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慶,江 河,凌 俊,胡玉婷,侯冠軍,胡 王,周華興,季索菲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2015年我國淡水水產養殖產量3 062.27萬t,其中草魚養殖產量567.62萬t,占淡水水產養殖總量的18.54%,在吃食性魚類中產量最高,是我國主要的池塘養殖品種之一[1-2]。隨著池塘養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病害問題日漸突出,一般池塘養殖草魚的死亡率高達45%以上,嚴重影響養殖產量,養殖戶為了防治病害而大量用藥,不僅增加藥物殘留風險,而且危害產品質量安全。通過調整放養模式、免疫生態防控、實行輪捕輪放、投喂高效環保飼料、改造養殖設施等技術綜合運用,實現草魚池塘養殖單產和效益翻倍,現將具體操作方法總結如下。
1.1試驗前準備
1.1.1池塘準備。試驗地設在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交通和供電方便的滁州市長江水產良種場。經過改造后建成3個面積均為10×667 m2的池塘,池深3 m,每口池塘安裝功率為3kW的增氧機2臺,投餌機2臺,配備發電機組1套。養殖前,清除池塘多余的淤泥,保持淤泥深度為10 cm,修整塘底塘埂,注水至0.2 m,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1 125~1 500 kg/hm2,7 d后排干曝曬。
1.1.2魚種放養與免疫。為充分利用水體生態位空間,魚種放養采用多品種多規格的輪捕輪放模式,具體放養品種和時間如表1所示。
草魚放養前,注射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草魚出血病活疫苗,其中500~1 500 g/尾的魚種注射0.5 mL/尾,100~150 g/尾的魚種注射0.2 mL/尾,用連續注射器注射胸腔后直接投放至養殖池塘中[3-5]。
1.2青草料與精飼料投喂
1.2.1青草料投喂。9—11月在塘埂上播種草魚喜食的黑麥草,次年3—5月收割,一般可收割2~3茬。清明時節播種蘇丹草,5—10月開始收割,一般可收割7~8茬。選擇鮮嫩、無根、無泥草料,一般上午收割均勻投喂在草料框中,投喂量以半天吃完為宜。
表12月主養草魚池塘多品種混養投放品種情況
Table1CultivarmixturevarietiesinCtenopharyngodonidelluspondinFeb.

品種Variety放養月份Culturingmonth規格Sizeg/尾數量Number尾/hm2草魚Ctenopharyngodonidellus2500~150030002100~1504500銀鯽(中科3號)Carassiusauratusgibelio(Zhongke3)250~10030000團頭魴(浦江1號)Megalobramaam?blycephala(Pujiang1)250~1001050鰱魚(長豐鰱)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Changfengsilvercarp)2150~2002250250~100750鳙魚Aristichthysnobilis2150~200600250~100225細鱗斜頜鲴Plagiognathopsmicrolepis(Bleeker)214~162250
1.2.2精飼料投喂。選擇通威草魚浮性飼料,根據天氣、水溫、季節、水質、魚類生長和吃食情況適當調整投喂次數和投喂率,具體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精飼料投喂次數與投喂量
1.3日常管理與記錄
1.3.1巡塘與增氧機的使用。觀察魚類動態,早、中、晚各巡塘1次。觀察魚類有無浮頭現象,如發現浮頭,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增氧機在魚生長旺季(6—8月)每晚0:00 開機至凌晨,12:00—14:00開機2 h,連續陰雨天時全天開機。
1.3.2水質調控與病害防控。以調控水質為主,投喂清潔的青草料和環保的精飼料。每隔20 d用二氧化氯消毒水體1次,3 d后使用益生菌制劑調水。8月起每隔15 d用大蒜素拌飼,連用3~5 d。及時撈去池內殘草、污物,清除池邊雜草,保持良好的池塘環境。如發現死魚,應檢查死亡原因,并及時撈出。
1.3.3記錄塘口日志。做好池塘管理記錄和統計分析,對各類魚種的放養及每次成魚的收獲日期、尾數、規格、重量、每天投餌、施肥的種類和數量以及水質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情況,均記錄在案。
1.4起捕與魚種補放養殖中期,正值高溫季節,魚類活動能力強,耗氧量大,應選擇水溫較低的下半夜、黎明起捕,起捕后及時加注新水或開動增氧機,直至日出。另外,捕撈后,全池潑灑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一次,預防暴發性出血病的發生。捕撈結束后,再次投放銀鯽、團頭魴、鰱魚、鳙魚夏花魚種,以填補起捕后留下的生態位空間。規格和尾數如表3所示。
2.1養殖產量
2.1.1養殖中期產量。輪捕輪放就是分期捕魚和適當補放魚種。即在密養的水體中,根據魚類生長情況,到一定時間捕出一部分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再適當補放魚種,以提高池塘經濟效益和單位面積魚產量。養殖中期捕撈品種及產量如表4所示。

