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滟



爸爸是一所學校的老師,聽說他指導學生用銀杏葉、桑樹皮、狗尾草等植物原料造出了手工紙。我心底癢癢的,一直想找機會也嘗試一番。那天剝黃豆時,看著黃豆秸上一根根長長的黃豆葉柄,嘿,機會來了!黃豆葉柄含有豐富的植物纖維,又不像黃豆莖稈那樣老,正是爸爸說的“半木質化”程度,是不是可以用來造紙?爸爸鼓勵我自己試試,還把整套工具借給了我。
準備材料
我先將黃豆長長的葉柄從莖稈上掰下來,剪去頂部的三片葉子,一會兒就收集了一大把筷子般長、光禿禿的葉柄。然后將這些葉柄整理整齊,用剪刀剪成3?5厘米長的小段,用水漂洗干凈,原料就準備就緒了。
打制紙漿
我將準備好的原料分幾次投進家用豆漿機里,為了防止豆槳機員荷過大,每次放進去的高度達到約三分之一即可,然后加水到約三分之二,擰緊蓋子,按下開關。豆聚機轉動起來了,發出歡快的調子,機體里的水變成了綠色,上層浮著一些泡沬。仔細看液體中還有一些絲狀物,這些就是造紙用的植物纖維。
趁著打漿的時間,我把一塊紗布鋪開,用皮筋固定在一個塑料桶口,接下來輕輕按壓紗布中部,讓它的中間稍稍下陷。這是為洗漿做準備,因為打出來的漿含有大量雜質,需要用過濾的方法除去雜質,提取里面的纖維,這樣造出來的紙才比較堅韌。
10分鐘后漿打好了,我將原漿倒在紗布中央,再小心地取下紗布,將其擰干后剔開,就得到了一個纖維團。撕開纖維團,可以看到很明顯的絲狀纖維,爸爸告訴我,這樣的纖維打得還不夠細,造出的紙不夠細膩,而且會很厚。于是我把纖維團再次放進豆漿機里,加水又打了10多分鐘,直到纖維更加細膩為止。
脫水成型
我先將打細的纖維倒入水槽,加入大量的水,使紙漿稀釋。再用一雙筷子慢慢攪拌,讓纖維在水中分布均勻。然后雙手捏住一個鋁合金小紗窗做成的紙簾,先將靠近自己的一邊浸入水中,等接觸底部后紙簾轉成平放。這時放慢速度往上提,依舊是靠近自己的一邊先出水,稍微傾斜著從水中取出紙簾。這樣,紙簾上多余的水會沿邊框流走,紙簾上就均勻地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紙漿。
剛撈出來的濕紙很脆弱,不能觸碰它,也不能用力搖晃紙簾。我將先后撈出的十幾張濕紙斜靠在院子里的階梯上晾曬。紙曬干了,我先用手指在紙簾背面橫著、豎著輕輕刮幾下,這樣能稍微松開紙在紙簾上的黏附力,方便下面取紙。接著撕下紙簾四周的膠帶,讓紙與邊框完全分離。最后小心挑起紙的一角,輕輕掀起,一張紙就完整地揭下來了。
算算時間,從收集黃豆葉柄到得到這十幾張自己制造的手工紙,大概有兩個多小時。看著這些泛著植物清香、微顯綠色、邊口毛茸茸的新紙,我忍不住想試試用它寫毛筆字的感覺,于是拿出筆墨,寫下“黃豆葉柄造紙”六個隸書大字。在自己親手制造的植物紙上寫字的感覺真的好極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