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珈祺
摘 要: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新媒體的繁榮發展,對促進我國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新媒體的出現并不單純的具有有利的一面,其負面影響也對社會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因此,辯證地看待新媒體對公共管理的影響,明確新媒體的優勢與價值,通過有效的手段充分開發新媒體的積極作用,使其對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為此,本文探究了新媒體對公共管理的影響,并探究了科學利用新媒體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 公共管理 影響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b)-0-02
公共管理是我國政府重要的職能,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主要手段,隨著近年來社會發展中各類問題的頻發出現,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也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而媒體作為政府的喉舌,是政府了解民意、傳達方針政策的渠道,新媒體的出現為政府提升宣傳力度、多渠道了解民意、及時控制輿論有了更大的幫助,但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權威性有待提升,其在傳遞信息過程中不能保障信息真實與可靠。因此,應正確認識新媒體對公共管理帶來的雙面性影響,從而利用有效的策略突出新媒體的積極作用。
1 新媒體對公共管理的影響
1.1 積極影響
新媒體的出現為民眾參與公共管理事業提供了渠道,從而提升了公共管理的民主性,基于民意發展公共管理事業一直是我國政府努力的方向,但由于傳統媒體的交互性較差,民眾參與的渠道較為狹隘,而且無法與政府直接進行溝通。而新媒體為民眾直接向政府反饋意見創造了條件,從而了解更多民意,在制定公共決策過程中體現出更多民意,提升了為人民服務水平。同時,新媒體為群眾了解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情況提供了平臺,政府通過新媒體可以及時向公眾公示公共管理的成果與最新決策,將民眾納入到監督體系中,提升公共管理事業監管的全面性,以便推動公共管理事業更好的發展[1]。此外,推動了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進程,新媒體的出現實現了我國公共管理方式的變革,借助新媒體的優勢能夠全面了解社會情況與發展現狀,從而及時制定公共管理決策,加快對社會問題的處理。
1.2 消極影響
所有的事物都應用辯證的態度來對待,新媒體也不例外,新媒體作為我國公共管理事業發展的手段其弊端主要體現在,網絡環境中,信息爆炸式呈現,很多道德品質惡劣的人為了個人私利,利用網絡發布不實言論與虛假信息,對社會穩定以及社會秩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擾亂民心,嚴重阻礙公共管理事業的正常發展;而受很多不良信息的影響,我國民眾對政府職能與作為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影響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影響力,不利于政府公共管理事業的落實。
2 發揮新媒體對公共管理積極影響的策略
2.1 建立權威的公共管理系統
新媒體的出現豐富了信息傳播方式,但也使信息的權威性受到了挑戰,尤其是政府相關決策信息的傳遞,經過不同的演化與闡釋,會影響公眾的認知方向,從而錯誤的引導社會輿論。因此,公共管理事業在未來的發展中,要想實現公眾有序地參與公共管理,應在新媒體中建立權威的公共管理系統,讓民眾在該系統中發表觀點、看法,了解政府決策,正確理解政府行為。政府應根據當前公共管理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借助信息技術與數字技術,在互聯網與計算機的支持下構建完善的管理系統,在系統中民眾可以自由的發表言論、反饋意見;而政府內部也要組織專門的團隊管理系統,搜集民意,向上級部門反饋信息,并及時對民眾反饋的問題進行恢復;并完善公共管理事業信息化系統,將公眾號、微博等建設都作為管理系統的內容,全面利用新媒體的形式,加大政府公共管理事業的宣傳,從而加強對民意的了解,為民眾參與公共管理事業提供規范的渠道[2]。
2.2 提升管理水平
新媒體與我國公共管理事業有著緊密的聯系,但目前新媒體的內外部發展環境都不利于我國公共管理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應加強管理保障新媒體積極作用的充分發揮。政府要先對新媒體的利與弊有正確的認知,其次,在利用新媒體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利益,始終將保護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引導新媒體規范的參與政府公共管理工作,擴大對公共管理工作的宣傳,讓民眾通過多種不同的渠道了解到公共管理事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從而實現公共管理工作全過程的透明,讓民眾了解到公共管理事業發展的真實過程,保護其知情權,從而才能正確地參與到公共管理工作中[3]。
2.3 完善法律法規建設
目前,我國希望通過利用新媒體加強公共管理與民眾之間的聯系,但是新媒體發展環境中諸多不可靠因素并不能為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反而導致工作更加復雜,因此,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也要上升到法律高度對新媒體環境下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進行規范,為公共管理事業提供一個干凈與穩定的發展環境。一方面,我國應不斷推動法律建設進程,針對新媒體信息發布等問題建設明確的法律法規,規范信息發布行為以及對發布不實言論與虛假信息的懲罰,為加強新媒體發展環境管理提供法律依據;同時,讓民眾理解新媒體與公共管理事業發展的關系,明確界定影響公共管理發展氛圍的行為以及具體處罰條款,一旦出現違規違法行為嚴格依照法律對當事人進行處罰。另一方面,實現網絡信息發布實名制,從法律角度界定實名制,并規定出破解實名制的處罰措施,警示民眾自我約束的重要性,引導民眾遵守法律法規,從而形成有序的網絡環境。
2.4 加強新媒體發展規范
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的多元化發展,因此媒體在信息傳播上承擔著一定責任,但是現階段很多虛假信息的發布也是新媒體為了提升自身影響力而默許的行為,從而誤導公眾思想,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為政府帶來了諸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國家行政管理部門以及行業內部要對新媒體發展做出明確的行為規范,引導新媒體自律發展;并制定行業運行準則,利用完善的信息發布流程加強信息的審核,從根本上杜絕不實言論以及虛假信息的出現[4]。此外,引導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重視自身形象的建設與管理,不斷提升自身的發展水平與綜合實力,樹立良好的形象,得到更多民眾的認可,也得到政府的信賴,利用其交互性強、信息傳播速度快等優勢更深刻地揭示社會本質、反饋社會問題,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充分發揮出其促進我國公共管理事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3 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作為信息時代背景下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對我國公共管理事業發展的影響是雙面性的,公共管理事業要想利用新媒體不斷推動公共管理事業的進程,應正確認識其積極與消極的影響,從而不斷通過法律手段、管理手段、行業規范等,為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接玉芹.公共危機管理中新媒體公信力的缺失與重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25(5):65-67.
[2] 邵立華.新媒體視角下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研究[J].管理觀察,2018,38(18):115-116.
[3] 李秋雨.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應對新媒體缺陷與改進探析[J].中國市場,2017,29(14):207-208.
[4] 何丹華.新媒體背景下的公共輿情管理——以粵東群體事件為例[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1(12): 1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