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璐 彭薪羽 于淼漪
摘 要: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是高校一直在探索的方向,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基礎上體現在行業引領及布局,做到人崗相識、人盡其才。高校以及就業工作者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考高水平畢業生就業工作,把握關鍵節點及就業規律。本文結合當前社會形勢,在分析我國就業現實的基礎上,就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的相關措施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應屆畢業大學生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高質量就業 技能提升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9(a)-0243-02
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就業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實現了勞動就業制度由“統包統配”向市場化導向轉變,就業總量持續增長,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政策與就業服務體系日趨豐富完善,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就業發展道路,積累了寶貴經驗。當前,就業工作面臨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堅定信心、深化改革,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作為高校就業工作者,如何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成為首當其沖亟需探索的問題。
1 就業現狀顯示
據國家每年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年新增的就業人口同比往年一般增加60萬人以上。而應屆大學生占據了總就業人口龐大的一部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與用人單位要求的提高和就業人口的增加呈正相關的關系。如今人才供需特點發生深刻變革,總量明顯提升,專業供給充足,結構不均衡,市場需求變大,目標更趨精準。供需雙方期望均有所提升,求職焦慮和招聘焦慮并存。現在來校招聘的企業一年更比一年早,都爭先恐后地排著隊來參與到人才搶奪戰,前幾年的秋招還集中在10月份往后,現在的企業8月份就開始定場地。與此同時,學生們參與到工作實習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本科大二、大三學生和研究生一二年級的寒暑假一般都在企業實習度過,既是對自己未來工作方向的一個探索,也能積攢未來找自己心儀工作的實力與經驗。
2 學生就業技能提升幾大板塊
學生在就業時容易遇到的幾類問題是:(1)并不完全了解自身特質與未來職業發展的關系;(2)并不了解社會職場對用人的看法;(3)就學期間缺乏專業輔導,提前做準備;(4)往往浪費了好多年的嘗試,才找到自己的方向。高校能給學生提供的就是專業的就業輔導,包括簡歷、筆試以及面試。
簡歷作為進入一家企業的敲門磚,是自己設計的有關個人的信息表——簡要說明你勝任工作的特征,其主要目的在于給潛在雇主留下印象,使你獲得一次工作的面試機會,而不是一份工作。簡歷本身不會使你得到工作,面試者要通過簡明扼要地陳述你可以為雇主做什么來達到這個目的。撰寫簡歷前的準備工作要做到自我分析和企業分析,自我分析以便于在短短的簡歷紙上表達出更加全面以及精準的形象。這其中要給企業展示的實力大致分為4塊,即學業相關、社團活動、實習經歷和興趣愛好。一份好的個人簡歷會做到與企業的崗位信息人職匹配,比如投遞的是地產的工程崗位,那么實習經歷有在施工單位以及知名地產的工程崗實習過的同學就比較受歡迎。
在眾多考核形式中,筆試是很常見的。通常來說,筆試主要測試應聘者的專業技能、文字運用能力等。有些大型的公司還會增加智商和情商的筆試測試環節。這種書面的考試形式是一種很公平的考試形式,目前在社會上廣為應用。筆試前期準備有很多,首先,要保持輕松的心態,給自己適當減壓用最好的狀態迎接考試;其次,是畢業生要做到充分了解單位所要求的筆試題目類型,可圍繞用人單位劃定的大致范圍翻閱一些有關的圖書資料,如果本身興趣廣泛,平時注意吸收各種信息,考試時就能得心應手;最后,畢業生平時對于知識的儲備量,要做到學以致用、提綱挈領、多學多練以及敏銳思考。
面試是求職中的重要環節,是讓面試官在短時間內全方位了解學生的主要形式。面試主要包括會面形式、電話形式以及視頻形式,其中會面形式又包括群組面試、單人面試以及多對一面試。畢業生要在眾人中脫穎而出,需要面試前詳盡的準備以及面試過程中從容不迫的應對狀態。俗話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大學生在面試中,往往會被問到關于應聘崗位的問題,這個也是說明面試官也更關注提前做好了充分功課的同學。一個人辦事情是否認真、嚴謹、負責,都可以從面試的小細節中觀察出來。當進入面試狀態后,要置身于面試官給定的情境之中去多層次思考問題,所說的話需要經過大腦深思熟慮才能說出。事先準備好常見問題的答案,并且熟記于心是讓面試不緊張的好方法,既有話能說還能給自己留出充分的思考時間。
3 院校開辟大學生就業新市場
院校如何給高校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實現職業的發展與成長。高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一般設有4個部門:市場信息部負責維護和開拓就業市場;管理服務部負責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派遣;培訓指導部負責組織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就業創業公選課和學生的職業生涯咨詢;學生檔案室負責管理和整理學生檔案。下面以南開大學主要就業工作經驗為例做一分析。
3.1 就業市場開發
南開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在人員相對緊張的條件下,主要抓緊兩大開發渠道。一是重點與本地企業、世界500強企業、畢業生選擇地域企業加強聯系與合作。二是與各地政府組織部加強聯系,積極推動選調生選拔工作。
3.2 校園招聘組織
南開大學每年開展40場雙選會,60家企業專場招聘會。雙選會按照行業和學科類別,由學院承辦。舉辦女大學生和貧困生專場雙選會,聯系地方政府組團來校舉辦專場招聘。
3.3 學生就業指導
一是引入在線職業生涯規劃系統,開展生涯咨詢和指導。在學生職業興趣、職業定位和求職能力上提供指導與幫助。二是面向困難學生設置“求職勵行金”幫扶計劃。符合條件的學生經申請納入資助名單,配置一名校外職業導師和一名生涯教練,全程指導學生就業過程。資助名單中求職行動積極、表現優秀的學生,一次性發放2000元的“求職勵行金”獎勵。資金由企業捐贈,每年評比約1000人。
3.4 就業信息化
一是建設“一個網站、一個系統、一個微信公眾號”,發布就業信息和政策、提供就業服務。二是開發了學生就業意向數據庫和企業用人招聘數據庫。兩個數據庫實現動態過程監測、匹配,幫助實現精準就業。三是全部實現三方協議網上簽約。
我國從“十二五”規劃、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開始,提出提高就業質量。十八大報告也將提高就業質量作為未來就業工作的重要內容。十九大報告繼續強調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這是一種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選擇,是實現包容性增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最充分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保障,高質量就業是最大的國家擔當。畢業生應發揮自身主體作用,為求職做好充分準備;院校應竭力未畢業生提供優質平臺供其選擇,兩者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 秦玉.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雙向反饋內涵與機制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7(2):65-68.
[2] 吳蓉芳.高校就業市場與就業指導雙向反饋機制初探——以武漢大學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6(16):60-64.
[3] 陸勇.供給側改革視角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跟蹤反饋機制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6,20(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