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鵬展 秦沐
一、前言
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46號文件,指出發展體育事業和產業是提高中華民族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凝聚力和文化競爭力。“46號文件”的出臺,為體育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在各地、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我國體育產業的到了較快發展,產品日益豐富,市場不斷壯大,綜合拉動作用更加突出。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計劃》指出,到2020年每周參加一次及以上的體育鍛煉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5萬億。
二、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與全民健身戰略的關系
(一)全民健身計劃是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
全民健身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消費主體,也是消費市場的終端。《計劃》中把弘揚體育文化擺在了“任務”的首要位置,在全社會營造了良好的健身氛圍,這將最大程度地擴大消費人群,激發市場需求和活力,為體育產業發展創造基礎;通過不斷滿足健身休閑需求,不斷強化和引導發展時尚引領類運動項目,舉辦豐富多彩的賽事活動,從而推動與全民健身相關產業的發展;通過全民健身與教育、文化、旅游等行業的融合,在促進教育、文化、旅游發展的同時,帶動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總之,全民健身無論是在理念上、內容上,還是在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上,都會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需求,提供消費基礎和擴大市場空間,所以說全民健身是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動力源。
目前制約全民健身的瓶頸就是健身場地設施不足,要想把健身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健身成為一種習慣,便利的健身設施是重要的前提條件。而健身設施屬于體育產業中最基本的產業一一體育用品業。全民健身作為體育產業的基礎,應該與全民健康深入融合,成為建成健康社會的有力支撐,并且發展成為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拉動體育產業新增長點的動力源。
(二)發展體育產業需要社會聯動
從中央要求社會聯動推動體育產業來看,深化體育改革進程已經走到體制改革這一步了,比如說校園體育,一旦體育回歸教育,全民健身的理念自然容易得到社會的認同。目前,全民健身的理念在大城市剛剛深入人心,但基礎仍然很薄弱。
因此,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全民健身理念,以及全民健身所帶動的體育產業發展、體育消費水平增長,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部分顛覆了人們對體育的傳統認知,可以說,《意見》代表了國家體育發展戰略的轉移,當然,這不是否定我們在競技體育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而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更適應歷史發展的理念更新。
(三)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為全民健身提供了便利
近年,各類大眾體育賽事層出不窮,跑步熱潮的來臨,自行車賽事接踵而至,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群眾對參加體育賽事的需求,為大眾休閑健身提供了不同方式;各類體育培訓班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而且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冰雪項目也成為人們的選擇,培訓班主要以青少年為主,在學習體育技能的同時,也培養了人們的體育意識;技術的不斷革新,IP轉播范圍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賽事轉播,促進了大眾參與體育賽事的熱情。
三、結論和建議
綜上所述,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與全民健身戰略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全民健身對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起到基礎和保障作用,體育應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人點。休閑時代的來臨契合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創新驅動成為這一時期經濟發展動力。”每一次體育健身休閑的體驗就意味著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發展。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參與體育健身休閑活動將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使得體育健身休閑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