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經濟運行延續了穩中向好的態勢。
據統計,1-6月,該區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爭先晉位。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6個百分點,居全市第一;10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總產值97.1億元,同比增長1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居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居全市第二,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1.5%;實現限上消費品零售額14.9億元,同比增長12.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居全市第一;實現進出口總額8301萬美元,同比增長24.8%,總量居全市第二。累計實現財政收入11.59億元,同比增長16.5%。
凝心聚力促發展,打造全市“工業強市主陣地、綠色振興增長極”,回顧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之路,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砥礪奮進、激情跨越的壯闊畫面,處處涌動著推進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激昂旋律。
產業轉型促增效
為進一步優化提升“1+3+1”產業體系,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打造高端裝備制造首位產業,大力發展新材料、都市時尚、食品醫藥健康主導產業,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和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產業,健全完善重點項目庫。
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產環保要求,依托現有龍頭企業布局和園區發展規劃,加快籌建“西山藥庫”中醫藥健康、農機、新材料、時尚紡織服裝等特色產業園,努力實現產業合理布局、空間統籌利用、資源高效配置。1-6月,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和新材料產業累計實現總產值60.7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62.5%。
經開區財政設立“支持企業轉型發展專項資金”;與深創投合作設立20億元的六安紅土創業投資基金;成立平臺公司東都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臺《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多措并舉鼓勵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科技創新、標準引領、產品升級、創建品牌等方式實現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1-6月,全區發明專利授權量42件,居全市第一;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1.5%,居全市第四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6.5%,居全市第三;工業綠色發展趨勢凸顯,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6%。綜合運用市場化、法制化手段,采取兼并重組、破產清算、租賃經營等多種形式,加大對澳得利紡織、鑫泰物流、宏大汽配等問題項目的盤活處置力度。穩步實施三年直接融資行動計劃,積極推動渠道網絡重新完成輔導備案登記,奔馬先端韓國上市完成盡職調查;五糧泰生物已確定券商,并制定上市時間計劃表;江淮永達機械現完成B輪融資,引入資金5400萬元。
項目建設促招商
圍繞壯大主導產業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國摸排梳理補鏈、延鏈、強鏈企業,建立健全招商引資“三庫一圖”(園區企業資料數據庫、園區企業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數據庫、國內500強符合開發區產業定位的目標企業數據庫,繪制完成招商引資線圖),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同時,突出領導帶頭招商、以商招商和中介招商;加強與專業化產業運營商的合作,將六安智造產業園委托聯東U谷采用市場化方式招商、運營和管理;聘請一批社會聯系廣泛、人脈資源豐富、熱心六安發展的業界精英,擔任招商顧問,按照市場規則給予激勵。1-6月,共引進項目2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4個;境內到位資金25.49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4.7%;利用外資6300萬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總投資47億元的傳化智慧物流產業園、22億元的深圳和弘科技智能家電產業園、10億元的網營物聯(六安)智慧城市供應鏈等一批優質項目先后簽約入區。
堅持把項目工作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進一步健全完善“三重兩上”項目(重大招商項目、重點建設工程、重大遺留問題,規上工業企業、限上商貿企業)調度機制,啟用信息化調度平臺,設置預警功能,提高調度精度和效率,加大考核問責力度,強力推動項目早簽約、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按照建設計劃、土地征收報批計劃、征遷計劃和融資計劃“四劃合一”,編制《六安開發區2018年重點項目建設計劃表》,統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數據顯示,1-6月,全區41個納入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7.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60%;53個納入市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2.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57.7%。總投資8億元的美盈森工業4.0智慧工廠、3.1億元的星瑞齒輪高端商用車變速器、3億元的泰沃紡織等重點招商項目快速推進。
創優環境促升級
創優發展環境,進一步夯實承接產業平臺。1-6月,獲批用地面積1884畝,完成征地206.9畝,拆遷房屋22533平方米;采用PPP建設模式,加強與北京東方園林集團合作,加快城市文化生態旅游項目和中華皋陶文化園項目建設,提升開發區整體形象。
梳理規范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優化政務服務流程,著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快捷高效的政務服務,開通運行安徽政務服務網六安經開廳,加快“智慧園區”建設,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建立重要事項分層決策機制,采用KPI考核模式,切實提高干部職工的執行力和落實力。深入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進一步完善過橋接續資金管理使用辦法,深化“4321”政銀擔合作機制,主動做好“稅融通”業務辦理。引導和扶持企業采取專利權質押方式實現專利權的市場價值。
咬定目標不放松,心無旁騖謀發展。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牢固樹立“產業為綱、項目為王”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政策措施,在招商引資、項目工作、企業幫扶、創新驅動、要素保障、統籌發展、黨建工作等方面發力,努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