在崗員工的教育培訓,通過內部挖掘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既能體現企業對員工的關愛,又能增強企業培育人才歸屬感,形成企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愛惜人才的良好氛圍。
二、當前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按照計稅工資總額和規定計提比例計提后可在稅前抵扣,具有抵稅功能,因此,絕大多數企業能夠足額計提職工教育經費,當前,影響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效益發揮的關鍵仍在使用環節,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年末結余過大,資金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
個別企業領導人員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黨和國家在當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缺乏正確認識,不敢擔當,不敢作為,對財政部《關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財政部《意見》)等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有關規定學習不深、理解不透、把握不準,在費用審核把關上存在“寧肯不花錢、不能花錯錢”的錯誤思想,導致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年年計提、年年結余、年年結轉,企業動態資金計提后演變成靜態費用沉淀下來,職工教育經費效益難以充分發揮,職工應該享受的教育培訓的權利享受不到,影響了職工獲得感。
(二)落實職工教育經費使用向一線職工傾斜政策要求不到位,企業管理人員培訓占比過高
財政部《意見》要求保證經費專項用于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的教育培訓,明確提出職工教育經費的60%以上要用于企業一線職工的教育培訓,要重點投向高技能人才培養及在崗人員技術培訓和繼續學習。但一些企業將企業領導人員參加經管班、中青班、總會計師班等中長期培訓費用列入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擠占了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出現“與民爭利”現象。上述培訓時間長、花費大,上述費用應通過“管理費用”列支。
(三)個別企業超范圍列支職工教育經費,導致費用使用不合規
財政部《意見》明確提出,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上的學歷教育以及個人為取得學位而參加的在職教育,所需費用應由個人承擔,不能擠占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但實際操作中,仍有個別企業存在通過職工教育經費報銷職工在職學歷教育費用的問題。
(四)現有制度規定用途范圍偏窄,對“有關職工教育的其他開支”把握起來難度較大
財政部《意見》劃定了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列支的11項用途:(1)上崗和轉崗培訓,(2)各類崗位適應性培訓,(3)崗位培訓、職業技術等級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4)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5)特種作業人員培訓,(6)企業組織的職工外送培訓的經費支出,(7)職工參加的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認證等經費支出,(8)購置教學設備與設施,(9)職工崗位自學成才獎勵費用,(10)職工教育培訓管理費用,(11)有關職工教育的其他開支。上述支出范圍對“有關職工教育的其他開支”實際操作時不好把握,有些企業直接無視此項內容,按照“法有允許方可為”的原則嚴格對照前10項內容控制職工教育經費,而很多費用項目當年支出較少,導致職工教育經費花不出去。
(五)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監督缺位,管理使用情況長期無人監督
財政部《意見》指出企業工會、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企業審計部門都具有監督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情況的職責,并通過將企業職工經費提取使用情況列入企務公開的內容接受企業職工的監督。《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對不按規定提取和使用教育經費并拒不改正的企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取企業應當承擔的教育經費,統籌使用。從制度設計上看,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監督出現“九龍治水”、多頭管理現象。但從調研情況看,實際工作中,絕大多數企業上述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均未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納入監督范圍,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情況監督長期缺位,導致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結余過大、挪用、使用比例不當等問題時有發生。
三、對管好用好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的建議
(一)企業上級主管部門要將企業職工經費管理使用情況納入企業法定代表人經濟責任審計范圍,督促企業法定代表人明責盡責
企業上級主管部門應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情況納入企業法定代表人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內容,督促企業主要負責人明確自己在加強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培養造就企業急需人才方面的責任,盡職盡責地管好用好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對不按規定計提、擠占挪用職工教育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問題頻發的企業負責人要通過強有力的追責問責倒逼責任落實。
(二)企業上級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情況納入調研內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企業上級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結合企業人力資源調研檢查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情況,對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實際使用情況進行結構分析和用途分析,檢查企業是否落實“職工教育經費的60%以上要用于企業一線職工的教育培訓”的要求,檢查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主要用在了哪些方面,及時發現基層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及時督促整改。
(三)企業應研究制定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管理制度,確保制度實用管用有效
企業要在學深學透《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財政部《意見》等國家關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管理規定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研究制定適合企業自身的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制度,在不違背國家有關規定精神實質的前提下,可將與職工考取與自身從事崗位工作相關的職稱、職業資格考試報名費、教材費,員工參加網絡教育費用、購買與提升工作能力有關的圖書費用等納入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列支范圍,將“職工自學成才獎勵費用”具體為“對職工通過與自身崗位工作相關的職稱、職業資格考試、獲得自學考試學歷及在職教育學位的”,并結合企業實際對獎勵金額進行具體量化。
(四)發揮企業內部民主管理職能,監督企業管好用好職工教育經費
一是企業工會要切實發揮企業職工利益維護者作用,督促企業通過企務公開攔、內網企業公開園地公布職工教育經費提取、管理、使用情況,接受全體職工的監督,維護職工依法接受教育培訓的權利。二是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薪酬福利委員會要將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情況作為年度工作報告的一項重要內容,接受全體職工代表的監督。三是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要發揮審計監督職能,每年檢查職工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情況,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發現問題,督促問題整改,提升經費效益。四是企業財務部門要發揮會計監督職能,針對會計管理中發現的職工教育經費提取、管理、使用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工作建議。通過上述部門共同努力,發揮監督合力,督促企業管好用好與每一位職工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職工教育經費,提升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各企業都應將落實好國家有關規定,重視職工教育培訓,履行職工教育培訓職責,維護工依法接受教育培訓的權利,管好用好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努力建設高素質的職工隊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作者單位:中央儲備糧煙臺直屬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