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強
在武術的教學工作中,基本功教學是相當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以拳術套路為基礎,基本功貫穿于教學的始終,這就是武術套路教學的基本特點。學習任何東西都需要有一個基礎,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做量的積累。地基打的不牢固就不會建出完美的大樓。因此,武術學習中的基本功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不斷的進行基本功教學,可以對武術中的一招一式起定型的作用,在套路練習以及實戰中讓動作到位和美觀;二、基本功教學,是教學人體的力量、反應、速度、柔韌度等各方面的素質,為武術的學習打好身體上的基礎;三、不斷的進行武術基本功教學,有培養武感及悟性作用。
一、在武術學習過程中不要一昧強調難度動作,要從最基本的學起
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和教練因為比賽或表演的需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難度動作的教學。根據《武術套路競賽規則》一書中,在運動員的記分標準上,有“難度”這一項標準,根據各項目動作的難度等級及分值確定表,每完成一個A級難度動作,可獲0.2的加分,每完成一個B級難度動作可獲0-4的加分,完成一個C級難度動作可獲0.6的加分。如此一來,教練在帶領學生參加比賽以及平時教學時,就會要求學生練習更多的難度動作以求得比賽時的加分。這種做法是極為不理智不正確的,一味的練習難度動作勢必會影響武術套路流暢性,造成武術技術本身的缺失,而這樣一樣難得高分,一樣難出成果。有的老師甚至在平時教學中以完成難度動作來判斷學生的成績,這是極端錯誤的。其實只需要在平日里對基本功進行強化教學,在練習達到一定難度標準之后,配合上流暢的套路,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技術動作的練習,這樣,就能夠在比賽中獲得高分。進行武術教學必須不斷的進行武術基本功的教學,正確的處理好基本功練習與武術學習的關系,是學好武術的關鍵。
二、武術基本功教學要注意動作細節的刻畫
對于武術教學中的基本功教學,并不需要生拉硬扯的加入過多花哨的形式。最重要的是要以本為本,將武術內容的基本功架和招式進行逐個練習。首先,武術基本功教學的任務是:(1)學生全面的鍛煉身體,增強體質;(2)學習和掌握過程中不斷的提高和完善基本功的內容和特點,在牢固的基本功基礎上加強套路的練習;(3)領悟武術精神,培養學習武術的武感。而真正的想完成這些其實并不容易。為何有的學生自身的彈跳、柔韌、勁力等方面素質都很好,而套路卻總打不好,功架不好,腳步不扎實,顯得毛毛躁躁。其實這里面就有一個動作的細節處理問題。如,正踢腿,在基本功教學中,一般的教練就讓學生拼命拉韌帶,要求學生死命的往上踢,可為什么總是沒有架勢呢?因為,腿踢的高雖然是一個必要條件,但不是唯一要求,我們尤其不能忘記了身體其他部分的協調和動作要領,要挺胸抬頭,收腹,腳尖要內扣,支撐腿不能彎,手臂要伸直。這么多細節的東西需要十分注意,而且這些細節要比腿踢的高不高更關鍵。所以,在基本功教學的時候,一定還要注意動作細節的刻畫。
三、武術是基本功教學。我們必須了解和掌握武術教學中的幾個基本規律
第一,基于武術固有的特點,我們還應遵循: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動作的泛化階段(即粗略地學會掌握動作)——動作的分化階段(改進提高動作)——自動化階段即動力定型(鞏固和運用自如)這三個階段是學生掌握動作的深化過程,也反映了學生的掌握動作技能不斷提高的過程。在教學中運用重復練習法,將掌握技能技術和發展身體,增強體質有機的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教練要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這個規律。
第二,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即:上升——穩定一一下降,由于學生的基本健康狀況,性別的差異以及教學水平,教學的組織教法不同,從而生理機能活動的變化也不同。因此,只有掌握和了解武術教學中的基本規律,針對不同的對象,合理安排好教材內容,組織好教法,才能有效促進身體健康,增強體質,提高水平,這對搞好武術基本功教學工作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三,根據教學任務,要遵循青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發展的規律。
四、確定和組織教學內容并進行合理的安排
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對武術基本功教學尤為重要。武術的基本功教學完全是為學生打地基的,而這一階段又是非常枯燥的,這就要求教練要在合理的安排教學上下一翻工夫。教學的方法要多樣,但不益過于繁雜。要生動形象,氣氛要濃厚,要活潑,要控制一定的運動量,防止運動的負荷過大。當然,一定的運動負荷的實現是增強體質的必要條件,但必須要控制練習的強度,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密度,達到教學所需的實際效果。同時,我們必須一改以前武術教學的方法——先觀摩,再練習,而要一邊認真看老師的示范動作,一邊自己練習。我們必須清除基本功教學時的沉悶空氣,將教學的氣氛活躍起來,將枯燥的教學改為快樂的教學。我們可以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將學生分組教學,在結束時比較打分,從而激起學生好學之心而最終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對不同的基本功教學采用適當與適合的節奏性音樂等。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將教學搞活,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