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文俊 孫青
一、前言
我國體育教學論課程經過30年的發展,是一門相對年輕的學科,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是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該課程系統的介紹了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原理、原則、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體育教學中的基本問題。但體育教學中的問題會隨著現代化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復雜,體育課堂中遇到的新問題需要解決,出現新的規律需要總結,針對這些新問題在體育師資培養中使其認識這些問題的本質。因此,作為體育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對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內容體系進行優化,構建新的體育教學論內容體系,使體育教學方法更能適應現代體育教學的要求。
二、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內容構成
(一)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教學內容
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主要由基本理論與實踐教學兩部分構成,我校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共有8學分,總共136學時,分別在三個學期來完成教學。在課程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初步以基本理論為依托,構建課堂訓練、基地實習的實踐體系,結合小學體育教學實際的觀摩和調查、實踐性講座和報告等,引導學生及時將小學體育教育理論運用于實踐。理論部分主要內容是小學體育基本理論包括體育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堂組織形式、教學設計以及體育資源開發利用等,實踐教學部分將始終貫穿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運用體育理論解決體育課程中的問題,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性質與定位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建立自己的理論框架;熟悉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與內容;掌握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方法;提高學生小學體育教學技能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該課程的系統學習培養師范生對小學體育教育工作的興趣以及從事小學體育教育工作的能力。
三、目前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存在問題
(一)內容體系設置不合理
目前體育教學論還沒有形成具有本身特色的內容體系,現有的版本中主要還是移植了一般教學論的內容體系,這種移植對于剛剛起步的體育教學論自身完善來說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體育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有著獨特的屬性,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也有明顯的不同,如果只是參考一般教學論的內容體系而不形成具有本身特色的內容體系,就會導致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不實用,不利于體育教學的發展。另外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的各種問題及現象,因此該課程理論更應該具有針對性。所以說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的內容體系構建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影響著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而影響著小學體育師資培養的質量。
(二)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重合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體育教學論已經從學校體育學中獨立出來,形成一門獨立的課程,有著自身的研究范式與邏輯結構。體育教學論是體育教育學的一門分支學科,用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等理論與方法,來研究體育教學的各種現象、問題與規律。通過對比發現,目前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的內容與學校體育體育學的內容有諸多重合之處,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與學校體育學是兩門獨立的學科,那么在研究范圍上就應該有各自的研究領域,有著各自的內容特色。即使是借鑒“母學科”的內容結構來發展自身,但也應該有一個限度,不可盲目復制。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是一門獨立學科就應該有著自身特色的教學內容,有著自身的研究范式,有著自身的研究對象與課程目標,形成全新的課程教學內容結構。
(三)實踐教學與基本理論缺乏有機銜接
根據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性質與定位決定了該課程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性。正是這種學科特性,決定了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在小學體育教師培養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實踐教學部分雖然包括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但是這些實踐內容與理論部分存在脫節的問題。在理論教學部分教師由于未及時更新最新教學理念往往出現教師課堂教學程序化,課堂效果不好,影響學生實踐教學環節不能正確有效的使用體育理論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這就是理論與實踐無法有機銜接的表現。本人2017年受學校委派參加社會實踐,到一線學校調研,在指導畢業生教育實習的過程中發現實習生在面對不同水平的教學對象時,在課堂組織、教學評價上顯得束手無策,這些畢業生參加實習之前在已經組織了校內實踐,只是教學對象不同。現代辯證法告訴我們,脫離實踐的理論是沒有真正價值的。當體育理論無法正確的指導體育實踐,意味著體育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環節脫離了實際。
四、現代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內容體系優化途徑
(一)構建合理的課程內容體系
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內容要根據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該課程教授對象為“未來準教師”,要注重課程內容結構的科學化,該課程是體育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在課程內容上要將與小學體育教學相關內容盡可能地納入,就要包含體育基本理論、體育教學原則、體育課堂要素、體育教學評價、體育教學設計、體育課堂組織等版塊內容,同時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標準還要涉及教師招聘考試、教師資格證考試等內容。所以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內容體系包含兩大板塊:基本理論部分和實踐教學部分。理論部分主要涉及體育教與學的關系;實踐部分主要涉及體育教與學的實際操作。構建合理的理論與實踐內容,形成科學的內容體系,才能更好的完成課程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地方教育事業。
(二)優化課堂教學內容結構
體育教學論已經從學校體育學中分離出來,肩負著傳播體育基本理論、培養體育人才的重任。在課堂教學中要傳播最新、最前沿的體育教育理論,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解決小學體育教學的疑難問題,更好的勝任小學體育教師崗位,服務教育。任何一門課程都有其自身固有的邏輯結構。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課程不論是理論部分還是實踐部分設置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在三個學期的順序安排,要形成合理的內部結構。優化課堂教學內容,以實用性、科學性、系統性為準則,合理安排每個學期的教學內容,使每一個版塊的內容形成層層遞進,注意各板塊內容之間的銜接,科學化、系統化的制定教學計劃使學生有效的消化知識,教學內容安排得到最優化。
(三)創新實踐模式,理論與實踐有機銜接
實踐教學環節是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有機組成部分,這是由該學科的屬性決定的。針對理論與實踐可能存在脫離的情況,我們應該對實踐教學的模式進行創新。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實踐部分以學生如何有效進行體育課堂教學為主要目標,同時還兼顧體育教師招聘考試、教師資格證考試等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實踐內容上主要應該安排有體育教學實踐、教學設計、試講、說課等。在實踐環節中以任務驅動的形式進行,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指導。任務驅動實踐模式為布置相關任務一學生制定個人完成任務計劃書一理論支持(教師指導)一完成任務一教師評價。整個實踐環節將理論版塊有機銜接起來,理論指導實踐,而實踐反過來支持理論。任務驅動的形式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有著內在的動力,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五、結束語
構建合理的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內容體系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將新的教學理念植入到課程中,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對實踐經驗進行總結,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只有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結構才能夠更好的完成課程教學目標,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小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