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軍 孫娟
摘 要:目的 探究鹽酸米諾環素原位凝膠的臨床藥效學作用展開研究,分析其臨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所依靠的載體是大鼠,并且通過大鼠進行實驗,實驗的內容為建立牙周炎模型實現的,同時對藥效學展開探究。結果 酸米諾環素凝膠在應用大鼠研究治療的過程中,其各項牙周病指標,即G、K、Y和N的數據相對比后,組間存在統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 經過研究得知:鹽酸米諾環素原位凝膠的應用可以明顯的將牙周炎的炎癥反應加以改善,屬于較為理想的治療牙周炎的藥物,其安全性較高,有臨床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鹽酸米諾環素 原位凝膠 藥效學
中圖分類號:R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c)-0-02
在臨床上,牙周炎疾病是由于牙菌斑生物膜發生感染,進而使牙周組織隨之受到感染的感染性疾病,在時間的作用下,進而使得牙齒的支持組織,即牙齦、牙周膜以及牙槽骨等產生破壞,最后則會造成牙周袋情況,同時還會相繼誘發炎癥等疾病,嚴重影響其牙齒健康[1-2]。在臨床上,當前牙周炎的治療內容是利用機械對牙石與菌斑加以清除,對牙菌斑生物膜實施破壞,從而實現牙周感染的控制,之后則展開局部用藥治療,幫助牙齒恢復健康,但是藥物治療也不是全面的,為探究鹽酸米諾環素原位凝膠的治療效果,本文利用大鼠的治療情況展開分析,探究其藥效學。詳細研究內容做如下報道。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選擇SD大鼠,雌雄各為一半,體質量控制在200g之內,并且應用自制的鹽酸米諾環素原位凝膠實驗,空白原位凝膠、注射用醋酸潑尼松龍以及烏來糖和生理鹽水、10%糖水等內容來完成的。
1.2 方法分析
1.2.1 對牙周炎的模型進行構建
本文的主要內容便是大鼠,選擇的大鼠必須是牙體牙列完整的,也沒有發生齲壞和牙周病的SD大鼠,一共有42只。根據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其中的5只為N組進行參照,其余為P組,即牙周炎組。作為參照組而言,其只是應用常用藥物治療,不做其他改變,而牙周炎組則需要進行常規實驗室喂養,主要的內容便是給予大鼠飼料喂養,并定時給予其清水,在此其中P組需要使用20%的烏拉坦進行麻醉,并且將大鼠固定在一處,將大鼠下頜切牙的唇面牙齦進行稍稍的分離,以形成人工的不截除牙槽骨,之后應用其展開治療。
1.2.2 藥效學研究
將之前已經建立好的牙周炎模型的SD大鼠共42只,隨機分為3組,主要內容為G組——給藥組;本組中給予大鼠的牙周袋內注射鹽酸米諾環素原位凝膠,并觀察其效果。K組——空白組:主要是給予大鼠的牙周袋內注射空白的原位凝膠,也應該觀察其是否發生改變。Y組——牙周炎參照組,參照組不給大鼠注射任何的藥物,僅僅給予牙周袋內進行生理鹽水沖洗。除此之外,還要選擇8只沒有構建牙周炎模型的正常大鼠,將其歸為N組——陰性對照組,與上述的3組進行對比分析。上述分組均給予大鼠正常的飲食,還要注意的是不能給大鼠注射醋酸潑尼松龍,在當大鼠處于初檢查的數據的時候,應該檢查大鼠的口腔情況,看其是否屬于正常狀態,同時還需要將原位凝膠或生理鹽水預先放置在研究特制的注射器之中,以方便注射。在治療的時候,則需要用乙醚對大鼠進行輕度麻醉,之后將大鼠進行固定,讓大鼠的切牙及其牙齦部位能夠完整的暴露在治療視野下,之后便需要借助牙周探針實現齦緣溢膿的清理工作,還應注意,在注射的時候,應該將裝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針頭插到牙周袋底,并緩慢地注射入生理鹽水中,實現對牙周袋的沖洗工作。最后則需要用濾紙或者是棉球將牙周袋內的生理鹽水吸出,之后再將原位凝膠注入,直至到包裹牙齒,且原位凝膠在牙周袋中能夠略有溢出。所有的治療均需要持續一周給藥一次,連續治療4周,觀察病記錄大鼠的治療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4.0的統計學軟件包展開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來表示,χ2檢驗,當P<0.05的時候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藥效學研究分析,鹽酸米諾環素凝膠在應用大鼠研究治療的過程中,其各項牙周病指標如表1所示,即G、K、Y和N的數據相對比后,組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當前,對于牙周炎的治療多是應用藥物展開局部治療,其中在研的牙周病緩釋給藥包括纖維劑、膜劑以及微球和口腔黏膜黏附片、ISG等,同時有些藥物已經上市應用在臨床治療中,在上述藥物中,微球與ISG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卻存在難以規模化生產的困難,與ISG相對比而言,ISG的應用前景則更加光明。
本文提到的鹽酸米諾環素屬于四環素類藥物中效果較強的,其主要表現在抗菌性上,即此藥物對革蘭陽性菌以及陰性菌都有一定的效果,同時此藥品還有高效、廣譜以及吸收迅速的優勢,可應用在臨床上[3]。另外,鹽酸米諾環素應用在牙周炎治療上,其能夠起到滅活齦溝液中膠原酶,且在治療部位長期作用下形成高濃度,進而實現抗菌的效果;同時還可以讓牙根面鈣,而暴露的膠原纖維可以起到刺激結締組織中細胞的作用,使其在根面上完成遷移,進而不斷促進細胞附著與生長,并且抑制上皮細胞沿根面向根方向移動而促進牙周附著,實現治療的目的。
原位凝膠即以溶液狀態給藥,其在給藥之后能夠在局部發生相應的轉變,從而形成半固體凝膠的制劑,在局部表面起到治療的效果。另外,ISG也還有微粒給藥系統,即可注射性以及固體植入劑的局部滯留緩慢釋藥優勢[4-5],且有親水性三維網絡狀結構,進而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相容性,強效的黏膜親和力以及組織滯留時間長、制備簡單,能夠起到長久緩釋治療的優勢。
綜上所述,鹽酸米諾環素原位凝膠的應用可以明顯的將牙周炎的炎癥反應加以改善,屬于較為理想的治療牙周炎的藥物,其安全性較高,有臨床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郜琪臻,劉華麗,魏靜,等.鹽酸米諾環素原位凝膠的流變學研究[J].化學與生物工程,2012,29(1):63-65.
[2] 楊躍輝,郜琪臻,丁平田.鹽酸米諾環素原位凝膠的藥效學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1,40(5):450-452.
[3] 湯英娜,盛美春,王忠華.鹽酸米諾環素軟膏輔助治療慢性牙周炎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10):227-228.
[4] 楊君,楊躍輝,郜琪臻,等.鹽酸米諾環素緩釋原位凝膠的處方工藝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7):762-763.
[5] 張繼偉,黃曉斌.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治療牙周膿腫療效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1):1728-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