表4 養殖中期捕撈品種與產量
2.1.2養殖末期產量。12月初進入養殖末期,選擇合適的時機起捕,2月投放的銀鯽、團頭魴、鰱魚、鳙魚和細鱗斜頜鲴均達商品魚規格上市銷售。2月投放的小草魚種(100~150 g/尾)規格已達500~1 500 g/尾,可作為次年的大規格魚種進行商品魚養殖。養殖中期投放的銀鯽、團頭魴、鰱魚、鳙魚均可作為次年的大規格魚種進行商品魚養殖。具體收獲如表5所示。

表5 養殖末期產量情況
2.2養殖收益
2.2.1養殖中期收益。從表6可知,養殖中期可獲得產量和產值分別為27 600 kg/hm2和349 905元/hm2,其中草魚產量占總產量的56.8%,為產量的主要組成部分,鯽魚產量占總產量的29.3%,位居重要地位。此外,草魚產值占總產值的49.3%,鯽魚產值占41.7%,是養殖經濟效益的主要組成部分。

表6 養殖中期收益
2.2.2養殖末期收益。從表7可知,魚種是養殖末期主要的捕撈產品,產值為58 560元/hm2,可為來年養殖提供充足的苗種,節約了魚種成本。此外,養殖末期細鱗斜頜鲴和鰱、鳙魚是主要的商品魚,產值為11 475元/hm2。

表7 養殖末期收益
注:由于冬季商品魚集中上市,部分商品魚價格適當調低
Note:Price of marketable fish was decreased properly because marketable fish was in market in winter
2.2.3養殖成本與利潤。一個養殖周期內,魚種總費用為64 950元/hm2,草魚魚種費約為36 750元/hm2,鯽魚魚種費為23 400元/hm2,草魚和鯽魚魚種費是苗種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約占魚種費的92.6%。另外,配合飼料費用17.55萬元/hm2,工人工資6.00萬元/hm2,水電、藥物、塘租合計2.25萬元/hm2,合計約 32.30萬元/hm2。根據當年的市場行情計算,商品魚銷售收入約36.00萬元/hm2,魚種銷售收入約5.85萬元/hm2,利潤約9.55萬元/hm2。
3.1混養搭配效益好在池塘中進行多種魚類、多種規格的混養,可充分發揮池塘水體和魚種的生產潛力,合理地利用餌料,提高產量。混養不是簡單地把幾種魚混在一個池塘中,也不是一種魚的密養,而是多種魚、多規格的高密度混養[6]。該試驗充分利用餌料、合理利用水體發揮養殖魚類之間的互利作用,獲得食用魚和魚種雙豐收,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2商品魚快速育成提前上市通過投放大規格魚種,在養殖中期獲得規格合適的商品魚,避開商品魚上市高峰(一般冬季為商品魚集中上市季節),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養殖中期上市的草魚(4~7 kg/尾)、鯽魚(0.25~0.35 kg/尾)、團頭魴(0.35~0.70 kg/尾)、白鰱(0.75~1.25 kg/尾)、黃鰱(1.00~1.75 kg/尾)、細鱗斜頜鯝(0.20~0.40 kg/尾),規格適中,符合安徽省城鄉居民的消費習慣。
3.3魚種套養降低養殖成本通過捕大留小、捕大補小的方式,在成魚池套養魚種,是解決成魚高產和大規格魚種供應不足之間矛盾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套養是在輪捕輪放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使成魚池既能生產商品魚,又能培養來年放養的大規格魚種。當前市場要求商品魚的上市規格有逐步增大的趨勢,大規格魚種如依靠魚種池培養,將大大縮小成魚養殖面積,其成本必然增大。
3.4輪捕輪放必備的條件只有年初放養數量充足的大規格魚種,才能在養殖中期達到上市規格,輪捕上市銷售[7-8]。各類魚種規格齊全,數量充足,符合輪捕輪放要求,同種規格魚種大小均勻,同一品種不同規格魚種個體差距要大,否則易造成兩者生長上的差異不明顯,給輪捕選魚造成困難。餌料充足,否則到養殖中期,未達到上市規格影響起捕銷售。
[1] 農業部漁業局.2016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2] 夏宏亮,曹康學.池塘主養草魚高效生態養殖技術[J].科學養魚,2011(9):42-43.
[3] 董勇.草魚病害免疫防控技術探析[J].農業災害研究,2014(2):1-3.
[4] 陳子石.草魚人工注射疫苗免疫技術要點[J].漁業致富指南,2015(2):50-51.
[5] 張志,彭華林,黃志斌,等.草魚免疫防病技術示范與推廣[J].中國水產,2009(8):16-17.
[6] 賴年悅,李家政,羅峰,等.池塘主養草魚單產效益倍增技術試驗[J].水產養殖,2013,34(9):1-4.
[7] 賀磊.草鯽主養塘輪捕輪放技術與效益分析[J].當代水產,2016,41(11):90-91.
[8] 李萬寶.池塘輪捕輪放高產高效養殖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4,45(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