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寶 范琦娟

《決策》:今年10月,安徽省政府出臺《支持數字經濟發展若干政策》,從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提出安徽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政策,請問如何解讀這條新政策?
牛弩韜:安徽省政府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出臺了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十條”,以真金白銀的政策和產業融合來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這一政策可概括為“12345”。
“1”是安徽數字經濟發展的一條主線,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2”是推動安徽數字經濟發展的兩條路徑,即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3”是安徽數字經濟建設的重點,一是發展工業互聯網,二是推動“皖企登云”,三是培育數字經濟的生態體系。
“4”是更好發展數字經濟的四大保障,即網絡基礎設施保障、人才資源保障、財稅金融和要素保障、數字經濟領導小組的組織保障。
“5”是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支持數字技術創新,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全面推進產業升級,促進協調發展;促進數字化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支持發展平臺經濟,鼓勵開放發展;兼顧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保障共享發展。
《決策》:安徽數字經濟發展的主線,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省經信廳作為全省數字經濟的協調部門,將從哪些層面發力,發揮好政策的引導作用?
牛弩韜:推動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主要從供給、需求、融合三個層面來發力。
在供給層面,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和智能制造,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同時發力,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安徽工業發展能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離不開數字產業化的快速崛起和提質增效。“十二五”期間,安徽工業年均增長10.2%,排名全國第五。2018年1-10月,增速為9.2%,也是全國第五位。同時,工業利潤增長21.9%,制造業增長9.8%,稅收增長16.7%,能耗下降5.4%,體現了有速度、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
在數字產業化上,安徽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實現了產業鏈的全打通。過去是缺芯片,現在是合肥擁有晶核芯片、存儲芯片、驅動芯片,下一步還將有其他芯片。曾經安徽智能終端比不過廣東、江蘇等沿海地區,現在人工智能、汽車制造、智能終端讓安徽迎來新機遇。聯寶集團一年突破六百億元銷售收入,平均世界上每八臺PC機就有一臺合肥造;華米公司五年時間銷售突破30億元,2017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從科大訊飛到中國聲谷,合肥高新區打造出世界級產業集群。這些都是安徽數字產業化的成果。
在產業數字化上,安徽以“兩化”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從2016年開始,在全國率先提出了“點、線、面”三個緯度布局智能制造。
“點”是深入開展“機器換人的十百千行動”,每年在機械、汽車、電子信息等10大領域300家以上重點制造企業,推廣應用3000臺以上工業機器人;“線”是生產線的數字化改造,每年改造數字化車間和生產線100個;“面”是打造智能工廠和智慧園區,重點培育五種智能制造新模式,每年培育智能工廠20家。
搶抓“創新先手棋”的安徽,率先獲得智能制造的紅利,目前,安徽的“兩化”融合指數位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1位。
《決策》:需求拉動創新,需求檢驗創新。從需求層面、融合層面看,將分別為數字經濟提供哪些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牛弩韜:在需求層面,將開展“數字+”建設,以需求拉動創新,以市場檢驗創新,通過市場交易證明技術創新的價值。所以數字技術一定要了解用戶,傾聽市場的聲音。數字技術為企業和用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互聯網、物聯網的應用,打破了信息壁壘,可以有效促進協同創新。企業在發展中,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帶來的利好,深入挖掘與市場的結合點,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點在工業領域發展以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為代表的服務型制造,推動制造業以加工組裝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西安的3D打印,上海的大飛機制造,工信部牽頭的寫作機器人等很多優秀案例已經顯現。合肥正在籌備智能語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蚌埠計劃建設硅材料創新中心。安徽的多家企業依靠大數據驅動,發展勢頭迅猛,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服務性制造等方面,獲得市場的良好反饋。
在融合層面,要推動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抓住工業互聯網的機會,實現彎道超車。一是建設好網絡,加強企業網絡建設;二是打造平臺,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融合在一起,通過“皖企登云”鼓勵企業首先上云,另一方面大力推廣工業APP;三是要做到安全,從技術層面上解決物聯網普及后的安全問題。
在“大數據+”方面,推動工業數據產業發展及應用,發展云設計、工業設計等研發模式,推動數據處理加工交易,培育一大批數字領軍企業。
發展數字經濟是系統工程,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在數字經濟政策的推動下,安徽一定會走出一條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路,實現對全省經濟新的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