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堅
摘 要:目前我國的紡織機械領域在經過漫長而悠久的初期發展,正迎來了一個變革與機遇的新階段,在新技術的支持下,紡織機械產品生產事業正在不斷發展。筆者根據所從事的紡織機械制造業的經驗,從紡織機械產品的發展現狀以及可用性內涵、可用性的研究作為參照點,按照實際的工作經驗提出幾點意見,希望能夠為紡織機械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紡織機械產品 可用性研究 紡織機械
中圖分類號:TH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c)-0-02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紡織機械產品的質量以及使用性能也不斷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對紡織機械產品的附加屬性與外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看法,因此目前的傳統紡織機械產品已無法滿足市場的多元化的用戶需要,應根據紡織機械產品的發展現狀進行考證,再根據紡織機械產品的可用性內涵進行分析,從而尋找紡織機械產品的可用性應用,為廣大紡織機械制造業的工作人員提供更多的思路與方向。
1 紡織機械產品的發展現狀
1.1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當前我國紡織機械產業所面臨的轉型挑戰不容樂觀,而推動紡織機械制造業發展的路上仍然面臨很多問題,首先是提供紡織機械制造業向前發展的源動力——自主創新能力,這也是我國絕大多數產業停滯不前的一個共性問題。可以說一個沒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是無法保持良好的市場競爭力,沒有創新便無法與國際化的高科技產品接軌,更無法參與市場競爭使企業不斷向前進步發展。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仿造外來的高新技術而不從自身尋求創新,只一味追求于先進的機械產品而節省創新時間,是無法促進我國紡織機械產品的發展的[1]。
1.2 產品標識度不明顯
我國的紡織機械產品還面臨產品表示度不足的考驗。從筆者考證的幾家不同廠家所生產的紡織機械產品來看,不管是產品的外觀或者內部結構與功能上來說,都幾乎相差無幾,如此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已經嚴重阻礙了廠家發揮品牌效應以及推廣企業辨識度,產品標識度的喪失使得用對產品的印象很少,覺得買哪一家的產品都沒什么區別,從而失去了一部分的潛在客戶。
1.3 紡織機械產品價格設定不合理
紡織機械產品價格設定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與紡織機械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標識度有關系,一方面由于我國紡織機械企業發展水品類似且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導致競爭力異常慘烈;另一方面由于辨識度不夠明顯導致的產品大同小異,使紡織機械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處于一個質量較低的環境下,商家為了提高市場銷量,只能夠大幅度來降價售賣,從而導致紡織機械產品價格設定的不合理,使紡織機械產品陷入一個發展的惡性循環中。由于商家無法從產品中獲取更多的利益,導致更無法從自主創新上進行改革,而生產資金的不足也導致制造的產品質量嚴重不足。除此以外在紡織機械產品的設計上同樣存在問題,由于升級技術后的實用功能更加復雜繁瑣,從而導致產品可用性下降。
2 可用性內涵分析
在研究紡織機械產品可用性內涵之前,首先應當掌握可用性的概念。在紡織機械產品尚未被生產出來之前,其可用性就已經被確定襲來了,它是屬于商品的一個固有屬性。一般來講,紡織機械產品的可用性是從用戶感受而提出的一種概念,可用性具體可包括:用戶對產品的滿意程度、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錯誤操作在可控制范圍內、用戶掌握了該產品的使用方法、用戶在記憶使用方法上需要消耗的時間以及用戶所使用的產品效率是否合理等。是一種與多學科相聯系,與人機工程學、設計心理學以及產品語義學相關的科學概念,因此通過加強對紡織機械產品的可用性研究,可以有效改善目前我國紡織機械產品發展面臨的困境,提高用戶對產品的滿意程度,幫助企業梳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創造價值。
3 紡織產品的可用性設計研究
3.1 紡織機械產品的特點
雖然我國的紡織機械產品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但是由于借鑒了國外的先進經驗,已經為將來的企業轉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基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極大擴進品牌創新與產品創新的工作上來,并引入新型科技力量和綠色環保材料。傳統的紡織制造產業過于重視內銷,在未經過轉型的基礎上過早將目標轉入到國際市場,導致市場競爭力嚴重不足。雖然意識形態較好,是紡織機械產品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完善自主創新能力與產品標識的基礎上,應當借鑒國外的先進銷售理念以及用戶的體驗,確保在產品質量提高的同時也要保證售后維修保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紡織機械產品的外形一般比較龐大,由此帶給用戶的使用感覺是比較繁瑣笨重的,且產品內部構造比較復雜,隨著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功能也會越來越多,造成開發與設計人員工作難度的提高,對產品可用性也帶來的一定的消極影響[2]。
3.2 可用性研究
根據紡織機械產品可用性的研究發現,用戶在使用并操作紡織機械產品時,需要通過各種按鈕來進行操作,所以在設計按鈕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將按鈕的功能進行標記,如果是售往內地的則應以中文為主,如果是售往國外則相應以銷售地語種為主。對于部分比較重要的按鈕可以設計比較醒目的紅色顏色,以此來區別其他按鈕。為了幫助用戶更好地記憶如何操作紡織機械產品,設計人員可以將急停按鈕設計為凸起按鈕,搭配黃色或者紅色。另外在顯示器的設置上避免過于復雜和繁瑣的程序,以幫助用戶記憶重要組成為主,并設置相應的產品使用操作教程程序。在提高用戶使用效率方面,應當盡可能地減少按鈕的數量,并且對于一些相關聯的操作,應當將功能設計成一個按鈕,從而提高用戶的記憶和操作效率。
在用戶操作不當產生失誤的情況下,應當對錯誤操控進行反饋與提示,避免損壞紡織機械產品。對失誤操作進行警報與指示燈提示,將急停按鈕設置在比較醒目的位置上,能夠提高用戶在發生失誤操作的情況下急停的速度。在對用戶的滿意度的提升上,則主要是紡織機械產品的外形包裝、顏色以及操作方式上。用于紡織機械產品的操作比較繁雜,設計師應當選擇冷色的色調來降低用戶發生失誤操作的可能性,安裝程序也應當簡單化。
3.3 設計原則
紡織機械產品的設計原則分為可視性原則、反饋原則以、簡化操作原則與考慮出錯與處理方式原則。可視性原則指的是紡織機械產品的功能一旦可視性達到了一定程度,那么對于用戶來說則越方便,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可視性直觀體現于操作界面中,應當使各個功能按鈕直觀體現出其基本功能,并顯示出產品的運行狀況。反饋原則針對的是產品在運行中所犯闊的信息,其直觀體現的是顯示屏和指示燈,以顏色來區分不同信息和記憶,從而使用戶了解操作是否正確,流程是否完成。簡化操作原則將復雜的操作進行合理整合,使人為操作通過機器實現。考慮出錯和處理方式原則是指集合用戶在使用時可能出現的錯誤,并盡量避免錯誤的發生,且在錯誤發生后,讓用戶及時地發現錯誤并予以改正。
4 結語
紡織機械產品可用性研究理念提出的時間還很短 ,比較缺乏理論支持與實踐證明,根據紡織機械產品的發展現狀進行考證,再根據紡織機械產品的可用性內涵進行分析,從而尋找紡織機械產品的可用性應用,為廣大紡織機械制造業的工作人員提供更多的思路與方向。
參考文獻
[1] 李嬋.紡織機械自動化的應用及發展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8,36(16):58-59.
[2] 沈典靖.平面構成元素在紡織機械造型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7,30(9):285-286.
[3] 朱建青.紡織機械產品的可用性設計研究與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1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