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沫
摘 要: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有利于解決我國新時代的主要社會矛盾,緩解地區養老金支付壓力,整合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保障公平。當前,我國在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的過程中面臨著體制、資金以及操作方面的困境。為實現基本養老保險服務的均等化,必須盡快形成對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理念的統一認知,努力構建統一的制度框架,系統制定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的發展規劃并細化實施。
關鍵詞:基本養老保險 基本公共服務 均等化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c)-0-02
2017年,《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的通知》中再一次明確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框架、服務領域主要發展指標以及“十三五”期間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等事項,其中基本社會保險服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也明確提出了社會養老保險服務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即: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可見,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當前,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服務供給不夠均衡,如何推進和實現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需要采取有步驟、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方法。
1 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的時代意義
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有利于緩解新時代我國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我國已進入發展的新時代,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旨在保障公民基本社會權利、滿足公眾基本公共需求,實現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是解決我國養老保障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的首要內容。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到老年人退休后的基本保障權利和基本生存需求,這一服務能否實現均等化供給是直接關系到當前及未來老年群體生存保障的基本民生問題,也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定和社會的平穩發展,關系到我國主要社會矛盾的解決。
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是整合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保障公平的明智之舉。基本養老保險在養老保障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是社會保險中覆蓋面最大、基金份額占比最高的社會保險項目。當前,社會養老保險包括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等幾個部分。社會養老保險服務的城鄉差距、地域差距和群體差距較為嚴重,因此,實現不同群體養老保險制度的同一化供給并不可行,而努力促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則是整合不同制度內容、縮小制度間差距的有效路徑。
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是有效緩解當前部分地區養老金支付壓力、促進社會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不同省份和地區的養老金支付能力差距較大,東南沿海等經濟較發達的省份養老金結余較多,而中西部很多省份則收不抵支。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實現基本養老金全國統籌有利于發揮養老金的規模優勢,調劑養老金支付余缺,提升養老金的抗風險能力。
2 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面臨的困境
首先,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的體制困境。當前,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雖已實現了部分整合,但總體上仍處于非統一、非均衡發展狀態。養老金并軌制改革進一步統一了城鎮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之間的籌資方式和基金賬戶的運行模式,統一了繳費率標準,但基本養老保險金仍處于分割管理狀態。
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之間的繳費標準不統一、待遇水平相差懸殊,靈活就業者在加入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后與城鎮職工的繳費與待遇亦存在明顯差別。
其次,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的資金困境。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的實現需要有力的資金保障,一般來講,基本養老保險的資金來自于參加者個人、單位及政府的財政補貼,不同的繳費水平和財政補貼水平構成了不同群體、不同地區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的障礙。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保障能力有限,基礎養老金水平甚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某些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市縣,由于財政補貼能力不足,無力支付或拖延支付新農保和城居保補助資金。
最后,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的操作困境。如何實現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服務的均等化,需要兼顧長遠目標與當下實際,不能一蹴而就。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建立統一的國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然而當前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內部尚未實現養老金全國統籌,個別省份省級統籌還未完全實現。在具體操作層面,一是某些省份和地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不愿推進全國統籌;二是“統賬結合”制度本身的缺陷有待于完善;三是統籌平臺的整體規劃和建設尚需時日。
3 促進基本養老服務均等化的有效路徑
首先,要對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理念形成統一認知。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是要求全體居民,不分城鄉,不分地域,不分群體,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服務。由此,必須明確基本養老保險服務的基本性以及相對性。基本性在于要覆蓋全體居民、滿足居民老年生活的基本需求;相對性在于均等化是相對的均等,而不是絕對的平均化。
其次,為促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的實現,需要構建統一的制度架構。一是應該在整合城鎮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職員以及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國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一基金籌集與發放標準,統一保障水平與運營管理體制,統一保險收益調節與待遇增長機制。二是需要在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礎上,完善多支柱的補充養老保障體系,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和居民年金,以滿足多層次養老保障水平的需要。
再次,制定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的發展規劃并細化實施。實現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需要在明確戰略目標和改革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可行的發展規劃,設計出短期、中期以至長期的實施計劃,編制實施時間表。具體的實施舉措應進一步細化:一是在中央調劑金制度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城鎮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的省級統籌,直至實現全國統籌;二是在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制度良性運行的基礎上完善新農保、城居保下的基礎養老金制度,最終實現三軌制的整合;三是完善保障制度運行的銜接機制,完成國民基礎養老金制度與個人賬戶養老金、企業或職業年金制度的有效對接,保證養老保障“三支柱”體系的整體運行效率。
最后,為順利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應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制度。首先,應逐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金的收繳與給付制度、基本養老金投資運營與資金監管制度等具體內容,明確不同服務主體的權力與責任,澄清服務對象的權利與義務。其次,健全服務對象的需求表達機制,合理反映不同群體在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過程中的利益訴求,以保證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過程的合法性。再次,制定相應法律規范,并對有悖于基本養老保險服務均等化主旨的違法違規操作行為嚴懲不貸。最后,要改革相關人口和戶籍管理制度,逐漸打破享受基本養老保險服務的身份壁壘,真正實現城鄉基本養老保險服務的均等化供給。
參考文獻
[1] 劉志昌.基本養老保險均等化的群體比較[J].理論月刊,2014(10):139-142.
[2] 楊燕綏,妥宏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需統一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7(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